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覈心內容與實體支撐。10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產能合作的規模不斷擴大、領域持續拓寬、保障機制不斷完善,並且與共建國家形成科技共生、產業共生及市場共生,最終實現了以雙邊價值鏈陞級為標識的互惠共生。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將全省產能優勢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資源稟賦、市場要素相結合,取得不少“實實在在、沉甸甸”的業績,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了江蘇力量。
科技共生,“走出去”投資超2000個項目
6月12日,徐工混凝土機械國際市場批量發車儀式舉行。儀式現場,泵車整齊列陣、臂架高舉,在烈日之下熠熠生輝。隨著一聲“發車”指令,徐工泵車從徐工智能化泵送機械產業基地緩緩駛出,奔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通過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倡議,現時,徐工產品出口已覆蓋95%以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徐工的機械和車輛體現了高端和綠色,其科技方面的先進性,親眼所見之後很是震撼。”談及徐工產品在當地各大項目上的表現時,中東客商哈米讚不絕口。
與多數“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相比,中國的科技水准具有一定優勢,作為其中佼佼者,江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廣泛認可。10年來,我省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累計投資項目超2000個,無數新技術在當地“開花結果”。
去年,首届中國—中東歐國家科技合作交流大會在江蘇舉辦,12個中東歐國家和中國的60家機构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的首批合作夥伴,現時已有一批技術成果問世。南京英尼格瑪工業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遠介紹,公司主要經營金屬3D列印,並與捷克一家公司共同開展新材料的應用研發,雙方在合作中都收穫很多新思路。
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而言,通過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知識科技的溢出,以及與中國企業開展科技合作等管道,可以學習中國較為先進的科技和管理經驗,在此基礎上再創新,改善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產品品質和附加值,從而促進價值鏈陞級。
近日,用於匈塞鐵路鋼桁架橋的首批1800噸構件在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完成裝車,並從上海港發往塞爾維亞。匈塞鐵路北起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南至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全長341.7公里,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歐洲首單,也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專案。中建鋼構江蘇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對於保障工程質量意義重大。在不遠萬里來到江蘇實地驗貨後,匈塞鐵路塞爾維亞項目監理Milena表示,“我們對產品的效能很滿意,中國有很豐富的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和强大的科技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完成這個項目,也給了我們深入學習的機會。”
產業共生,“遠道而來”設立超4000家企業
依託中國强大的供應鏈網絡優勢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資源優勢,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展開產能合作,通過要素互補實現產業鏈的跨區域綜合,使得雙邊產業互動關係和協調關係進一步加强。對江蘇而言,產能合作有助於我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要素稟賦,擴大全球生產網絡,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綜合,將更多生產要素集中到價值鏈中高端環節,有利於實現自身價值鏈陞級。
今年年初,總部位於南通高新區的創斯達集團宣佈,以7000萬歐元購入德國P&C集團的全部資產,加速進軍全球微型鋰電助力車行業。P&C集團是歐洲著名的鋰電池微型通勤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及各種運動產品製造及行銷公司,年銷售額超1.8億歐元。該並購案吸引十多家國際財團競價,最後創斯達集團脫穎而出。“‘碳中和’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關注點,通過此次收購業務,創斯達集團將大踏步進入全球微型通勤車生產銷售領域,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創斯達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搭建了一條通向國際的大通道,江蘇借勢綜合利用全球要素資源,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10年來,全省累計吸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前來設立企業超4000家。
今年1月,無錫高新區境外招商團與韓國LS集團簽約LS機械電動注塑系統第二工廠項目。該項目投資規模超過5000萬美元。LS集團會長具滋殷表示,集團將進一步引進高端產線和先進科技,著力將新工廠打造成綠色低碳智慧“燈塔工廠”,樹立行業發展標杆。
借力外資科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江蘇一直注重將農業企業“引進來”。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的蔔蜂(中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蔔蜂(印尼)集團在江蘇的全資子公司,一期投資約2.3億元,企業帶來的不僅是規模投資,更有集團在動物飼料、畜禽養殖行業的前沿科技及動物營養經驗。
市場共生,從“你來我往”到“你中有我”
今年6月,第四届中德工業4.0暨全球採購大會在揚州舉辦,面對300億元歐洲企業採購的“大蛋糕”,全省企業躍躍欲試。揚州市精誠電子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射頻同軸連接器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現時我們公司主要海外市場在歐美,外貿業務占公司總銷售額的25%左右,未來增長空間很大。”該公司外貿經理陳晶表示,公司將抓住機遇,積極融入歐洲大市場,為企業尋求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增長點。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揚州,這裡不但風景秀麗,還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迸發著無限活力。”在走進多家江蘇企業車間親身感受後,德國聯邦採購物流協會BME全球戰畧官兼中國區總經理雷卡多·庫爾特表示,在研發生產一線,他看到了江蘇製造的實力,希望今後在工業製造領域有更多更深的合作。
市場總是在不斷的“你來我往”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10年來,中國通過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市場共生,促進雙邊市場融合,打破貿易壁壘和市場壟斷,推動雙邊價值鏈陞級,實現互惠共生。對江蘇而言,產能合作必然伴隨著自身產品融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市場,以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容;對共建國家和地區而言,其生產的產品同樣也在加大向江蘇乃至全國市場銷售的力度。
“我們希望中國的一些大公司能在高棉修建生產工廠。”高棉皇家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金平介紹,由江蘇企業重點參與打造的西港特區,如今有175家企業入駐,為當地提供超過3萬個就業崗位,極大地推動了施漢諾省的經濟發展。
8月13日,裝載著16.8萬立方米LNG的賽普勒斯籍“利特克”輪靠泊位於如東縣洋口港的中石油江蘇LNG接收站碼頭,這是今年江蘇LNG接收站接卸的第43船進口LNG。自2011年5月投產至今,該接收站已接卸來自俄羅斯、秘魯、卡塔爾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LNG船630艘,其中70%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資料顯示,今年1—7月,江蘇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值達8539.2億元、同比增長4%,在江蘇外貿進出口總值中占比高達29.2%,較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