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愚園路旁有一條生境綠廊在共治共建中打造出一片“自然+藝術”跨界融合的藝術街區

上海 38℃ 0
摘要:

  記者舒抒

  本月初,愚園路長寧段新增了3處生境花園,分別位於江蘇路街道的西園塔樓、岐山村和萬村居民區等老弄堂。它們依次以觀鳥花園、松鼠樂園和昆蟲百草園為主題,成為居民家門口生機勃勃的生物棲息地。

  巧合的是,3處生境花園都位於愚園路北側,在這片百年風貌街區形成了一條天然的“生境綠廊”。江蘇路街道則聯合區域共建組織推進黨建融合,在共治共建中打造出一片“自然+藝術”跨界融合的藝術街區。

  希望有家門口的綠色

  張宙苓今年75歲,在岐山村居住了20餘年。冬季每天早起後,她習慣在8時出門,到附近的中山公園或者坐公交車到靜安公園逛逛。但隨著年歲漸長,腿脚不再利索,能有一個家門口的小公園讓岐山村的老鄰居一起走動,成為她的一個小小的心願。

  今年,江蘇路街道在主題教育調研中發現,居民普遍希望在相對擁擠的居住環境中,能有一片家門口的綠色來“透氣”。恰逢長寧區近年來持續構建生境花園網絡體系,能否用小而精的生境花園來平衡老城區的空間不足以及居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街道很快展開了進一步的居民意見徵詢。

  江蘇路街道自治辦主任韋天良介紹,一方面,生境花園與一般的社區綠地不同,既能為野生動物提供食源、水源和庇護所,又具備觀賞休憩、綠色碳匯、雨水調蓄、自然教育、健康療愈等功能,能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生境花園需要動靜結合、陽光充足的環境和良好的植被基礎,愚園路沿線成片的水杉林恰好符合條件,與不遠處的中山公園還能形成生態呼應。

  在綜合考量各種環境因素後,西園塔樓、岐山村、萬村三處生境花園確定了選址。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西園生境花園一經開放就得到居民好評。這處廢棄近10年的社區花園經過改造更新,如今設定了花園劇場、芳香吧台、野鳥地圖、觀鳥臺、蜜源花圃、季節性滲透地、秘境小水窪等觀賞點比特,種植著各色花卉的花箱、高大的水杉喬木以及尺度宜人的小水窪都為都市候鳥提供了難得的棲息地,也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觀鳥、賞景。

  “綠境靈”守護花園

  “在生境花園的硬體建設中,街道發現後續的使用、管理和運營維護才是更大的考驗。”韋天良說。在愚園路沿線,包括西園塔樓社區在內,不少老弄堂處於居民自管為主、物業僅負責托底服務的狀態。能否組建一支居民自治隊伍來守護生境花園,成為當務之急。由一批熱心居民、黨員骨幹和關心綠化、設計的民間達人組成的“綠境靈”自治護園團隊就此成立。

  在西園塔樓居住20多年的朱秋霞阿姨是“綠境靈”的首批成員,領取志願者馬甲的當天,她就期盼著能早點安排值班,在花園裡進行護綠巡查。

  “我覺得身上的責任可太多了。”朱阿姨向記者列舉她已經為自己安排好的“任務”,“花園要定期澆水、撿垃圾、檢查植物生長情况,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勞動;小朋友來了要為他們做綠植、生態的科普;年輕人來了要為大家介紹我們西園塔樓的建築歷史……”

  在愚園路沿線各個居民區,還有很多像朱阿姨這樣的熱心人,在參與生境花園自主維護、自我管理、自發活動的過程中,成為生境藝術街區的共建者。

  在愚園路“慢下來”

  隨著愚園路都市更新並成功入選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這條百年馬路成為人們來上海深度遊的必經之地。一處風光宜人、小巧別致的生境花園,就像是一劑有效的緩衝劑,讓居民、遊客都放慢脚步、沉靜思緒,在愚園路體驗“慢下來”的生活形態和新的治理模式。

  據悉,江蘇路街道聯合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自然博物館、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長寧區低碳中心等專業機构共同打造愚園路生境藝術街區,並與愚園路街區共治聯盟、愚園路一小等組織簽約,探索多元主體參與社區、街區和園區共建。根據初步計畫,明年愚園路生境藝術街區將開展生境自然課堂、生境設計秀、生境藝術節、生境微論壇等系列活動,以“生境花園”為支點,撬動更廣泛的街區共治力量。

  “明年春天,我們社區的生境花園肯定很漂亮,歡迎大家來參觀!”朱秋霞說。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