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九届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暨2023國際版權論壇生成式人工智慧興起版權如何助力文化創新

四川 52℃ 0
摘要:《知識產權强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5%。這意味著在經濟發展中,版權產業前景廣闊。


11月23日,第九届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現場。記者郝飛攝


2023國際版權論壇現場。記者郝飛攝

《知識產權强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5%。這意味著在經濟發展中,版權產業前景廣闊。

11月23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九届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暨2023國際版權論壇,聚焦的是“版權新時代賦能新發展”,與會嘉賓圍繞版權助力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以及版權推動新領域新業態成長話題,共論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版權,讓文化創新走得更遠、更好。

訓練AI

不能未經同意就使用版權作品

隨著ChatGPT等興起,生成式人工智慧在作品創作和文化傳播中的版權問題,引發公眾關注。在當天的論壇,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主動提及這一熱點。

在他看來,生成式人工智慧發展迅速,已經比較廣泛地運用在實踐之中,“由於它的高品質、高效率和高效能,我們不能在一般意義上來討論它是不是作品,或者用什麼樣的法律形式來進行保護。”作為創新成果,它迫切需要用調整後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範和適應。他提到,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所產生的內容,多是以文字、影像或聲音呈現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將它納入版權法的範疇可能比較恰當。

也有一些問題需要解决。比如,生成式人工智慧在底本挖掘方面,應當有什麼樣的法律約束?對於這一點,他認為在科技許可的情况下,首先應當公開人工智慧在學習和底本挖掘方面使用了哪些資料。著作權法制度也應當作出相應調整,將底本挖掘納入法定許可或合理使用範圍。

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總幹事加迪·奧龍也關注到人工智慧。他提到,這種新事物的出現改變了作品創作的過程,“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對於人工智慧如何使用版權作品,他提出,應當對使用版權作品“訓練AI”進行許可,避免AI未經同意就使用版權作品。同時,人工智慧平臺應該在創作前,先確認哪些素材是可以使用的。

利益分配

在網路環境下不能有新的不平衡

如今,版權產業與文化、數位產業深度融合、交叉,在數字經濟下出現了新業態。隨著新業態,特別是數位網絡時代的發展,對現有法律制度框架內的版權保護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頒佈實施,已經積極回應了部分新技術的版權保護問題,新增了更加精准的保護手段。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易繼明則從版權推動新領域新業態視角,來解讀福斯關心的熱點。版權雖然是私權内容,版權複製與傳播卻體現著深刻的社會内容,其背後體現著文化事業、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等公共利益。他舉例,在網絡時代,產業鏈越來越長。比如,好的小說會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並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類似電影主題公園的業態。這種衍生疊加出新環節、新鏈條和新活動,對版權保護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新業態和版權保護或存在“脫節”。易繼明提到,在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人通過科技措施和網絡授權使用協定,讓權利及壟斷範圍得到極大强化。網路環境下著作權人和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分配格局,正由最初偏向公眾使用者的不平衡,逐漸轉變為偏向著作權人,出現了新的不平衡。新領域新業態發展了版權,豐富了版權規則和理論。同時,版權是助力社會發展的,包括推動新領域新業態的成長,而不是相反。

騰訊集團副總裁徐炎則提到,他們非常重視版權價值,現時正打造海外自製內容品牌及推動自有IP出海。比如,於2019年正式落地的WeTV,通過當地語系化服務深耕海外非華人市場,現時已成東南亞市場極具影響力的流媒體平臺。他們還有多部自製影視劇在海外發行,助力中華文化走向國際。(叢雨萌記者邊鈺

标签: 文化創新 版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