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工作公司資深工程師雷亞飛——
實幹創新,助力油氣開發潜入“深藍”
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海南陵水海域,深藍的海水映照下,“深海一號”氣田明黃色的鋼架結構如“鋼鐵巨人”一般熠熠生輝。
“這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潜式生產儲油平臺。”2月14日,在位於海口的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指著牆上“鋼鐵巨人”的巨幅照片,參與氣田開發運維的住瓊全國人大代錶、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工作公司資深工程師雷亞飛臉上寫滿自豪。
“深海一號”是我國首個自營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它采出水下1500米深的瓦斯,再通過海底筦道接入全國瓦斯管網,最終抵達千家萬戶。
“從1500米的深海到千家萬戶的灶頭,瓦斯完成這趟‘旅途’只需幾天時間。這背後卻是幾代中國海洋石油人走向‘深藍’的不懈探索。”雷亞飛說。
雷亞飛很早就接觸到“深海一號”的前期研究審查工作。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生產準備團隊與開發工程團隊一路南下,經歷了從北京、天津、青島、海陽、煙臺到南海長達5年的漫漫征途。
2014年,“深海一號”大氣田探明儲量超千億立方米,但所在海域水深約1200米至1500米,屬於超深水。彼時,中國海油已經掌握300米水深油氣田開發,但對於深水氣田涉足未深,而在國際上也只有少數幾家大型石油公司具備超深水開發科技能力。
出於多方面的考量,“深海一號”氣田走上自主開發的道路。但由“淺”入“深”,從開發模式到規劃設計,從工作資源到人才隊伍,從科技到管理思路,幾乎都沒有實踐經驗。
為了攻克科技難關,雷亞飛曾去到荔灣3-1氣田學習。“當時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和設備都由外國工程師負責,我們只要靠近設備馬上會被要求‘離遠一些’。”那段時光,雷亞飛至今記得清楚,他說,“事實也證明,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靠我們自己。”
為此,雷亞飛與團隊策劃“深水課堂”“深水沙龍”等活動,團隊中的科技人員圍繞自己的科技領域收集資料,學深吃透後再分享傳授給他人,通過群策群力,攻克技術難題。
“比如保障管路系統流動安全的科技,此前只被少數已開發國家掌握。”雷亞飛說,“深海一號”在開井工作時就曾遇到麻煩,“第二口井出現了堵塞,好在我們團隊經過排查找到了堵塞的原因,“及時調整了後續開井工藝,創新管道順利解决問題。”最後,“深海一號”氣田剩餘的9口井都非常順利地完成開井工作。
面對搭載近200套關鍵油氣處理設備,最大排水量超過10萬噸的“鋼鐵巨人”,雷亞飛帶領氣田開發生產團隊先後突破了多個關鍵覈心設備運維困局,成功破解了透平發電機、幹氣壓縮機等關鍵設備運行難題,形成了一套國產化操作流程,同時編譯技術手冊30萬餘字,申報技術革新項目5項,初步形成全套深水氣田運維體系。“用好我們自己的裝備,開採深海油氣資源,是我們的職責使命。”雷亞飛說。
2021年6月25日,雷亞飛在現場通過對講機啟動投產操作流程。當火炬臂噴射出熊熊火焰,“深海一號”正式投產。
截至2022年6月25日,“深海一號”投產一周年,已累計生產瓦斯突破20億立方米,累計外輸凝析油超過20萬立方米。如今,“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正緊鑼密鼓推進,該項目12口氣井的表層批鑽工作已安全高效完成,累計進尺超萬米。
“我們正在做好一期工程運維工作的基礎上,全力以赴推進二期工程建設。”雷亞飛說,“作為自營超深水大氣田的第一任開發者,我們要盡可能做問題的終結者,而不做傳遞者!”
而作為新當選的第十四届全國人大代表,雷亞飛的身上又多了一項新的使命任務。“我要把大家的心願和心聲帶到會上去,為我國海洋油氣資源綜合利用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議。”整理來自海洋石油生產開發一線戰友們的意見建議,雷亞飛信心滿滿。(本報海口2月14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