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攻關要能“自主出題”張傑當選市科協主席受訪時作答如何創新突破

上海 39℃ 0
摘要: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昨天召開。經過民主程式,大會選舉產生了市科協新一届領導機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傑當選為市科協第十一届委員會主席。大會閉幕後,張傑主席接受了記者採訪。

市科協主席張傑院士接受採訪.jpeg

市科協主席張傑院士接受採訪。吳愷攝

  記者俞陶然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昨天召開。會議通過了關於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届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實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細則》的決議。經過民主程式,大會選舉產生了市科協新一届領導機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傑當選為市科協第十一届委員會主席。大會閉幕後,張傑主席接受了記者採訪。

  “我們很看重中國GDP增長速度,其實近年來,我國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的增長速度也很值得關注,每年增速達到15%左右,體現了國家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強。”張傑告訴記者,在基礎科學的很多領域,中國科學家已進入與國際先進水準“並跑”階段,但是應承認,我國在重大科學突破上仍有欠缺。在這一背景下,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樣才能把高投入轉化為高水准科技成果和先進生產力。在這一改革行程中,可實現兩種“思路轉換”。

  第一種轉換是政府的科研資助模式。現時,我國的財政科研資助以競爭性項目為主。競爭性專案資助一般先由管理部門發佈項目指南,研究組織組織申報,經評審後確定立項並撥付經費,項目完成後組織驗收。隨著創新範式的演進,科技界需要進行更多探索性、持續性攻關,競爭性資助管道難以滿足這種趨勢。

  為此,一些已開發國家在基礎科學領域採用穩定性團隊資助模式:由科技部門組織專家遴選受資助團隊,經評審後根據需求撥付經費支持,一段時期(如5年)後組織評估其整體發展,並為後續支持提供依據。它彌補了競爭性專案資助的某些不足,將“選項目”變為“選團隊”。如果某個科研團隊被評估為具有高水准,就能在未來5年根據自身需要設立課題,並申請財政經費,政府不再設除經費額度外的其他申請門檻。

  第二種“思路轉換”需要科學家,特別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完成。張傑發問:為什麼我國近年來科研資助强度越來越大,但還是缺少重大科學突破?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中國科學家習慣於“答外國科學家出的題”,而沒有根據自然科學發展規律“自主出題”並開展相關研究。

  “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張傑告訴記者,為了破除中國科學家的思維定式,進行“自主出題”,李政道研究所在去年疫情期間組織了33次線上討論,讓中外科學家一起探討:李政道研究所應該研究哪些有重要科學價值的課題?通過組織這種與外國科學家的研討會,張傑希望激發中國科學家的創新思維、提升他們的“自主出題”能力。

  據介紹,現時,李政道研究所已形成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與核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三大研究方向,彙聚近百位科學家,力爭打造“近者悅而盡才,遠者望風而慕”的科研人才高地。

  張傑表示,市科協作為黨和政府與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將與政府部門合作,向黨和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心聲,積極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破除各種政策和財政科研資助中阻礙創新的堵點。

标签: 張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