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支撐大熊猫國家公園創新示範區

四川 42℃ 0
摘要:11月18日下午,位於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鎮萬年村的雅安生態文明學院一期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開展項目收尾階段的精細施工和內部裝修。


萬年村的村中心被打造成為“貊貊家園”。“貊貊”是滎經推出的大熊猫文旅IP。黃剛攝


位於大熊猫國家公園滎經片區一般控制圈層裏的大熊猫國際森林探秘學校。黃剛攝

11月18日下午,位於雅安市滎經縣龍蒼溝鎮萬年村的雅安生態文明學院一期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開展項目收尾階段的精細施工和內部裝修。千里之外的央視演播廳裏,大熊猫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向可文正回答主持人的提問——建設大熊猫國家公園,“人地關係”最難的是什麼?

當天,央視《對話》欄目以“中國為什麼需要國家公園”為題,邀請了5比特國家公園相關負責人進行對話。對話現場展示了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滎經縣龍蒼溝鎮萬年村的大幅照片。

“其實不論怎麼難,最主要的是認識提高,觀念轉變,一切都不是難事。”向可文如是說。

自2017年大熊猫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滎經縣全面構建“1+3”工作體系,即:在以大熊猫國家公園引領轉型發展這條主線下,通過“三點”支撐,加快建設大熊猫國家公園創新示範區。

突出重點

抓好大熊猫保護及棲息地修復

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大相嶺高山地帶,氣溫只有2攝氏度左右。再往上走,就見到了雪。但記者一行的目光,被一個“意外”吸引——這裡竹林的“稀疏”明顯不同。走近一看,每隔5米左右,就有一小片竹林被“砍伐”,只留下一部分竹子。

“竹子稀疏的區域,是我們為大熊猫開闢的帶狀‘猫道’。”滎經縣大熊猫國家公園負責園區管護的相關負責人王永鋼解釋,科研團隊通過紅外線攝像機發現,不少大熊猫常圍著竹林邊緣打轉——因竹子過密,體重在200斤至300斤的大熊猫因體型過大,無法進入竹林覈心區。冬季大雪覆蓋,山上的大熊猫食物减少,開闢“猫道”可以幫助大熊猫吃到更多新鮮竹子。

棲息地保護與修復是建設國家公園的重點工作。“開猫道”如今已成為大相嶺大熊猫棲息地景觀恢復試驗區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了“砍竹”,這裡還要種上各種喬木,像這樣被修復的大熊猫棲息地有6666公頃。

王永鋼介紹,大相嶺大熊猫棲息地景觀恢復試驗區位於四川大相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泥巴山大熊猫走廊帶的關鍵區域,現時通過建立大熊猫棲息地及廊道森林管理試驗區,對該區域內棲息地環境進行長期監測和評估,完善大熊猫棲息地森林經營管理模式,有效保護大熊猫棲息地,擴大大熊猫生存空間,加强大相嶺山系、邛崍山系大熊猫區域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

為高品質做好大熊猫保護及棲息地修復工作,滎經縣於2017年前後啟動實施大熊猫國家公園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範工程。截至目前,滎經縣已籌集資金10億元,退出小水電站62家,關停非煤礦山20座,聯動關閉小木材、小石材加工廠57家,建成全國面積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歸訓練基地和全國最具代表性的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泥巴山廊道。

破解難點

以圈層模式協調保護與發展衝突

從山上一路向下,就到了大熊猫國際森林探秘學校。這是大熊猫國家公園裏的第一所自然學校,幾乎每個週末,都有不少親子家庭到此體驗森林課堂。

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可以在山間撿拾各種植物果實、落葉,並把它們做成標本,拼成不同圖案放在相框裏,為“探秘之旅”留下一份藝術檔案。此外,還有一些“探險”活動。比如在冬季,豹猫、綠尾虹雉等動物會在雪地裏留下脚印,學校老師會帶著孩子們“踏雪尋痕”,根據動物的脚印、糞便等痕迹,判斷動物的種類和數量。

學校總務趙淵介紹,為了保護大熊猫國家公園的生態,學校會對到訪人數進行限定,並嚴格執行訪客預約制度。

為破解保護與發展的難題,滎經縣主動適應大熊猫國家公園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創新圈層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國家公園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協調共贏的道路。

在覈心保護圈層,主要進行科研和放歸工作。在一般控制圈層,則積極開展與國家公園保護管理目標相一致的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服務,其中就包括大熊猫國際森林探秘學校。此外,滎經縣還正在建設自然教育人才實訓中心、科技研發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自然教育論壇永久會址等,並通過研發自然教育課程體系,開展國家公園開放日等系列活動,將自然教育模式輸送至平武、寶興等大熊猫國家公園片區,打響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策源地品牌。

最週邊的則屬於功能承載圈層。滎經縣在此開展生態產業培育,推動以大熊猫為特色的農旅、文旅融合發展,引導帶動社區居民發展蜂蜜、竹笋、茶葉、中藥材等特色原生態產業實現致富增收。同時,當地還推出大熊猫國家公園滎經片區“貊貊”文旅IP,建成了科普館、民宿村、康養穀、貊貊家園等系列產品,捧回了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全國農產品全程品質控制科技體系試點縣等榮譽。

打造亮點

創新構建園地共建機制

離開大熊猫國際森林探秘學校繼續下山,就來到了“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第一村”萬年村,雅安生態文明學院就位於村中心西側。

“現時學院一期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龍蒼溝鎮黨委書記高小松介紹,學院內的書吧區、教室封板等均已完成,餐廳吊頂及牆面造型接近完成,樓梯間地磚鋪貼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年底完工。

建設雅安生態文明學院既是滎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反映和體現,也是滎經創新構建“NPL”(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地方政府+在地居民、企業)園地共建機制的縮影。

“園地共建機制就是把各方資源彙聚起來,形成合力,把大熊猫國家公園建設好、使用好。”滎經縣委常委石華志說,滎經縣的園地共建機制主要包含三個層面的工作。

抓總體的“國家公園協調機制”,成立由縣委書記任主任的國家公園共建共管共亯委員會,聯動縣內安靖、泗坪、滎河、牛背山、龍蒼溝五個入口社區辦公室統籌工作。

抓保護的“國家公園管護機制”,成立由縣長任站長的大熊猫國家公園管護總站,下設2個片區管護站和14個基層管護網站,並製定《大熊猫國家公園滎經片區巡護隊伍整合工作試點方案》,全面開展大熊猫國家公園網格化試點,實現網格化管理。

抓發展的“入口社區管理機制”,設立全省第一個園地共建正式機构“大熊猫國家公園南入口共建共管共亯服務中心”,中心辦公室就設在萬年村。

萬年村駐村第一書記華威羽說,近年來萬年村依託園地共建機制,發展起方竹和民宿兩大產業。2022年萬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5.8萬元,是2021年的4.77倍。今年村裡收入更加可觀,僅1月到10月,村集體收入已突破100萬元。整個龍蒼溝鎮,今年1月至10月接待遊客38萬人次左右,旅遊收入超過5400萬元。

“圍繞大熊猫文旅產業,現時在龍蒼溝鎮有30餘個項目開工,估算總投資達120億元。”石華志說,希望能把整個南入口,打造成世界大熊猫文化旅遊目的地。(記者 王懷王國平周海波李婷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