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浦橋社區衛生中心吸引三甲醫院合作,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高品質醫療服務

上海 37℃ 0
摘要:打浦橋社區衛生中心以人才為基礎,優化頂層設計、提升綜合能力,築巢引鳳,吸引三甲醫院合作,提升社區醫院治療能力,打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版”,真正為患者解除病痛。

  記者侍佳妮

  走進明亮溫馨的大廳,一陣靈動舒緩的鋼琴聲流入耳中,讓人很難想像這是一家社區醫院。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內環內面積最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擁有市中心一幢8層獨立建築,面積8324平方米。

  在去年上海市高品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建設單位考核中,打浦橋社衛拔得頭籌。提升社區醫療救治能力、大健康關口前移,才能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高品質醫療服務。

  在上海,由地段醫院“變身”而來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稱為“1.0版”。在强化家庭醫生“1+1+1”簽約模式後,居民可選擇同時與社區醫生、區級醫療機構、市級醫療機構簽約,陞級為“2.0版”。打浦橋社區衛生中心以人才為基礎,優化頂層設計、提升綜合能力,築巢引鳳,吸引三甲醫院合作,提升社區醫院治療能力,打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版”,真正為患者解除病痛。

  “專家天團”來到衛生服務站

  正在大廳“音樂島”彈鋼琴的志願者名叫倪曉燕,今年68歲。她的家就在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近,經常來這裡看病、開藥,她認為,社區醫院比三甲醫院看病方便快捷,能滿足大部分慢性老年病患者的就診所需。

  作為一家社區醫院,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滬上多家知名三甲醫院建成醫聯體。比如魏氏傷科,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世紀50年代,魏氏傷科第21代傳人魏指薪率學生進入瑞金醫院。為了能與魏氏傷科合作,打浦橋社衛多次邀請魏氏傷科專家參訪,並製定了詳細合作方案。

  “魏氏傷科考察了我們兩年多,如今形成了深入合作。”中心黨支部書記蔡黃婕介紹,去年9月,中心成為上海市首個國家非遺進社區項目,與瑞金醫院魏氏傷科建立腰突症專病聯盟,開設傷科門診。“專家天團”終於下沉到社區,魏氏傷科第23、24代傳人李飛躍、奚小冰主任來到打浦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教指導社區醫生。魏氏傷科專家甚至下沉到衛生服務站,每週都會前往打浦橋中海服務站,開設專病門診,慕名而來的病患絡繹不絕。

  作為“瑞金-盧灣”緊密型醫聯體成員單位之一,中心還攜手紅房子婦產科醫院開設母乳餵養諮詢門診,並與華山醫院皮膚科簽署專病醫聯體,有效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居民順路就能做理療

  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轄多個衛生服務站,其中中海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建成2022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中醫藥特色示範社區衛生服務站。

  記者來到南塘浜路93弄社區內一幢居民樓一樓,只見2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空間被隔成4間,精心設計的風格融合古典與現代。中海服務站現有一比特副主任醫師、三比特主治醫師,提供中醫和西醫門診和配送藥服務,開展針灸、拔罐、耳穴、艾灸、中藥飲片等中醫藥適宜科技。真正下沉到居民區裏,醫生和患者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感覺就像老鄰居。有時居民下樓倒個垃圾,也會順路進來看看慢病、做做理療。

  打浦橋街道發展相對成熟,每週三中午,在日月光辦公大樓大堂,中泰服務站的醫護為白領帶來西醫全科、中醫全科、康復治療、藥事諮詢、頸動脈斑塊初篩等服務。“這是我們與日月光黨建服務中心共建的項目。”蔡黃婕介紹,日月光廣場還提供了21樓600平方米的空間,未來將與中心共建職業病康復中心。

  培養家門口的“小名中醫”

  談及在本次高品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建設單位考核中“考第一”的秘訣,受訪對象一致認為,人才是核心競爭力。比如社區醫院普遍重視的中醫科,打浦橋社衛不僅積極引進三甲醫院名醫,更著重培養家門口的“小名中醫”,選拔和輸送優秀中醫人才跟師學藝。

  依託“大學—醫院—社區”聯動,中心打造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新模式,促進全科醫學人才發展。康復人才培養方面,通過與瑞金醫院康復專科醫聯體,開展為期1—2月的治療師短期交流培訓,培養慢性疼痛、肩關節疼痛、言語治療、等專科特長康復治療師。護理中心由一名副主任護師帶隊,積極參與市護理學會、市護理質控中心等相關業務培訓。

  為了從根本上留住人才,打浦橋社衛對外出進修深造人員在績效分配上有所傾斜,從體制機制層面激發醫生廣師求益、力學不倦的主觀能動性。未來,中心將繼續聚焦社區居民的需求和期盼,為社區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努力成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革的樣板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