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繪就新時代江蘇糧安農穩圖景

江苏 29℃ 0
摘要: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江蘇瀕江臨海、河湖密佈,是深受大自然眷顧的好地方,水域占了全省1/6的面積。江蘇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工作,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以占全國3.2%的耕地面積,生產了5.5%的糧食,不僅端穩了8500萬人的飯碗,也為全國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江蘇瀕江臨海、河湖密佈,是深受大自然眷顧的好地方,水域占了全省1/6的面積。江蘇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工作,認真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以占全國3.2%的耕地面積,生產了5.5%的糧食,不僅端穩了8500萬人的飯碗,也為全國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2017年以來,江蘇累計投資190多億元,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大力推進“三鏈協同”“五優聯動”,扎實開展糧食綠色倉儲、品種品質品牌、應急保障、機械裝備、質量追溯、節約減損健康消費“六大提升行動”,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高品質糧油產業發展之路。

從樸素的“歲稔年豐”到詩意的“稻花香裏說豐年”,再到堅定的“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江蘇大筆如椽,厚寫民生,繪就了一幅新時代糧安農穩圖景。

“水韻蘇米”,品牌引領

沃野田疇繪“豐”景。9月21日,“水韻蘇米”稻米文化節在泰州興化開幕。開幕式上,《“水韻蘇米”品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正式發佈,開啟了江蘇稻米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種好糧、產好米、吃好飯,一頭連著農民的腰包,一頭牽著百姓舌尖上的新期待。2018年以來,江蘇啟動“水韻蘇米”省域公用品牌建設,製定發佈全國首個糧食全產業鏈省域團體標準,培育“蘇米”覈心企業50家,年銷售收入近200億元,“放心、好吃、營養”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帶動全省優良食味水稻品種種植面積從800萬畝新增到1800萬畝以上,占全省水稻種植面積近60%。

“射陽大米”品牌價值達240多億元,每年助農增收3000多萬元;宿遷“泗洪大米”“高墟大米”“宿遷秈米”三個地標品牌,圍繞强鏈補鏈延鏈,著力打造百億級優質稻米產業集群,全市2022年稻米產業產值超105億元;至2022年底,南粳系列優良食味粳稻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其中南粳9108連續8年超過500萬畝,2022年超過700萬畝,成為江蘇推廣面積最大、全國常規水稻第三大品種,並在周邊省、市、區相繼引種示範。

從“一粒米”中窺見江蘇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的决心、信心和用心。蘇米從8000年的厚重歷史中款款走來,氤氳著江南的“軟、香、糯”,在“水韻蘇米”品牌引領下,享譽全國。

春華秋實,新糧歸倉。江蘇堅持“好糧油是種出來的”這一基本理念,堅持圍繞消費者“喜歡什麼”,促進流通環節“收什麼”,引導種植環節“種什麼”。2022年,江蘇糧食產業高品質發展再上新臺階,產業實力持續壯大,糧油工業年產值達3330多億元,繼續穩居全國第二。全省24家糧油加工企業邁入全國同類企業50强,油脂加工、糧油機械製造、糧油交易市場等類別上榜數均居全國前列,“水韻蘇米”連續四届榮獲中國十佳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

《“水韻蘇米”品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標準化的生產體系、現代化的儲加體系、數位化的行銷體系、規範化的品質體系,提高糧食產業發展質態,培強壯大全產業鏈產值超千億級省級重點鏈,推動江蘇“好米”邁向中國“名米”、江蘇糧食產業大省向產業强省轉變。

“江蘇將始終秉承‘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的初心,架起連接萬頃糧田與萬家餐桌的橋樑,在新征程上走好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新糧道。未來,還將延鏈而進,著力構建更富帶動力的產業佈局;聚群而興,著力構建更富創造力的產業平臺;攜手而行,持續在構建高品質糧食產業體系上走在前、做示範。”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胡建軍表示。

綠色倉儲,藏糧於技

投資40餘萬元在38個廒間安裝120臺臥式送風式空調,通過屋頂風機與空調聯合控溫,結合軸流風機緩速通風降溫、膜下內環流均衡糧溫、冷穀機適時補冷降溫等措施,構建節能、高效儲糧新模式,實現低溫准低溫儲糧全覆蓋。這是江蘇省新海糧食儲備直屬庫內的場景。

藏糧於技,助力糧食“住”進“智慧倉”。無錫國儲庫依託無錫市糧食和物資應急保障服務中心項目(二期)建設,在糧食“淨糧”存儲、(准)低溫低氧存儲、光纖測溫、蟲害監測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建立起一套綠色儲糧科技並形成標準推廣應用。

讓“安全儲糧”躍升成“綠色優儲”。2017年以來,全省建設現代糧食倉容925萬噸,完好倉容達4563萬噸,低溫准低溫儲糧倉容量全國第一,現代型倉儲設施覆蓋率超過83%,有效解決了損耗大、保鮮難等問題;不斷提升綠色生態、分等級儲糧能力,無錫國家糧食儲備庫等3個糧食儲備庫入選全國首批綠色儲糧標準化試點示範組織,位居全國第一;全省糧庫智慧監管水准顯著提升,研發國內第一款全省域推廣使用“滿意蘇糧”APP,助力農民指尖售糧,現時註冊用戶超5萬人,並接入省政務服務平臺。

築牢糧食質量安全底線,做到環環相扣、絲毫不懈,“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守護全鏈條安全。打開農產品質量管控系統,種的什麼品種、由誰播種、由誰施肥、施的什麼肥等資訊一目了然。江蘇農墾建成了全國首家成規模的稻麥質控體系,全過程勾畫出每一粒糧食從田頭到餐桌的“路線圖”。截至目前,墾區農產品品質安全管控實現100%全覆蓋,稻麥(種子)產品實現100%可追溯。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優質糧食工程實施以來,江蘇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明顯增强,全省建成90個糧食質檢機構,31個質檢機構取得檢驗檢測機构資質認證。糧食品質控制追溯行之有效,連續7年完成全國南、北方小麥粉加工精度標準樣品製備任務,引導“江蘇好糧油”覈心企業建立了產品品質追溯平臺,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時,南京財經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江蘇省經貿技師學院等院校積極建設人才培訓基地,建成糧油質量檢驗員職業技能鑒定點,加大對基層糧油品質檢驗科技人員的培訓力度,夯實了糧食質量檢驗監測人才基礎。

製造支撐,應急保障

作為糧食背後的豐收“密碼”,機械裝備是糧食產業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為糧食生產、流通、產業大省,江蘇為糧機製造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市場資源和技術條件。近年來,江蘇糧油機械製造業年銷售收入約占全國糧機製造產業的近二分之一,居全國第一。

走進江蘇正昌糧機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倉庫,只見2600平方米的空間中矗立著一座18米高、6個巷道、2萬多個倉位的立體倉儲系統,有條不紊地對物料進行自動入庫和出庫操作;數臺自主移動機器人頂著貨架,從倉庫中領取物料,並運送到製造車間工位;中控室中,AI物流系統展示著出庫、入庫、波次規則、單據明細等各項數據,顯示著不同設備的實时運行狀態。

正昌糧機是一家以飼料裝備及其工程服務為主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其所屬的江蘇正昌集團至今已有100多年發展歷史。推進國內外一體化經營,大力拓展國際業務,提升江蘇糧機裝備全球影響力,“正昌”等自主糧機品牌走向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描繪新圖景,聚焦打造世界級糧機產業基地。現代化的科技裝備是糧食安全的最大底氣,江蘇積極推動糧油儲運、烘乾、米麵油飼料加工、包裝、計量、檢化驗等設施設備研發生產,形成以無錫為中心的小麥粉加工主機生產集羣、以揚州鎮江為中心的大米加工主機生產集羣、以常州揚州為中心的飼料加工主機生產集羣、以鎮江常州揚州為中心的通用設備製造生產集羣。聚智推進糧機裝備科技創新,聚力推進江蘇糧機“走出去”,智慧農耕“十八般武藝”在廣袤田野上大顯身手。

2022年5月29日,江蘇省儲備糧管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歷史性實現全省省級儲備糧集中統一運營管理。全省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儲備任務,逐步擴大全省社會責任儲備規模。監測信息化科學精准,應急戰鬥力不斷提升,真正做到“庫中有糧,心中不慌”。

落實糧食應急供應網點2472家、應急加工企業398家、應急配送企業83家、應急儲運企業147家、應急保障中心29個,並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糧食應急保障示範企業,構建起層級響應、小灾自救、大災區域聯動救助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是江蘇行安全“糧”策、護百姓口糧的又一項“硬實力”。

節糧減損,無形良田

倉廩實,天下安。大國糧倉顆粒金貴,節糧減損是道必答題。江蘇誠意作答,下足了功夫。現時,江蘇積極探索全鏈條全流程節糧減損,已建成71個產糧縣全覆蓋的糧食產後服務體系,收儲環節糧食損耗率有效降低,糧庫綜合損耗率為0.36%。

據溧陽市社渚芳伢農機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孫翔介紹,合作社糧食產後服務中心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來,為農戶清理烘乾糧食4.3萬噸,平均每噸可以多賣100多元,累計為農民减少糧食損失1400多噸,助農增收600萬元。

節糧減損是新增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良田”。南通鼓勵、支持不同性質的糧食收儲、加工、新型糧食生產合作組織建設糧食產後服務中心18個,結對全市1036戶種糧大戶,為農戶提供“六代服務”13萬噸,减少糧食產後損失4500噸,為農增收近3000萬元。

江蘇各地還嘗試把“節糧減損”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力求創造更大的價值。徐州廣勤米業公司大米拋光環節採用輕拋科技,碎米精選模塊控制,提純出50%優質食用碎米,作為粗糧粥米產品上市銷售。2021年加工稻穀22萬噸,出米率為66%至68%,通過低溫存儲、低溫烘乾、智慧碾米、輕拋科技等減損技術應用,節糧減損4400噸,新增粗糧粥米(碎米)1769噸。

為營造濃厚愛糧節糧氛圍,江蘇聚焦立法修規,建立節糧減損長效機制,率先在全國糧食主產省出臺《江蘇省糧食流通條例》涉糧地方性法規,製定《關於推進糧食節約减損的意見》,並培育61個省級以上糧食安全文宣教育基地。

節糧減損,從小事做起,更從孩子抓起。近年來,徐州10餘所中小學校組織開展“行走課堂”研學活動,通過進車間參觀生產流程、現場講解培訓、參觀糧倉等互動形式,讓孩子們觀察“一粒小麥是如何變成麵粉的”,切實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

古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訓誡,今有“節約是對糧食最好的尊重,引領帶動節糧新風尚”的倡議。2022年12月2日,全國首個以節糧減損為主題的特色專題網站“節糧減損在行動”在淮安上線,旨在文宣節糧減損政策和糧食文化知識,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理念,推動節糧減損工作走深走實,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當前,江蘇正圍繞大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努力奮鬥。江蘇人清醒認識到,糧食安全是根本命脈所系,必須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以勇挑大樑、走在前列的責任擔當,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探索現代儲備示範、應急保障模範、建設糧食產業强省的實踐路徑,著力打造儲備充足、保供有力、管理規範、科技支撐、內外迴圈、產業興旺的糧食和物資儲備體系,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