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興則經濟興,經濟興則百姓樂。從深化“放管服”改革到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從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到設立轉貸金池;從建設人才公寓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今年以來,永吉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服務企業發展貫穿永吉振興發展的全過程。
營造親商重商環境,打造“永吉平臺”
永吉縣於年初召開全縣優秀企業家表彰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組織企業代表簽名拍照、走紅毯、領獎盃。大會不僅是表彰先進、樹立榜樣,更是動員部署、誓師立令,向廣大企業展示縣委、縣政府全力以赴、滿腔熱忱的服務姿態,也向全縣各級幹部發出以“服務企業為本、損害企業為耻、發展企業為榮”的强烈號召。會上,下發《永吉縣優化營商環境“四步工作法”》,明確嚴查快處營商環境的投訴舉報問題,倒逼職能部門發揮作用。下發《永吉縣2022年營商環境建設工作方案》,建立相關《臺賬》,要求各部門逐項落實對賬銷號。會後,全縣各部門緊緊圍繞《臺賬》以創新突破、主動服務的管道,細化落實舉措、明確時間節點,共製定工作方案21個,開展相關活動130餘次。如:免費為新開辦企業刻制關防5枚,現時,已為企業刻制426套印章,節約費用102240元。建立每日對賬機制,將增值稅留抵退稅縮短至2個工作日內辦結,確保納稅人應享盡享改革紅利,現時已辦理退稅190戶,退稅金額5155萬元,延期繳納稅款4868萬元,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减免366萬元。制發《中共永吉縣委關於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助推實施“人才興縣”發展戰略的實施方案》,高標準建設7026.72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共6層148個房間,均配備獨立衛浴、網絡覆蓋等配套設施,為人才提供高品質居住環境。組建企業聯絡員,對縣域內441戶參保企業進行包保服務,發放穩崗返還金296.5萬元,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415.65萬元。開展“首違不罰”聯合檢查17次,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助力企業發展,推動永吉縣營商環境不斷提升。
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打造“永吉理念”
上半年疫情來襲,如何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儘早復工複產?永吉縣積極開展“服務企業月”活動,一是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的領導小組,下發了50項永吉縣服務企業事項清單,組織26名縣級領導包保41戶重點企業,梳理出企業問題清單78條,已為企業完全解决問題15個,提出解决措施並推進中56個。二是充分發揮“轉貸金池”作用,為域內12戶企業辦理14筆轉貸金過橋業務,累計轉貸資金7828萬元,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50餘萬元,免收企業利息10萬元。三是在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積極為企業提供“管家式”貼心服務。開通“服務企業直通車”,配備專崗專人專接,為企業提供預約告知、領辦、代辦、回訪、評估等“一條龍”服務,實現企業快速審批、“一站式”辦多項事。截至目前,為縣域企業辦件314件。為全縣重大專案提前“把脈問診”,建立公共資源交易“指導員”、項目“服務員”機制。現時,縣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已開展119項,成交額2.04025億元,節約資金677.88萬元。充分發揮監督員政企間的橋樑紐帶作用,開展營商環境監督員體驗式迎檢。組織營商環境監督員深入企業“體驗”各部門行政檢查20餘人次,暗訪各級政務服務中心14次。四是招商手段、招商服務等方面轉換思路,積極創新,針對新增用地項目、盤活項目、總部經濟等七大類項目,從固定資產投資、行政事業收費、區域綜合貢獻等方面,針對項目落比特建設期、投產運行期、擴張發展期,擬定了扶持措施,為項目建設的全生命週期提供支撐,持續釋放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强烈訊號。
培植“專精特新”企業,打造“永吉模範”
永吉縣始終把創新發展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覈心戰畧,致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准,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品質發展。截至目前,已經培育“專精特新”企業2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2家、市級13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科技小巨人”企業6家。一是健全服務機制。建立服務企業專員、項目秘書制度,圍繞協調解決問題、協助審批服務、協調爭取資源等方面提供“一對一”服務指導。“點對點”服務金洪股份、維爾特、瑞爾康、大黑山等企業,通過引導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助推企業上雲用雲,持續提高企業資訊化生產水准和生產效率。“一對一”協助誠信實業、新大科、飛特環保等企業實施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加强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佔有率和利潤率。聘請“環保專家”、“安全專家”為企業產業發展“把脈問診”,使企業在創新發展中實現安全發展、綠色發展。二是實行梯度培育。大力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分層次建立國家、省、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動態培育庫,現時省級科技小巨人培育庫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培育庫產品100餘個;全面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准提升工程,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准,補齊製造業短板。三是完善創新載體。高度重視功能平臺載體建設,先後同吉林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和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產學研訓合作,高起點打造創新、創業、服務載體,形成結對共建對子20餘個,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為企業研發“專精特新”產品提供科技支撐和配套服務。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