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戚穎璞
春節假期,上海黃浦江底的交通大動脈施工不停,正在全力延伸。自第17條黃浦江越江隧道——江浦路隧道通車之後,上海又有3條越江隧道投入建設。
銀都路隧道項目部緊鄰徐匯濱江,門頭並不打眼。但就是這處低調的工地,在2022年克服疫情反復等困難,完成產值近7.5億元。為了保持這一勢頭,項目部600名建設者中有60人春節留滬工作,一半以上是“90後”“00後”新生力量。
精准穿越黃浦江
大年三十,距離江面31.5米深處的工程現場,人們很難感受到“年味”。28歲的現場工程師杜磊和往常一樣,和同事們在“銀龍號”盾構機的操作室裏忙碌,確保這臺“大麦克”按照計畫路線向前掘進,同時保持毫米級精度。
“銀龍號”有五層樓高,步入其中像是走進一個大型車間,身旁排列著一組又一組複雜精密構件。駕駛室位於盾構機最前端,與刀片、動力系統相連,室內兩排可觸摸荧幕上,數據在實时跳動。
要讓這臺“大麦克”在水底自如穿梭可不容易。城投公路集團第二事業部銀都路隧道項目負責工程師王文東介紹,銀都路隧道採用南北雙線隧道,線路呈“V”字形,最大坡度5.99%,雙線隧道淨距最小只有6.7米,創下同等雙線隧道之最。這也意味著,在施工過程中,盾構機的泥水壓力調整、沉降、井內安裝都要比之前更精准。
這難不倒年輕人們。杜磊需要監測數據變化,一旦發生异常就要迅速找出問題癥結,保證盾構機時刻正常運轉。春節假期,他更專注了些:“平時項目人多,假期人變少了,得要花更多精力盯著,萬一數據异常,還能及時解决。”
今時不同往日,建築工程不再是黃沙塵土漫天,反而多了一份“高精尖”的味道,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年輕化、科技化趨勢。留滬60人均來自盾構班組,超過一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工程師和產業工人占絕大多數。
吳仁迪和李亞輝分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銀都路隧道是他們畢業之後參加的第一個工程項目,好奇心遠遠大於初入職場的緊張。“第一次操作盾構機,心想這機器怎麼這麼大,但是掌握要點之後,上手很快!”吳仁迪信心滿滿但不敢怠慢,在師傅指導下邊學邊看。
最有年味的春節
不同於地下的緊張氛圍,地上的項目部裏早已是一派年味:紅燈籠、對聯、窗花隨處可見,食堂師傅們忙著準備年夜飯。
“今年是工地裏最有年味的一個春節,得好好過。”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項目書記周棟亮說。距離春節不到半個月,他就忙著協調人員訂購春節裝飾品、藥品和禮物。項目部的桌球桌、羽毛球館和桌球館全部清掃乾淨,在春節期間向留滬建設者開放。
2019年12月,銀都路隧道開工,恰逢疫情暴發。3年多來,這還是工地上第一次組織大家聚在一起歡度新春佳節。留下來的年輕人倒也自在坦然。“我的春節計畫是白天工作,晚上聚餐,和家人視頻電話。”杜磊是湖北荊州人,現在是盾構推進的關鍵期,身在關鍵崗位的他很早就有心理准備,早早和家人報備留滬過年。
自2022年9月20日始發以來,“銀龍號”盾構機在隧道北線已經推進70%,預計今年4月實現北線貫通。此後,“銀龍號”將繼續在南線掘進,預計2024年,銀都路隧道實現全面貫通。
按照計畫,“銀龍號”春節期間要推進30環(每環約2米),推進速度比平時减少40%。既然沒有進度節點要“趕”,為何春節還要不停工?
周棟亮告訴記者,在建築行業,農村務工人員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以後才會陸續返崗。項目部决定春節不停工,把部分工作量提前完成,防止之後因意外因素耽誤進度,確保年度產值計畫順利完成。
從科技上說,盾構機一旦啟動就不能停,要一直保持推進才能規避風險。“現時盾構機位於黃浦江下31.5米,是全線水土壓力最大的區域,存在冒頂、沉降、失穩坍塌等重大風險。”
浦江新添3條動脈
銀都路隧道位於徐匯和閔行交界,全長約3.8公里。主線隧道長2.71公里,設計雙層雙線雙向八車道,總投資43.2億元。
一個細節是,現場主力“銀龍號”,其資歷要比許多年輕工程師深得多,堪稱“元老”。作為上海功勳盾構機,它參建了上海長江隧道、上海長江路隧道和上海郊環隧道,累計掘進里程已達15.8公里,幾乎見證了上海越江交通建設的發展。
為方便市民過江,一條條交通大動脈在黃浦江下延伸。現時,上海已經投運的越江隧道有17條,分別是郊環隧道、外環隧道、長江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周家嘴路隧道、軍工路隧道、江浦路隧道、大連路隧道、新建路隧道、延安東路隧道、人民路隧道、復興東路隧道、西藏南路隧道、打浦路隧道、龍耀路隧道、上中路隧道、虹梅南路隧道。
記者瞭解到,現時還有3條交通動脈啟動建設。截至2022年底,除了銀都路隧道,隆昌路隧道新建工程已開工建設;龍水南路隧道浦東段南線盾構調試完成,開始推進。貫通通車之後,將對區域交通帶來能級提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