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九日,戲曲舞蹈《你從曆史中走來》藝術地展現出四個川劇重要流派的創新演變。記者 向宇 攝
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巴蜀大地上閃耀。11月29日晚,由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省文聯主辦的“川流不息”四川省首届川劇匯演彙報演出暨頒獎活動在成都都市音樂廳落下帷幕。活動上,川渝川劇名家及新秀同台呈現戲劇精粹,充分展現川劇藝術的深厚底蘊、獨特魅力和近年來川劇振興取得的成效。
承文脈,守護優秀傳統文化
開場戲曲舞蹈《你從曆史中走來》,藝術地展現出4個川劇重要流派的創新演變。演員們的生動表演中,一幅川劇約300年經久不衰、生生不息的發展圖景徐徐展開。
戲曲,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作為中華戲曲五大劇種之一,川劇是時間長河裏歷久彌新的寶藏。傳承、保護、發展,是振興川劇的重要任務。
我省歷來高度重視川劇振興發展。1982年,四川印發檔案提出“振興川劇”,並成立了四川省振興川劇領導小組,統籌全省振興川劇事業全域,做好川劇“搶救、繼承、改革、發展”(即振興川劇“八字方針”)工作。2006年,經國務院準予川劇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次匯演中,絕大部分參賽劇碼是傳統戲,充分體現了文脈傳承,如《柳蔭記》《紅梅記》等。其中,獲得大幕戲優秀劇碼獎一等獎的川劇《臥虎令》,就是傳承的生動寫照。40多年前,演員陳智林看了川劇名家楊昌林表演的《臥虎令》,决定入行川劇。如今,陳智林成為省川劇院院長,是川劇的中流砥柱,獲得文華獎、梅花獎等國家級大獎,與“00後”學生同台演繹《臥虎令》《龍鳳呈祥》。
傳承中,人才不斷湧現。本次匯演中,南充市川劇團主演的川劇《白蛇傳》,演員中95%是“90後”“00後”。青衣、文生、武丑、老生等風采,變臉、吐火、水袖、翎子功、托舉、旋轉等川劇絕技,被這些年輕演員表演得生動傳神,獲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舞臺經驗化作戲曲研究,為文脈傳承提供養分。40年來,四川先後出版《川劇劇目辭典》《川劇傳統劇目集成》《川劇錶現手法通覽》等川劇理論書籍、工具書、專著、叢書等100餘部,翻拷修復黑膠、磁帶等音訊數據,整理歸納大量珍貴的手稿、唱詞、曲譜、照片等數據,資料庫容量達20T。“已故川劇名家影像資料數位化保護工程”入選原文化部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畫戲曲專項,還有藍光臨、肖德美等川劇名家陸續製作書本、視頻教材。
育新人,完善機制壯大陣地
本次匯演為劉世虎、楊昌林、李天鑫、劉興明、毛世君等堅守在基層、一線,為川劇爭得國家級榮譽等的創作者頒發特別貢獻獎,也以“年度英才”的榮譽嘉獎川劇幕後幫腔楊茜、內江市川劇團大幕戲《繡襦記》主演黃筱雅等“00後”演員。
保護川劇新芽,為人才提供展示平臺,培育人才梯隊,完善人才培育機制,川劇才能生生不息。現時,全省有國有川劇院團(組織)17家,以四川省川劇院和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為龍頭,自貢、內江、南充、達州等地薪火相承,還有較為活躍的成都市成華區百家班川劇團、綿陽天青苑川劇團等民營川劇團7家。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檔。省委十一届三次全會作出實施振興川劇和曲藝重點工程部署。2019年印發《四川省振興川劇和曲藝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振興川劇和曲藝20條具體舉措。
框架搭建起來,川劇的生命力在豐富的活動中豐滿起來。“老帶新”成立戲曲名家工作室、連續舉辦六届四川省青年川劇演員比賽、川劇經典好戲連續在央視展演、組織中小學生川劇傳習展演、聯合重慶市舉辦兩届川劇節、7朵“小梅花”競演……川劇振興40多年來,特別是新時代十年以來,振興川劇取得豐碩成果,完成100多位藝術家、200多個代表劇碼的傳承整理,出版川劇研究成果200多部,推出優秀劇碼100多部,5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草鞋縣令》獲得文華獎。國家級、省級川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新增到45人,23人獲得“梅花獎”。
攀高峰,打磨精品探索市場
《草鞋縣令》《塵埃落定》《死水微瀾》《巴山秀才》《還我河山》《南海李准》……近年來,四川精品劇碼頻出,在展示戲曲傳統文化深厚內涵的同時,通過現代多元創新的舞臺表達形式,引發觀演熱潮。
川劇頻頻“出圈”背後,是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務實舉措。以《草鞋縣令》為例,既有傳統文化的元素,又有充滿現代創造性的表現手法,貼合新時代的價值需求,引發觀眾的廣泛共鳴。好作品背後,是不斷地打磨。主創陳智林透露,創作中數易其稿,經過20多次的劇本修改及數月排練,以深入人心、深入人性的表達方式,呈現出四川什邡歷史名人紀大奎惟民至上的形象。陳智林說:“這是振興川劇40餘年的一次成果檢閱。是精品好作,吸引了觀眾。”
攀高峰、制精品,川劇的傳承、保護、發展,需要走出去,並探索市場尋觀眾。6月,四川省川劇院攜《白蛇傳》《和親記》以及川劇經典折子戲專場,獻演由香港特區政府主辦的“中國戲曲節”;9月,兩度赴韓國演出。今年以來,《草鞋縣令》繼續全國巡演,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的演出,都獲得觀眾一致好評。
川劇還刮起潮流風。成都川劇藝術中心錦江劇場揭牌,旨在打造新國風沉浸式川劇演藝駐場項目,讓川劇文化“潮”起來,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愛上川劇。
一批民營劇團,逆勢破圈。從瀕臨倒閉到演出爆滿,如今的三花川劇團演出場地,不僅有銀髮老人,還激蕩著年輕人的歡聲笑語。三花川劇團成員李龍開設了川劇團小紅書帳號。每天,該帳號預告三花川劇團次日演出劇碼及戲裝體驗等資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根據該帳號的預告資訊來看戲。在小紅書上,很多網友稱三花川劇團為“寶藏川劇團”。勤勞的演員、鐵粉老戲迷、“守藝人”……三花川劇團,成為網友心中“最接地氣的川劇團”。
出新作,展文化自信
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上,來自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演員康勇率變臉方陣亮相。20秒,變換12張川劇臉譜,讓全世界的觀眾瞭解來自天府之國的川劇。
振興川劇,精品薈萃。劇作家魏明倫創作了九臺大戲,其中《易膽大》《四姑娘》《巴山秀才》獲得全國優秀劇本獎。其劇作川劇《變臉》片段,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科書;劇作《夕照祁山》,以高雅文學性獲得文壇關注;劇作《潘金蓮》,吸引著海內外觀眾。
11月27日,90歲川劇劇作家徐棻獲得2023年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戲劇),成為繼魏明倫後,我省又一比特獲此榮譽的川劇名家。徐棻說:“我明年還有新作和大家見面。”她多年來筆耕不輟,擅長用現代意識創作傳統川劇。她的劇本,曾獲“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大獎,還被移植到昆曲、滇劇等其他劇種,甚至在國外引起反響。她的作品《死水微瀾》《塵埃落定》《欲海狂潮》《馬克白夫人》等,為世界觀眾展現了四川故事。(記者李婷邊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