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出的一份最後的‘工作’”10卷《王水照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上海 45℃ 0
摘要:“我的這部《文集》只能當作我交出的一份最後的‘工作’,請大家責備指教。”昨天,10卷《王水照文集》在復旦大學發佈,今年89歲的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說。

《王水照文集》。.jpeg

《王水照文集》。

  記者施晨露

  “我的這部《文集》只能當作我交出的一份最後的‘工作’,請大家責備指教。”昨天,10卷《王水照文集》(以下簡稱《文集》)在復旦大學發佈,今年89歲的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說。

  王水照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尤其是宋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文集》收錄王水照各個時期的代表性學術論著,涉及宋代文史研究、蘇軾研究、中國古代文章學研究、錢鍾書研究及學人紀念文字、學術隨筆等,收錄文字時間跨度從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20年代的當下,除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學術價值,從中還可體察新中國成立後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學風演進,成為認知新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一扇視窗。

  王水照提到了收入《文集》的《宋代散文選注》,這是他“第一本獨立署名的小册子”。這本小册子原是出版社向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陳友琴先生約稿,陳先生力薦,由當時大學畢業不久的王水照獨立完成。“這本小書是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書,隨後許多著作都由上古出版,包括收錄這部《文集》的《蘇軾選集》《蘇軾傳稿》《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匯刊》等。我在選注過程中,抄錄了不少文章學責備資料,後來成為編集《曆代文話》資料書的最初動因。”王水照說,“這本不起眼的小書跟我的學術工作發生如此眾多的關聯,也呈現出當年的學術生態。”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擁有像王水照這樣的大師、大先生是復旦文科之幸。”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說,“王先生至今仍是復旦大學研究生導師,仍在培養學生的崗位上奮鬥。”

  “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感恩師友!另一個感謝對象是我的學生。”王水照說,八十歲時,他曾統計在復旦指導的研究生和訪問學者共計108人。“我很慶倖自己有一支勤奮學習、努力向上、團結友愛的門生群體,在教學相長中,他們給了我許多啟示。《文集》十卷中有三種是新編的,即《北宋三大文人集團》《錢鍾書的學術人生》《王水照訪談錄》,我大概新寫了三四萬字。時在疫情期間,寫作條件存在諸多限制,幸賴同學們特別是侯體健老師的幫助、整理才順利成書。這部《文集》的真正作者不僅是我一個人。”

  “《文集》是王水照先生學術成果的集成,但王先生的學術貢獻絕不局限於《文集》。這套《文集》的編纂體例與總目由王先生親自擬訂,收入《文集》的所有篇目皆由王先生獨自撰寫,凡與他人合寫的著作一概不收,這既體現出王先生的謙退性格,也表明《文集》編纂體例之嚴格。”南京大學教授莫礪鋒認為,《文集》既顯示王水照的學術成就在廣度與高度兩個維度上都引人矚目,還展示了王先生卓越的學術品位與優良的學術風格,前者指敏銳準確的問題意識與高瞻遠矚的學術眼光,後者指實事求是的學風與窮究底蘊的精神。同時,《文集》更是王先生在宋代文學研究領域內組織同道、引領潮流的彰顯。

  從北京大學到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再到復旦,三段經歷構成了王水照“充實而有光輝”的學術人生。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心主任陳尚君以“京華氣象,北大精神,錢學正傳,南北融通,承續傳統,開拓新域,位育人才,典範當代”為關鍵字概括。北京大學教授葛曉音說,王先生融匯了三所古典文學研究重鎮的學術傳統,形成了獨特的學術路數和風格特點。作為新時期宋代文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引路人,他始終將宋代文學研究的發展置於古代文學乃至史學研究的大視野中思考。中山大學教授吳承學認為,《王水照文集》的出版也是總結和推進當前古代文學研究的一個契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