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夯實“三農”基本盤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江苏 29℃ 0
摘要:2月28日,省政府舉辦“守好‘三農’壓艙石加快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專場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我省糧食生產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水稻單產首次突破600公斤、居主產省第一;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3萬元臺階、達30488元,“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

2月28日,省政府舉辦“守好‘三農’壓艙石加快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專場新聞發佈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我省糧食生產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水稻單產首次突破600公斤、居主產省第一;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3萬元臺階、達30488元,“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使命任務的深化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春節前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剛剛出臺的省委一號文件,對全年“三農”重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穩產、增收、四提升”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堅持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不折不扣落實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錨定五個“聚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全年糧食總產759.5億斤、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6個,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全覆蓋;2023年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07∶1,是全國最小的省份之一……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翔發佈的一組數據令人振奮。他表示,過去一年,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堅持把高水准建設農業强省作為新征程上做好江蘇“三農”工作的總目標、總要求、總牽引,正扎實推進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

對此,孫翔用“五個新”進行概括:糧食產量實現“新提升”,鄉村產業煥發“新活力”,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展現“新動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民收入邁上“新臺階”。

成績來之不易。過去一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達8188.4萬畝,同比新增21.8萬畝,圓滿完成中央下達的糧油面積任務。同時,全省加快構建農業產業體系,强化關鍵領域重點環節的技術研發突破,持續深化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短板,持續完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今年,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堅持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聚力大面積均衡增產、穩定糧食綜合產能,聚力全產業鏈建設、推進農業產業高品質發展,聚力創新賦能、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准,聚力形神兼備、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聚力改革集成、啟動農業農村資源要素。

大面積均衡增產,穩定糧食綜合產能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是發展農業的首要任務。去年我省夏收期間遭遇罕見“爛場雨”,秋糧生產遭遇9輪區域性豪雨等灾害性天氣,均對糧食生產構成較大威脅。“面對各種困難挑戰,我們通過形成糧食安全責任體系、出臺扶持政策清單、推廣重大新技術和新品種等措施,取得糧食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好成績。”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杜永林介紹,為確保完成今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將從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即通過壓實責任和調動積極性,把糧食播種面積落實到地,同時依靠科技和裝備現代化支撐,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大面積單產提升上來。我省將重點組織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切實打好良種、良機、良田、良技“組合拳”。

提高糧食綜合產能,還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去年8月,省政府出臺《江蘇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將海洋漁業作為十大海洋產業之一。“我們將完善產業鏈條,持續增强發展動能,高水准建設我省‘藍色糧倉’。”省農業農村廳漁業處處長姚蕾說,去年我省已對海洋漁業發展重點工作作出部署,今年將進一步督促指導沿海地區製定海洋漁業發展規劃,推動各項工作落實。針對省政府的5條海洋漁業發展支持政策,省農業農村廳已會同省財政廳出臺相關檔,明確具體補助對象等,今年將根據沿海三市發展需要,推動政策落實。同時還將重點向深遠海拓展、提升產業鏈。“我們將加快推進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海洋牧場建設,啟動省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支持南極磷蝦遠洋捕撈發展,推動海洋水產種業、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做强做大海洋漁業產業。”姚蕾說。

科技創新賦能,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准

產業興旺是解决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宗文昊介紹,近年來,我省組織實施農業全產業鏈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2023—2025),大力構建“4+13+N”農業全產業鏈體系,推進鄉村產業全鏈條陞級。下一步將重點突出强鏈補鏈延鏈,加快建設優質糧油等4條全產業鏈價值超千億的省重點鏈,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超500億級的市域鏈、超百億級的縣域鏈。突出强加工拓功能,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突出主體分類培育,不斷壯大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梯隊。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現,需要農業科技自立自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强化農業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推進種業振興。“我省種子供給有保障、部分領域全國領先,少數品種有差距,但風險可控。”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馬愛京說,過去3年,我省種業振興行動完成“三年打基礎”重大安排,下一步將加快打造一批種業振興重大平臺載體,加快培育一批綜合競爭力强的種業企業,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種業科技和覈心種源。

“我們多措並舉創新發展智慧農業,生產領域數位化轉型‘快’,創新成果和應用典型‘多’,大數據建設應用水准‘高’。現時,我省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高出全國平均水準23.6個百分點。”省互聯網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昊介紹,今年將聚焦主導產業强化增智賦能,緊密結合糧食作物單產提升行動等任務,分類推進產業“智改數轉網聯”。聚焦强鏈補鏈培植產業動能,助力農業全鏈條提質增效。聚焦安全保障深化數據應用,提升安全風險感知防控能力。同時聚焦創新引領構築發展優勢,組織開展供需對接,推進技術成果轉化。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

“去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提檔陞級,彰顯了鄉村生態之美、風貌之美、人文之美和常態之美。”省農業農村廳鄉村建設處處長孟德富介紹,我省製定2023—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任務清單,全面推動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等工作落細落實。2023年完成改廁任務67.8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到51%。同時將環境提升與打造美麗鄉村相結合,在已建成673個生態宜居美麗示範鄉村的基礎上,讓首批1000多個行政村陞級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還積極挖掘傳承農耕文化,摸排農業文化遺產項目超120個,並開展分級分類保護,充分展現當代農民的新面貌、精氣神。

孫翔表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力爭新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00個。注重全面提升,統籌推動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落實,常態化開展“四清一治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性提檔陞級。推進集中連片,鼓勵引導各地統籌考慮、一體規劃,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聯建聯通、共建共用,對15個以上村相連成片、達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標準的進行評估認定。突出鄉韻鄉愁,加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好、弘揚好江蘇優秀農耕文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