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楊子
負重、3D的足踝部CT檢查設備是足踝外科醫生最理想的檢查工具。日前,滬上首臺足踝負重CT(Planmed)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裝機並投入使用,低輻射劑量、超薄圖層掃描、三維數位重建,滿足了患者精准化、個性化的安全診療需求。
足被稱作“人的第二心臟”,足部健康成為市民日益關注的健康問題。作為人體最重要的負重關節,足踝部的很多細微變化,包括韌帶、小關節面的損傷在非負重情况下不易觀察到。雖然此前也有通過類比負重加壓架來實現患者的平臥比特CT加壓檢查,但研究發現,地球重力的方向造成的生物力學改變,只有真正站立式拍攝的CT才能反映出來。
“真沒想到CT還能站著做!沒什麼特別感覺,脫了鞋就能做,很方便。”30歲出頭的小陳是運動愛好者,一次偶然的“崴脚”發展到如今久站久走後的“習慣性疼痛”,每次發作都寸步難行。作為首批嘗試者,小陳體驗了一回足踝負重CT的精准鑒別診斷。市六醫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醫師施忠民介紹,在站立比特的自然負荷下,通過對小陳中足疼痛部位的掃描,發現中足第二蹠骨基底有小的陳舊性撕脫骨折塊,這為下一步精准治療找到了方向。
據悉,此次在市六醫院投入使用的足踝負重CT採用錐形束科技,具有輻射劑量小(相當於常規醫療CT的10%)、掃描速度快等優勢。最重要的是該設備可在承重狀態下進行足部和踝關節的3D成像以及圖像重建,彌補了傳統CT在非負重時無法類比足部日常運動中形態結構的缺陷,可真實反映患者在行走、負重狀態下的足踝部骨性結構形態及骨關節對應關係的細微變化。“單次掃描僅需20秒,3分鐘內即可看到全部3D數據,薄層掃描可以精確到0.625mm,有效提高了對足踝部創傷、關節炎、拇外翻及平足症等相關疾病的診療效率,不僅有助於術前計畫的周密實施,更可以對術後效果進行精准評估。”施忠民說。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市六醫院骨科團隊不斷推進醫療科技、診療流程的優化。骨科教授張長青介紹,無論是針對臨床醫療科技的創新實踐,還是在設備資料領域的自主研發,六院骨科不斷朝著“智慧骨科”方向發展,致力於解决臨床診療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