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發佈每個街道都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北京 53℃ 0
摘要: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印發《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首都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確定了24項主要指標。將以更高標準、更實措施,推動首都公共法律服務高品質發展。

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印發《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首都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確定了24項主要指標。將以更高標準、更實措施,推動首都公共法律服務高品質發展。

  公共法律服務邁上新臺階

《規劃》系統梳理、總結了“十三五”時期首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效。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構建了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累計提供各類法律服務353萬餘次,全市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5萬餘件,公證業務460萬餘件,司法鑒定業務39萬餘件,仲裁案件2.4萬件,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糾紛65萬餘件;刑事辯護法律援助、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實現100%全覆蓋。

同時,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人才隊伍也全面加强,截至2021年底,全市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构、仲裁機构、調解組織等各類法律服務機构1.8萬餘個,法律服務人員8.5萬餘人,涉外律師4000餘人。

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首都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基本建成。

雖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但《規劃》也指出,首都公共法律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各地區公共法律服務發展還不够均衡,法律服務供給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准與社會發展和人民羣衆的期待還存在一定差距等。

  6項約束性名額要達到100%

《規劃》對照司法部《“十四五”時期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主要指標》,確定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24項主要指標,其中6項約束性名額是必須要實現的。包括區、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建成率,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總體實現7*24小時服務,法律服務事項網上辦事實現率,區級以上法律援助機构建成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率和村(社區)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覆蓋率,都要達到100%。

另外18項為預期性名額,包括每萬人擁有執業律師20人,每十萬人提供法律援助量120件、村(居)100%配備法律顧問等。

  著眼於羣衆“急難愁盼”製定惠民措施

《規劃》中列明了“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些具體任務。其中不少內容都是著眼於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以增强公共法律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為目標,製定的惠民措施。

在加快推進首都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方面,《規劃》中提到,統籌配寘城鄉法律服務資源,推動中心城區、平原新城、生態涵養區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發展。2025年前,建成北京市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滿足生態涵養區羣衆公共法律服務需求。

在完善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方面,要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有效覆蓋,要推動“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有效歸併綜合,不斷提升服務精准度。要持續優化“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不斷深化北京法律服務網線上辦事功能“一網通辦”模式。

在統籌保障司法公正和法律服務業發展方面,要健全完善律師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中的主力軍作用。要全面推進公證行業高品質發展,持續打造首都公證“半小時”服務圈。要深入推進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法律援助提升工程。要加强司法鑒定管理和使用銜接,提高科學化、規範化水准。要完善仲裁工作體制機制,深化仲裁改革。

在服務首都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方面,《規劃》要求進一步健全調解組織網絡,實現村(社區)、街道(鄉鎮)和重點行業、專業領域全覆蓋。構建衝突糾紛多元化解格局,完善調解、信訪、仲裁、行政裁决、行政覆議、訴訟等衝突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推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提檔陞級,確保人民群眾不出村(社區)即可享受及時、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