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手勢”招引“小巨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觀察(三)

上海 52℃ 0
摘要:記者吳衛群戚穎璞俱鶴飛外資企業是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招引、培育這些“小巨人”,讓它們茁壯成長?就在去年,這位“小巨人”被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發現。

  記者吳衛群戚穎璞俱鶴飛

  外資企業是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把外資大項目、大企業視作“大麦克”,那麼,那些投資規模不大,卻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方面有獨特建樹的企業,則堪稱細分賽道上的“隱形冠軍”,或許可被稱作“小巨人”。如何招引、培育這些“小巨人”,讓它們茁壯成長?記者在調研時發現,一些園區、商務樓宇、CBD給出新空間、新載體,更給出了新“手勢”。

  從做“房東”變為營造產業生態圈

  上世紀80年代,德國著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歷經20多年蒐集全球超過2000家“隱形冠軍”公司數據後發現,德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聲名顯赫的大企業,而是在各自的細分市場默默耕耘,並且成為全球行業領袖的中小企業,也就是“隱形冠軍”。

  日本企業TBM株式會社,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以石灰石為主要原料的新材料“LIMEX”。和塑膠對比,這種新型資料具有原材料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環保可再生等優點,和普通紙對比,也更加輕便、持久耐用。2021年,公司在日本獨角獸企業中排名前四。

  就在去年,這位“小巨人”被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發現。漕河涇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黃靜介紹,很多類似TBM株式會社的“小巨人”,有意願來華投資,但不熟悉中國的投資環境和政策。為此,漕開發專門建立一套包括“跨境加速營”在內的海外科創服務體系,承接它們落地。

  現時,漕河涇已成功舉辦中意跨境加速營、中日全球加速營、中泰加速營等項目,依託開發區空間載體、產業資源、金融投資等形成合力,助力“小巨人”壯大。其中,中日全球加速營已幫助包括TBM株式會社在內的30多家日本企業規劃中國市場路徑,對接本土資源。

  現時,上海正在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包括漕河涇、張江、楊浦、慧穀、上大科技園等孵化基地在內的上海國際企業孵化器已然形成規模優勢,幫助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以及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資料和時尚消費品等領域的好項目,在上海找到“好人家”。

  漕河涇總公司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副總監蔡健說:“做園區不是當‘房東’那麼簡單,而是要站在園區發展的角度深耕產業。‘隱形冠軍’對同行和上下游企業有示範效應,企業帶來的產業價值遠高於公司自身價值,這正是我們看中的。”

  變顯性支持為放大隱性支持權重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資料統計,自1992年起,FDI(外國直接投資)呈現迅猛增長趨勢,其中,流入上海的規模和速度尤為亮眼。全球FDI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得益於上海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但是,要在新形勢下引入更多“隱形冠軍”,需要更懂得企業的需求。

  房地產諮詢機構仲量聯行華東區研究部董事丁婷介紹,傳統思維中,租金是外企最關心的顯性商務成本。然而,在租賃價格越來越市場化、優惠政策越來越透明化的當下,那些更隱性的商務成本權重在加大。

  首先是人才。近年來,以創意藝術和AI聞名的徐匯濱江,成為繼嘉定安亭、浦東金橋之後的又一個車企集聚區,讓人倍感意外,來自人才專業背景和個性化需求的變化是一個重要因素。造車新勢力招募員工,不再局限於傳統汽車專業,而是轉向電腦、設計、AI等領域。今年,由沃爾沃和吉利合資的電動車企極星正式進駐徐匯濱江,他們看中的,就是周邊林立的藝術館,與自身的設計美學和環保理念相吻合。

  在同一個CBD裏,這麼多的辦公樓,又如何確定是選A樓還是B樓?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以及員工福祉等因素如今成為外資日益青睞的隱性權重。一比特招商從業者告訴記者,這樣的需求往往十分細緻。比如,要看大樓是不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來開發(TOD模式)——對於一名員工來說,這可能只是多花10分鐘通勤的差別,但擴大到1000名員工,差异是巨大的。

  再比如,大樓是否有綠色認證,是否是低能耗建築,在颱風火灾發生時會不會斷電,有沒有應急措施……這些隱性權重,看似與企業經營不直接相關,從長遠來看卻涉及大量綜合性商務成本。

  與徐匯濱江隔江而望的前灘,從開發到運營,始終圍繞高品質商務樓宇和高檔生活配套“雙高”開展。一批國際級綠色樓宇,既吸引了生命科學和醫療器械領域的一些外資總部機构把“窩”從其他地方挪過來,也吸引了一些雖初創不久,但背後有大資金,同時掌門人有著跨國生命科學和醫療器械領域背景的公司。如,精通血管介入的康蒂思醫療器械,聚焦重症監護診斷治療產品的Teleflex,擅長特種化學製品的Tronox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上海辦公樓市場交易日益活躍,不過受客觀因素影響,外資投資業務尚未充分釋放。仲量聯行上海商業地產部項目代理服務總監江蘇表示,這倒逼招商主體“格局”要變大,甚至企業組織架構都要相應變化。

  例如,一家美資化妝品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從最初只有辦公需求,到後來有了廠房需求,再後來還有了拓展區域的需求,為此,他們把跨業務跨區域部門融合成一個團隊,進行針對性服務。

  政策創新上升為常態化制度安排

  上海,以商而興。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是連接國內外經濟、全球產業鏈、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樞紐,更是上海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點。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是“通往世界的登機口”,是進博會的永久舉辦地,又被《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賦予了“國際貿易新平臺”的全新定位。如今,它不僅吸引了一批外資貿易型總部企業,同時也是外資貿易型中小企業來華開疆拓土的“橋頭堡”。

  這一切,離不開商務區的積極探索,把進博會為促進全球貿易而製定的互利互惠政策,上升為常態化制度安排。比如,地處商務區覈心區的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橋品匯),因進博會而誕生了保稅物流中心B型(虹橋B保),它把進博會的“輾轉保”創新政策上升為常態化制度安排。企業可以利用保稅展示交易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加快商品流轉速度,進一步暢通供應鏈。

  日本貿易振興機构(JETRO)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水田賢治介紹,自第三届進博會開始,他們通過“輾轉保”管道,將100多家參展商的展品轉入駐虹橋品匯延展,並享受到可通過跨境的管道銷售。“到第四届進博會,JETRO率日企參展數擴大到近300家。”

  自成立以來,截至目前,虹橋品匯平臺上注册外企(含港澳臺和中外合資)134家,2022年度比2021年度增長51%。今年1至4月,虹橋B保一線進出口額達3.1億元,同比增長29.4%。

  作為“國際貿易新平臺”,高品質的跨境金融服務更是企業的“生命線”。2021年7月,商務區管委會發佈《關於支持虹橋商務區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有關事項的通知》,迄今為止,已累計推薦181家企業開立自由貿易帳戶。

  全球動態量測科技領域的“隱形冠軍”瑞士奇石樂公司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奇石樂精密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自由貿易帳戶用於支付境外採購款,能够幫助他們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今後還將繼續嘗試更多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金融創新業務。

  專家指出,在世界經濟的新一輪規則重塑中,國際經貿規則正在由“邊境規則”向“邊境後規則”轉變,制度型開放正成為各國各方參與全球化、維持經濟永續增長的必然選擇。就在今年4月,為進一步鞏固外貿外資回穩向好勢頭,積極應對外部複雜形勢下面臨的多種挑戰,繼續推動外貿外資高品質發展,《上海市促進外貿穩規模提質量的若幹政策措施》《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若干措施》兩個檔案出臺。檔案聚焦貫徹落實國家高水准對外開放戰略,充分發揮浦東引領區、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等開放平臺作用,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和深層次改革。

  “緊扣國際化,打造區域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是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使命擔當。”商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鮑炳章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對標國際多邊已生效或正在研究的經貿協定,全面推進虹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探索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强化貿易功能內涵拓展,依託自由貿易帳戶體系建設,加快佈局和發展新型國際貿易,積極爭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先行先試。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