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變人形》舞臺照。資料圖片
記者諸葛漪
4月20日,2023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開幕大戲、王蒙同名小說改編舞臺劇《活動變人形》將於大寧劇院開演,由此拉開2023戲劇穀序幕。王蒙本人聲音參演,在劇中哼唱一段遠方民謠。
小說《活動變人形》被譽為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長篇小說之一,展現20世紀中國知識份子心靈歷程的縮影,更是作家對於現代之路與人文精神的回應。王蒙曾說:“《活動變人形》是我流著血、撕裂著靈魂寫的,這輩子我從未這樣苦地寫作一本書。”舞臺劇《活動變人形》由李伯男導演、溫方伊編劇,主演張露曾獲選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女演員”。劇碼自首演以來收穫了專業領域眾多重要獎項。
故事以兒子倪藻的視角展開敘述,其父倪吾誠高昂著理想卻又行動力孱弱。“活動變人形”是書中倪吾誠送給兒子倪藻的一個日本玩具,它的外觀像一本書,但每張內頁都被分割為三部分,每部分分別繪製了頭、身、腿。翻動其中一部分,可以為人物變換形象。王蒙借這一玩具,隱喻書中人的精神困境:“每個人都可以說是由三部分組成的:欲望、希望、理想,是他的頭;本領、行為、成就,是他的身;環境、地位,是他的腿。這三者能和諧,哪怕只是彼此相容,他就能活,也許還活得不錯。不然,只有煩惱、痛苦。”
劇中主人公倪吾誠與薑靜宜的新舊觀念對抗,落實在生活中,便是家庭權力的爭奪。溫方伊說,《活動變人形》並沒有將悲劇歸咎於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而是詳細描寫了社會轉型時期個人與家庭的“變形”,以及“變形”過程中的悲劇。
在舞臺化處理過程中,李伯男延續了原作中子審父這一視角,完成了對倪吾誠一生的評估。舞美冷峻簡潔,在黑白色調籠罩的環境之中,看不到多少真正的溫暖光亮,本應是同盟的男女兩性,卻變成敵人;本應是棲息港灣的家庭,卻變成硝烟戰場。故事裏有遙遠的過往、痛苦的隱藏,李伯男正是被這種獨特的魅力和價值打動,他說,“透過本劇的創排和上演,引導觀眾對自己所處的人生境遇進行理性審視,以求達到讓觀眾在同故事主人公命運的共鳴與共情中實現反思。”
舞臺劇《活動變人形》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由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製作,由廣州大劇院、北京中演四海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製作。此輪演出也是《活動變人形》上海首演。
同樣作為首演亮相上海,2023戲劇穀“原創人氣”單元在大寧劇院的兩部展演劇碼《威廉與我》和《天山雪》則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原創戲劇《威廉與我》取材於莎士比亞生平故事。30多個角色,由4名演員分別飾演,全劇靈活地運用時空、隨時切換敘述與具體角色間的身份,完成整體敘事和呈現,靈活、精巧、縝密地講述一段貼近我們每個人的質樸傳奇。上海雜技團最新力作雜技劇《天山雪》則充分結合雜技、歌舞、肢體藝術等多種表現形式,力爭為觀眾呈現一部充滿青春、熱血與夢想的雜技劇力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