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專項規劃處副處長金洋:
一路求索,只為繪好“一張藍圖”
海南日報記者李夢瑤通訊員尹建軍
十幾摞檔案資料堆成“小山”,將一張長桌佔據得滿滿當當。
“最忙的時候,這些資料幾乎堆得整個辦公室都是,連下脚的地方都沒有。”6月27日,見海南日報記者到訪,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專項規劃處副處長金洋這才從“小山”中探出頭。
與堆積如山的各種規劃文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電腦裏日趨完善、精細的“一張圖”。
“過去,由於規劃主體不同,‘規劃打架’的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發展。”金洋說,隨著我省2015年率先啟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著力在“合”字上下功夫,海南國土空間智慧治理工作逐步邁入1.0階段。
什麼是“多規合一”?通俗來說,就是堅持國土空間唯一性,確保全省“一張藍圖繪到底”。
“在‘一張藍圖’的基礎上,還要擴展其應用場景,確保能查、能用、能管、能留痕、可追溯。”金洋說,海南由此提出“機器管規劃”的改革目標,通過搭建不同業務協同的應用場景,持續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推動“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建立全省統一標準、統一範本、統一規則,搭建龐大的基礎資訊資料庫,打通各部門數據埠,構建系統操作平臺……細細數來,“關卡”之多,難度可想而知。這也讓“週末常加班,平常晚下班”成了金洋和同事們過去幾年的工作常態。
“其中很大一個堵點,就是業務融合難。”金洋說,那段時間,她和同事們幾乎一有時間就往住建、大資料管理、測繪等行業部門跑,一次次主動出擊、登門拜訪,在反復溝通與磨合下,終於逐步打破部門藩籬,達成合作共識。
質疑和否定的聲音漸漸消失,但改革路上,“絆腳石”從來不止一個。
金洋還記得,一直到“機器管規劃”試運行前兩個月,她和同事們還在為表單內容的可行性爭論,為功能模組不完美而熬夜,為系統平臺聯動調試不銜接而氣憤,“困難有很多,這項工作在海南又沒有經驗可循,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邊學習,邊總結,邊完善。儘管有苦也有累,金洋和同事們卻更欣喜於數據匯交圖層的不斷豐富,“一張藍圖”的不斷完善。
“我們在全國率先搭建起覆蓋空間規劃‘編審調督用’全週期全鏈條全過程的‘機器管規劃’平臺,以推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機器賦碼和省級統建農房報建‘零跑動’系統為抓手,有效提升規劃數位化治理能力。”金洋回憶道。
但同時,她和同事們也忐忑了好一段時間,“這項改革改變了固有審批習慣模式,不知道運行效果究竟如何。”
效果究竟如何?一個個實踐案例給出回答——
原本幾個月才能完成的農房報建,如今通過“碼上辦事”APP提出申請,不到1個月即可足不出戶完成報建;從申報到審批、核發,工程建設規劃許可證實現全流程電子化、精細化管理;向“機器管土地”延伸,推出“土地量販店”,讓投資企業足不出戶就能線上看地選地,實現土地和項目精准配對……
“如今,企業和羣衆只要通過手機查詢,各種規劃資訊便一目了然。”金洋說,這些都是海南以“機器管規劃”賦能國土空間智慧治理的縮影,不僅獲得企業、羣衆一致好評,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也讓海南國土空間智慧治理工作順利邁入2.0階段。
但金洋和同事們並不滿足於此。
繼續邁向3.0階段!“我們正啟動試點,利用人工智慧算灋等科技,將‘機器管規劃’向‘機器編規劃’拓展。”在她看來,“多規合一”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久久為功,持續提升制度集成創新能級,“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通過數位賦能、業務綜合、流程重塑等,推動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再提升,持續推進‘一張藍圖繪到底’。”(海南日報海口6月27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