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堂間”“青春裏”到“椿萱庭”奉賢探索多維度永續養老服務體系

上海 50℃ 0
摘要:這是新寺村最新探索成立的宅基嵌入式養老點,配有10個床位,涵蓋餐廳、醫務室、活動室、休息庭院等。

  記者沈思怡

  不久前,奉賢區柘林鎮新寺村82歲的村民金琴華與83歲的胡雪琴將自家宅基房流轉給村集體後,一起住進了“椿萱庭”。這是新寺村最新探索成立的宅基嵌入式養老點,配有10個床位,涵蓋餐廳、醫務室、活動室、休息庭院等。如今與5比特老人同住,原本獨居的金琴華不再寂寞。

  家住莊行鎮呂橋村的村民徐梅芳,每天10時半都會帶著飯盒準時到離家不足百米的睦鄰“四堂間”,在這裡,她只需自費3元就能吃上“一葷一素一湯”標準的午間助餐。

  一個月前,76歲的吳阿婆從徐匯區搬進位於西渡街道五宅村內的“青春裏”養老社區,窗外秀麗的鄉村風光、低密度的居住環境及細緻的照料護理,讓吳阿婆感歎:“原來在農村養老如此舒心。”

  從“四堂間”“青春裏”,到“椿萱庭”養老社區,這是近年來奉賢區立足上海特大型都市郊區農村養老需求實際,逐步探索形成多維度、永續養老服務體系的縮影。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奉賢區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20.37萬人,占戶籍人口的36.2%。持續加深的老齡化程度,農村地區日益突出的空巢化給農村養老模式創新帶來挑戰。農村老人究竟需要怎樣的養老服務?

  農民養老成重要議題

  10月13日,莊行鎮呂橋村的睦鄰“四堂間”內十分熱鬧,數十比特老人圍坐在沙發上聊天看劇,黑板上寫著每週活動日程:量血壓、唱歌、手指操……廚房裏,阿姨為老人烹煮營養餐食。奉賢的每個村子,幾乎都有“四堂間”。

  區別於城鎮養老,農村養老服務無法回避兩組實際衝突:一組是全區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無法離開鄉土鄉鄰;大量年輕勞動力離開鄉村,老人日常照料出現缺口。另一組是養老機构、社區日托等養老資源難以覆蓋農村偏遠地區;而農村老年人又普遍存在物質條件艱苦,生活服務設施欠缺等情况,居家養老的基本條件難以保障。為此,自2014年起,奉賢區就在全區範圍內鋪設睦鄰“四堂間”,通過對農村閒置民宅進行改造,使其成為老年人的飯堂、客堂、學堂、廳堂,提供助餐、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社區型互助養老服務。截至目前,奉賢已累計創建500家“四堂間”。

  近年來,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對農村養老服務所能抵達的範圍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農村宅基地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近年來,奉賢持續通過宅基地流轉、置換等管道增强農村產業吸引力,在此過程中,如何安置老人、農民如何養老等成了重要議題。

  自2019年起,奉賢通過流轉農民閒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閒置的集體資產,在各街鎮相繼建成6家“青春裏”養老社區,為“上樓”老人重建家園,打造“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慣”的原居養老模式。儘管都稱作“青春裏”,但6家養老社區的運營模式各不相同。青村鎮吳房村“青春裏”頤養公寓將村內閒置民宅按統一規格改造,形成可承接出租給30餘戶村民的養老社區,並在周邊“五分鐘”覈心圈內配套“四堂間”、衛生室、康復站、微公園等。奉城鎮護民村“青春裏”則將所有配套全部內嵌,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的養老公寓內設有醫務室、長者食堂、洗浴室、閱讀室、休閒娛樂室等,實現養老不必“出家門”。浦秀村和五宅村的“青春裏”按公建民營原則,委託專業的養老機构運營管理,其本質上是功能完善的機构型養老院。此類養老社區對全市老人開放,但本村老人享有入住優惠及補貼。

  住進“青春裏”的老人所流轉的宅基地,則經由產業化利用被打造成為鄉村民宿、發展總部經濟等,其取得的收益又將反哺養老社區的日常運營。閉環打通後,養老點有了資金來源,鄉村經濟也得以啟動。

  力爭實現“椿萱庭”全覆蓋

  記者注意到,同樣是解决宅基地流轉後農村老人的安置和養老問題,不同模式的“青春裏”市場冷熱分化。比如,吳房村“青春裏”絕大多數租戶是流轉了自家宅基房的本地村民,開放至今供不應求;而開業近三年的五宅村“青春裏”,鋪設的150張床位中,現時入住率僅超過三成。

  “青春裏”養老社區實現了農村老人“離地不失地、離房不失房”的家門口養老模式,但為何在推行上並非一帆風順?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曾莉認為,農村老人的支付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以五宅村“青春裏”為例,本村老人最低床位費是每月1000元,加上最低800元的護理費及700元的餐食費,即便减去500元的長護險補貼,每月至少也要花費2000元。而現時大多村民參與農村養老保險,每月終身俸大約為1500元。“農村老人大多節儉,很少捨得拿出自己一個月的終身俸住進養老社區。而養老機构為保證服務質量及其本身營收,也很難在收費上有更大讓步。”

  要優化農村社區養老模式,對症下藥很關鍵。今年,針對現存“青春裏”養老社區運營過程中呈現的痛點,柘林鎮新寺村探索創新嵌入式羽量級宅基養老點“椿萱庭”,由村集體出資,鄉賢企業柘中集團為點比特建設提供資金保障。服務上,“椿萱庭”更像是“四堂間”的升級版,在為全村老人助餐、開設各類公益服務的功能基礎上配備了兩名工作人員進行日常管理,為入住老人新增一日三餐及住宿管理服務。“椿萱庭”以50元/天的標準,按照老人每月實際入住天數進行收費,每月最高收費1500元,而村民宅基地流轉的補貼費用每年在4萬到6萬元不等,足以支付費用。柘林鎮新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葉飛宇表示,半開放式的管理形式更受歡迎。

  為盡可能壓縮成本,“椿萱庭”並不承擔護理功能,囙此在入住時會對老人進行健康評估,確保老人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柘林鎮副鎮長楊瑛告訴記者,“椿萱庭”會將老人的用藥、住院治療等病案錄入檔案,定期安排鄉村醫生、家庭醫生巡診。

  現時柘林鎮迎龍村、金海村、臨海村等第二批“椿萱庭”宅基養老點已投入建設,力爭在三年內實現全鎮各村“椿萱庭”全覆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