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堅持共亯為本交出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江苏 43℃ 0
摘要: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重要訓示要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名額一樣落實民生任務,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努力在高品質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更高水准的民生“七有”,交出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江蘇考察,對民生問題有著深深的牽掛。在鎮江市丹徒區世業洲,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居民增收和就醫情况;如今,島上生態農業紅紅火火、“小病不出島、大病有依靠”成為現實。在徐州市賈汪區馬莊村,習近平總書記買下村民王秀英製作的中藥香包,笑著說“我也來捧捧場”;如今,小小香包繡出美好生活,成為村民致富的“金荷包”。在南通五山濱江片區,習近平總書記稱讚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發生了滄桑巨變,感慨“這樣的幸福生活是你們親手建設出來的,是大家一起奮鬥出來的”;如今,五山及沿江地區已蝶變為讓人流連忘返的休閒觀光勝地,成為南通的“城市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重要訓示要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名額一樣落實民生任務,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努力在高品質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更高水准的民生“七有”,交出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造血”為先,高品質脫貧夯實共亯發展基底

7月1日,南通市多家“强村加油站”排起長隊。海安麻蝦醬、如皋富硒大米、如東白糯玉米……農副產品琳琅滿目、排列有序,車主加油就能領到當地的農產品禮包。

18個“强村加油站”每年分別獲得35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對應幫扶54個經濟薄弱村,提供農副產品加工、儲運、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綠色服務,實現線下體驗、線上購買、就近配送,打開助農增收新通道。

綜合“强村”扶貧資源,提高“壯村”資金使用效率,這不是“强村加油站”獨有的扶貧思路,而是江蘇多地的共同選擇。東台市61個村集體直接領辦合作社經營增收,今年夏熟作物平均帶來收益超10萬元,缺乏經營能力的村集體則從農投公司經營的“基地+農戶+公司”模式中獲益;在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道,村民們集小錢辦大事,共同出資成立鎮村聯合發展平臺,幫促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張家港市南豐鎮利用扶貧資金組建平臺公司,依託永聯永鋼的優質資源,帶動周邊村共同致富……

江蘇堅持“輸血”“造血”相結合,探索出一條更加穩固、更永續的脫貧之路,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秋佳節,天藍水清的泗陽成子湖旅遊度假區,遊客紛至遝來,逛市集、猜燈謎、看花燈、賞明月,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

十年前的成子湖片區還是全省六大扶貧片區之一,村民收入低,產業底子薄。為打贏脫貧“翻身仗”,成子湖社區建設桃果示範基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開發成子湖旅遊度假區,伴隨著精准脫貧、鄉村振興的聲聲號角,一幅氣韻生動的鄉村振興畫卷在成子湖畔徐徐鋪展。“種了一輩子地閒不住,我家土地流轉出去有租金和分紅,在這裡幹活還能掙錢,這樣的好日子過去都不敢想。”在桃果示範基地,陳長江老伯一邊剪枝,一邊樂呵呵地說。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踐行共亯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2020年底,全省254.9萬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年人均收入達6000元以上,全面打贏脫貧致富奔小康硬仗。

富民為要,千方百計拓寬居民增收通路

這個夏天,揚州“人才夜市”火爆出圈。8月,月光下的瘦西湖畔被霓虹燈點亮。一排排攤位前,招聘者“擺攤求賢”,求職者像逛夜市一樣找工作。僅一晚,揚州盛祥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電裝工等20多個崗位,過半達成意向。

“實現‘百姓富’的根本途徑在於人民群眾的共建共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夏錦文說。就業是民生之本,推進共亯發展首先要做好就業增收這篇大文章。

十年來,全省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現時全省從業人員達4863萬人,年均城鎮新增就業達141萬人,占全國十分之一以上。今年,江蘇創新出臺穩就業金融服務產品“蘇崗貸”,5月以來向3638家小微民營企業精准投放信貸資金125.8億元。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江蘇持續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一系列政策舉措讓羣衆實實在在受益,其中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建設受到各方肯定。

“三年來,我們孩子每年暑假都參加公司組織的少兒訓練營,學習娛樂兩不誤。”江蘇唯德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陳敬納說。常州這家公司將集體協商成果轉化為合同約定,議題涵蓋工作時間、勞動保護、午餐福利、健康體檢、薪水結構、產假待遇等方面。現時,常州市集體協商機制覆蓋企業超5萬家、職工約100萬人。

丹陽市是知名“眼鏡之都”,眼鏡相關企業1600多家,從業人數超5萬人。全市在眼鏡行業率先推出企業“能級薪水”創新改革,既體現“多勞者多得”,又突出“技高者多得”,職工在技能提升中新增了收入,企業在技術創新中提高了收益。

“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離不開農民收入的大幅提升。我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一項中心任務,實施農民收入新增萬元工程和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畫,全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年快於城鎮居民,2021年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16: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盱眙龍蝦的品牌效應讓養殖戶得實惠,比外縣市的價格每斤要高兩到三塊錢,畝均效益高好幾百塊錢!”盱眙於氏餐飲蝦神龍蝦總部總經理於新凱說。今年3月,“叮咚買菜”盱眙龍蝦加工基地投產,推出的即食冷吃類小龍蝦深受消費者喜愛。有產業更有品牌,龍蝦滿艙,成為農民致富的新途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建動能”不可少。我省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黨員在帶領群眾共同富裕中發揮出先鋒模範作用,在實踐中形成有特色、可借鑒的共亯發展路徑。

淮安市劉老莊鎮是新四軍八十二烈士殉國之地,村黨總支書記朱林上任後,帶領村民們將紅色精神轉化為實幹力量,改造58個廢溝廢塘,建成4個千畝連片的高效農田,革命老區成為幸福家園;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老書記常德盛,帶領群眾走出“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新農村發展道路,贏得全國文明村等近百項國家和省級榮譽……從實現全面小康到邁向共同富裕,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强。

統籌資源,聚力破解“一老一小”民生痛點

秋日的南京鄭和公園,老年人三五成群,有的讀報聊天,有的對弈飲茶。2019年,南京市秦淮區將鄭和公園的一處閒置建築提供給悅華安養機构使用,建成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如今,這裡的中央廚房每天為周邊50多處助餐點提供配送服務。該機构負責人黃桂華說:“公園裏不少老人都享受到我們提供的助餐服務,這一帶的老社區變成‘養老社區’,很受歡迎。”

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建成在業養老機构2240家、各類養老床位74.3萬張,其中由社會力量開辦或經營的養老床位占全省床位總數的70%。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網站近2萬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589個,老年人助餐點7000多個,都市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237個,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數量881家,形成較為完備的養老服務體系。

“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志願隊在“時間銀行”倡議書中寫道。南京在全國率先實踐“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新模式,鼓勵人們年輕時通過志願服務把時間“存”進去,等年老後再兌換成別人為自己提供的服務。南京現有街道、社區級“時間銀行”養老服務網站1300多個,累計完成訂單49.6萬個。

“一老一小”關係千萬家庭,痛點堵點多、保障難度大。我省堅持一體推進“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廣泛凝聚建設老年和兒童友好社會環境的共識與合力,實現各項服務“從有到優”。

在蘇州,兒童友好的美好願景正從規劃落地為現實。蘇州工業園區錦苑社區,一處荒蕪角落被改造成戶外遊學花園,主題花園區、認養種植區和戶外娛樂區相映成趣,兒童友好自然博物館令人耳目一新。“具體建什麼,由孩子們商議。”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金星苑社區書記孫小紅說:“社區舉辦議事會讓孩子們參與,他們從一米的高度看都市,發現很多成人忽視的東西,提升了社區的兒童親和力。”

“誰來帶娃”是阻礙小家庭夫妻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我省通過財政補貼、購買服務、提供場地、减免租金、稅費優惠等多項措施,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普惠托育機构,幫小家庭解决育兒之憂。十年來,我省新建、改擴建幼儿園近5000所,普惠性幼儿園覆蓋率超90%,建成普惠托幼機構2600多家。南京撫育安托育中心負責人陳玲告訴記者,在各類政策和補貼的扶持下,現時每月平均收費降至2700元。

不落一人,編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

做好民生兜底保障,是共亯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衡量共亯發展質量水准的“金名額”。江蘇把特困供養對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四大類群體全部納入救助範圍,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各地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的經驗做法,形成“享發展”“惠民生”“强保障”的江蘇實踐。

“真沒想到,近8000元的醫療費用,我只出了15元。”泰州醫藥高新區低保戶陳先生談起去年的一次住院經歷,仍然感到慶倖。泰州市高港區建檔立卡戶毛先生,總計38806.41元的住院費,基本醫保報帳18795.92元,在享受當地各項待遇後,個人僅承擔781.19元,實際報帳97.99%。泰州在全省首創的醫療救助“雙預警”機制,在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當下,“福村寶”成為農村熱門話題。在南京市高淳區漆橋街道茅山村黨群服務中心,在鹽城市射陽縣千秋鎮振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村民們紛紛前來諮詢政策,按工作人員指引繳費參保。千秋鎮村民孫玉芹直誇“福村寶”是個好政策:“減輕了看病負擔,我們全家人都‘寶’了。”

“福村寶”2016年發源於江陰市,通過村民公益性互助幫扶,成為當地城鄉基本醫保的一個重要補充保障。2020年起,江蘇積極推廣村民醫療互助,現時該項目在全國多個省份複製推廣,被稱為“第二醫保”。

與醫療一樣受到廣泛關注的,還有住房。從淮安市開始試點的共有產權房政策,如今規模與影響越來越大。

“我們有資格買南京市秦淮區的新樓盤了,趕快去報名。”今年5月,淮安籍青年陳建其的女友打電話給他,激動地說。南京今年5月推出首批514套共有產權房源,讓陳建其“在主城區安家”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由於共有產權性質,購房者只購買80%產權,價格遠低於市場上同地段商品房。

都市居民要安家,農村居民也要安居。2018年,江蘇啟動蘇北農房改善工作,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畧、高水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牛鼻子”工程。在各地各部門努力下,蘇北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實現動態“清零”,“三年改善30萬戶”的目標任務如期高品質完成,不少村莊被命名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農房改善地區的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連雲港市對標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標準,挖掘海濱特色、提煉傳統元素、增强現代功能,三年改善農房4.97萬戶,品質陞級但鄉愁不改。在徐州市銅山區單集鎮路東村,新型農村社區路東馨村受到羣衆交口稱讚。社區內道路全部硬化,實現雨污分流,幼儿園、老年公寓、生活量販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生活便捷度、舒適度大大新增。

以文化人,不斷彰顯共亯發展文明底蘊

提高人民群眾社會文明素養,讓人民群眾更好享受發達的社會文明成果,是共亯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江蘇把建設文化强省擺上突出位置,把創新社會治理作為迫切任務,用文化潤澤文明,用道德涵養文明,用治理保障文明,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攀升。

文化成果,全民共亯。十年來,全省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文藝作品,話劇《雨花臺》、淮劇《小鎮》、電視劇《海棠依舊》、蘇劇《國鼎魂》等一批作品獲得國家級大獎,電影《守島人》、電視劇《人世間》等深受百姓喜愛。“紫金”文化品牌、“揚子江”文學品牌閃耀在文化百花園中,“艺文蘇軍”把江蘇故事說到百姓心坎上。

文化惠民,書香潤心。我省率先實現農家書屋行政村全覆蓋,全省居民綜合閱讀率超過90%。“朱自清讀書節”“秋白讀書節”“胡瑗讀書節”“韜奮讀書節”……江蘇各地,閱讀蔚然成風。2019年,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書香江蘇”品牌,煥發出無窮的魅力與光彩。

在企業社區、田間地頭,有一群特殊的“藝員”,他們各展所長,從快板劇到微視頻,或唱或說或舞,每次出場都自帶“引力場”。他們是江蘇的“百姓名嘴”,用有趣的形式、通俗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我省各地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春風化雨深入人心,在全社會樹立起向上向善的風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蘇把全省8500多萬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轉化為共亯發展的汩汩動能。奮進新征程,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把握新發展階段規律特徵,不斷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讓人人都享有勤勞致富、奮鬥圓夢的機會,讓人民群眾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讓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强富美高”新江蘇成為8500萬江蘇人民的幸福家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