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醫院突破胸外科極限切除8釐米氣管加隆突“再生”患者存活滿5年

上海 51℃ 0
摘要:基於此科技救治的首位患者韓先生已成功存活滿5年。5年前,韓先生來胸科醫院就診時,腫瘤已超過6釐米,幾乎堵住整根氣管,侵犯了隆突,呼吸困難。經評估,韓先生成為這一研究的首名入組患者。

  記者黃楊子

  如今,科學家可從患者肋骨中選取幹細胞,接種在可降解支架資料上,再生組織器官,這個神奇的科技就是“組織工程學”。基於自主知識產權的“體內生物反應器”專利技術,由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譚强領銜團隊,克服傳統組織工程技術的不足,構建出大段組織工程氣管。基於此科技救治的首位患者韓先生已成功存活滿5年。這也標誌著胸科醫院率先成功為傳統醫學無法醫治的氣管危重患者,開闢出新的生命之路。

  “沒想到自己能活下來,還能活得那麼好。”韓先生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他曾因氣管腫瘤被“憋”壞了。5年前,韓先生來胸科醫院就診時,腫瘤已超過6釐米,幾乎堵住整根氣管,侵犯了隆突,呼吸困難。他跑遍全國各地的大醫院,都沒尋到解決方案。

  當時,譚强正在開展一項“組織工程化氣管臨床試驗研究”,這是亞洲首個組織工程化氣管臨床應用研究,旨在運用組織工程化氣管替代品,修復切除範圍超過6釐米、傳統方法無法解决的氣管缺損。經評估,韓先生成為這一研究的首名入組患者。術中,專家切除了8釐米氣管加隆突,並成功接入6釐米組織工程氣管。這一手術的成功,突破了氣管外科的醫學極限。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韓先生完全恢復了正常生活,至今年已存活滿5年。5年中,在呼吸內鏡中心孫加源主任團隊的鼎力支持下,氣管鏡隨訪證實,植入的氣管替代品完全被自體再生組織替代,成功實現組織工程氣管再生。

  “雖然氣管疾病較罕見,但我國每年有3000餘名患者面臨大段氣管缺損絕境,我們的科技讓他們有了希望。”譚强說。此次胸科醫院實現組織工程化氣管臨床研究的成果轉化,將進一步擴大該科技在臨床的應用。項目組也計畫將“體內生物反應器”專利技術擴展運用到其他組織工程器官構建,如食道、骨、心肌等,打開再生醫學大門。

  一直以來,由於氣管獨有的血管結構和時刻暴露於空氣細菌中的特殊性,氣管替代研究被認為存在無法逾越的難點——緩慢再血管化和反復感染。囙此,氣管替代研究被譽為胸外科的“哥德巴赫猜想”。

标签: 胸外科 氣管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