四十多位在滬全國人大代表聚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形成近兩萬字報告跑遍三省一市深度調研

上海 21℃ 0
摘要:

  記者王海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並實施5年來,積累了哪些發展經驗?有什麼待破解的難點、堵點?由40多位在滬全國人大代表組成的專題調研組經持續半年多的深度調研,跑遍三省一市,先後考察19個企事業單位、聽取各方意見後,交出了一份近2萬字的報告。

  作為專題調研牽頭人,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權衡說,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已逐步進入“深水區”,需要不斷突破現有制度障礙、組織瓶頸、基礎難點,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為一體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率先建立財稅共亯機制

  去年9月至10月,專題調研組和蘇浙皖全國人大代表展開聯合調研,到上海、江蘇、安徽走了一圈,去了不少科技企業。

  調研時,滬蘇浙皖的全國人大代表不約而同談到一個現象:產業項目同質化明顯,各地存在“搶跑道”現象。部分地市為爭奪創新資源,封锁本地孵化企業向外轉移,競相採取更大力度稅費優惠和地價補貼。這勢必造成各地創新資源分散投入、部分創新項目重複建設,一些企業也被迫打起價格戰。

  為何會陷入內卷?在權衡看來,創新風險共擔、收益共亯機制尚未建立。調研中發現,財政資金尚不能支持跨區域的創新項目,各地的稅收實行屬地化管理,尚未突破行政壁壘實現利益共用。一些跨行政區域“科創飛地”,容易被認為是外地借“飛地”來本地“招商挖牆腳”,這就涉及財稅分成、土地出讓金分成等方面的利益共用機制問題。

  調研組建議,培育長三角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內生動力,有序推動產業跨區域轉移和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同時借助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從國家層面支持長三角率先探索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亯”的財稅共亯機制以及相關配套制度。

  “要從國家層面加强重大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頂層設計,强化和深化‘部市(省)合作’機制,從國家戰畧意義上推動協同融通。”權衡認為,要瞄準世界科學前沿,對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先進製造等領域進行聯合攻關,做實“從0到1”的策源品質,提升“從1到10”的轉化效率,放大“從10到100”的溢出效應。

  探索多規合一合作機制

  在長三角,如今衡量路程的組織不再是米、公里,而變成了分鐘、小時。資料顯示,2023年長三角高鐵營業總里程超過7100公里,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之間基本實現城際客運高頻次短時間通達。

  基礎設施在互聯互通,公共服務也在加速共亯。五年來,長三角共建共用33個公共服務項目清單,涵蓋衛生健康、醫療保障、教育、文化旅遊、公共體育、養老、公共交通、政務服務、綜合應用和政務服務十個領域。

  專題調研組發現,長三角在都市圈、跨省毗鄰區已探索規劃銜接,但更多停留在區域試點,“內容碎、空間碎、實施碎”。權衡分析說,長三角地區涉及四個省級行政區,各地規劃方案之間斷裂點較多。同時也缺乏跨區域規劃協商和規劃聯合實施機制。

  現時,長三角合作總體框架在執行層面主要依託“1+15+X”合作機制開展工作,主要體現在宏觀層面,且空間協同尚未納入“15+X”專題合作組(機制)中,在跨行政區的規劃編制、管理等具體實施和操作層面,還缺乏專業的工作規則和機制進行支撐指導。

  一體化發展是要實現資源要素無障礙自由流動和地區間全方位開放合作。“‘多頭負責’的區域規劃體系必然產生治理難題,這就需要深化探索‘多規合一’的實施機制。”權衡認為,破解“碎片化”衝突,就要探索跨省域標準統一、規則統一、制度統一的市場體系,推動要素共亯共用、優化配置,强化長三角區域規劃的有效落地。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