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迎來開年首展,三大展會同期開幕,提振行業發展信心。記者海沙爾攝
記者王海燕洪俊傑
滿懷信心與期盼,不負人民囑託與信任。3月3日,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抵京參加全國兩會。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大會開幕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已經進入角色,就各自關心的話題熱烈討論,認真履行職責與使命。記者注意到,高品質發展、科技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民生保障、養老等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和討論的熱詞。
强化頂層設計推進改革
經濟發展離不開信心的支撐,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委員,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信心”。
我國各能源品類呈現“豎井式”發展格局,煤、電、油、氣供應網絡互聯互通不足。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航太資訊科技研究院院長伍愛群看來,要大力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打破傳統能源行業“豎井”,統籌煤、電、油、氣等不同能源品類發展戰略,推動供電、供氣、供熱、供冷等能源基礎服務一體化審批。他建議大力推進能源領域開放,積極主動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為能源互聯網“走出去”創造條件,共同推動國際能源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中遠海運船員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油運庫船長倪迪今年兩會將繼續就“綠色航運”建言獻策。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强化頂層設計,統籌產業資源,推進綠色金融,積極推動參與脫碳國際規則的談判與製定。
“可以由國家數據局統籌指導,信息化部門、金融部門、網路安全部門協同配合,發揮各自職能,穩步有序推動數據資產創新應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邵志清建議,在我國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等數位經濟發達地區或自貿區,建立國家級數據資產創新應用示範區,優化區域內數據資產管理體制和有關機制,依託可信數據基礎設施開展先行探索。
提升創新主體協同度
採訪中,創新是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的高頻詞。科技成果如何更好地轉化?科技如何自立自强?
如今,大學科技園正成為推進創新策源和引領高品質轉型發展的支撐,湧現出一系列產教融合案例。然而,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曹阿民在調研中還是發現了一些不足。比如,一些大學科技園溢出效應不够明顯,面向社會、開放創新的理念有待加强;一些大學科技園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方面缺乏好的手段和路徑。
曹阿民建議,由科技部、教育部引導大學科技園與所在地區、都市發展深度融合,通過政策牽引發揮大學科技園連通高水准大學的優勢,創新和豐富面向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科技金融產品,更好强化大學科技園的創新策源功能。
“為什麼我們實驗室研究的成果企業難以接受,或者企業拿去直接用不了?這中間的成果轉移轉化非常關鍵。”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認為,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屬於複合型人才,他們不僅要能理解科研、理解科技,也要看得懂企業需求,能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講明白科研成果,把雙方串起來,囙此要特別重視這類人才的培養。
2022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僅為36.7%,明顯低於已開發國家60%至70%的水准。在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主席蔣穎看來,背後反映的是各類市場主體間協同度不够高,大型企業對開放應用場景積極性不高,中小企業參與融通創新的機會有限,最終導致許多成果難以真正實現市場化。蔣穎建議,通過優化合作機制,促進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專業社會組織宣導的三體聯動,提升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度。
關注“一老一少”等民生保障
翻看議案提案,不少代表委員關注“一老一少”、醫療、教育等民生話題。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副主任李國華建議,推進我國幼教從“普及普惠”到“普及免費”,免除幼儿園階段的保教費,可繼續收取餐費、幼兒用品費,為其逐步納入義務教育打下基礎。
我國已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需求十分迫切。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漢民呼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廣泛試點基礎上,應在國家層面出臺相關規範,完善政策保障。其中就包括,對於評估標準、評估機構、評估人員分別出臺明確細化的指標體系,加强資訊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範先群注意到,現時,中國人均期望壽命已提高到78.2歲,但健康期望壽命是68歲,也就是說,最後10年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值得關注。
“年度體檢是監控和管理自身健康名額的有效措施。”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提到,年度體檢也存在不少弊端,建議改革完善年度體檢,加快健康中國建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