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砥礪奮進——寫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四)探求善治一座超大都市的效能與智慧

上海 48℃ 0
摘要:超大型都市的治理難度呈幾何級數上升。還有一些應用場景,系統可主動預警,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記者孟群舒

  都市治理之於居住者來說,就像是氣候天氣,影響著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一座城市的溫度,就體現在鋼筋混凝土之上的治理理念和水准。

  超大都市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是複雜的巨系統,也是各類風險挑戰的彙聚點。超大都市治理一直是世界性的難題,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必須回應好的問題。

  一流的都市要有一流的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都市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訓示,指出“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提高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准”,叮囑上海走出一條超大都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

  近年來,上海堅持以人為本、科技賦能、重心下移、建章立制、系統治理,在都市治理現代化方面邁開新步伐,著力提高都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准,持續探索超大都市治理新路,努力實現以高效能治理助力高品質發展、賦能高品質生活。

  做强“大腦”

  9月15日零時30分,颱風“梅花”在奉賢登入。“梅花”來臨前,全市僅7個區發佈了次日停課通知,其他區照常上課。這是上海的一次新探索,通過智慧預警分析,實現精准停課。

  超大型都市的治理難度呈幾何級數上升。數位化為都市尋求治理最優解提供了關鍵路徑。

  五年來,上海先後在全國首創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都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後來被總書記稱為都市治理的“牛鼻子”。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進一步明確:“以治理數位化牽引治理現代化,探索超大都市治理新路。”

  數位化不是簡單相連,而是要成為“大腦”、指導行動。這是智能化的內涵所在,也是數位化轉型與傳統資訊化建設的區別所在。

  “一網統管”,關鍵在“統”。過去,職能部門“各管一段”,精細化管理容易打折扣。只有“統”,才能讓資源利用最大化、管理效率最大化。起步於2019年的“一網統管”,就是在不改變現有部門架構的情况下,探索跨部門平臺化運作,統一指揮調度資源,真正把各個部門、各種力量捏合在一起,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

  借助“一網統管”這一平臺和載體,遇到新問題,各相關部門開一次會,明確處置流程,走通數據,之後資料流程就會帶著業務流“跑起來”,跨部門的合作大大簡化。

  為了準確把握超大都市生命體的狀態,上海構建了全國首個都市生命體征系統,全市1.9億個物聯感知終端,彙集氣象、交通、安全、環境、人口等8方面435類1.1萬項實时動態資訊,開發出1205個智慧應用場景,每天多達10億條數據被彙聚、共亯、交換。一些“老執法”感慨,過去大量人力耗費在巡查走訪、發現問題上,現在不論是街面衛生管理、車輛違停、人員管理,還是社區內的群租、譟音,都能被實时發現並自動派單,線上線下高效協同處置。還有一些應用場景,系統可主動預警,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這些改變,推動政府從“以部門職能為中心”,向“以事件處置為中心”轉變;從政府單一部門行使職能,向整體政府提供服務轉變。

  十年來,上海率先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並在2018年提出打造“一網通辦”,通過打破資訊壁壘,實現减環節、减證明、减辦事時間、减跑動次數,解决羣衆和企業的辦事痛點。

  “一網通辦”,關鍵在“通”。5年前,上海的政務數據系統有數百個。通過將分散、孤立的數據綜合,全市已彙聚1535億條數據,各類資料庫互聯互通。更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更大力度方便群眾辦事,是政府改革中的兩件大事。2020年以來,上海堅持“用戶視角”,將相關的“單項事”綜合為“一件事”,相繼推出小孩出生、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申領、居住證辦理等27個“一件事”,平均减環節70%、减時間58%、减資料77%、减跑動72%,辦件量突破600萬件。同時,推“智慧好辦”、抓電子證照庫建設,促進“高效辦好一件事”。

  智能化手段,支撐著科學化的治理理念,也推動著精細化的城市管理。儘管不少數位化手段還要在實戰檢驗中不斷完善,但超大城市治理的方向已明。

  也是在推進“兩張網”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意識到:自我封閉,路越走越窄;資料共用、開放合作,才能相互成就、迅速成事。

  賦能基層

  上海的2500萬常住人口,散佈在13億平方米的城市建築總量內,共同構成215個街道、鄉鎮,以及1.3萬個社區。小到一個垃圾桶的擺放,大到一棟老舊樓房的改造,千萬個治理難題集中暴露在基層一線。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正是看到基層治理面臨的新挑戰,2014年末,上海市委拿出了創新社會治理、加强基層建設的“1+6”檔案,提出强化黨建引領,加强隊伍建設,推進系列改革。

  最近三年裏,上海市委兩次召開直通村居的“萬人大會”,著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既肯定成績,更直面問題。今年9月的大會上就坦陳,基層治理仍然存在一些“不適應”“不到位”“不够扎實”等情况。究其原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機制上的不足,而破解之策在於“缺什麼補什麼”,為基層增動力、添活力。

  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覈心是人。市區各級部門是否心裡想著基層、資源向著基層、用力幫助基層,不僅影響基層工作的實效,也關乎基層幹部的感受。

  這些年,為基層賦權、減負、增能,上海明確了一套“加、减、乘、除”——“加”即賦權增能,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讓基層有人有權有物;“减”即減負減壓,讓社區工作者從無謂事務中解脫出來,减重複勞動、减不必要的形式、减隱性負擔;“乘”即科技賦能,依託數位化手段推動社區資料共用、運用,為社區精細治理、精准服務提供支撐;“除”即革除弊端,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一刀切”思維,充分考慮基層實際和不同地區的不同要求,發揮基層主動性、積極性。

  就在最近,上海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幹措施》《關於進一步加强居村幹部隊伍建設和激勵關懷的若幹措施》,並推出“六大工程”。其中,對居民區黨組織書記的晋昇路徑再優化,明確結合抗疫鬥爭實際,新增破格聘用比例、破格晉升比例,並為基層充實專職工作力量。

  “上面千根線,下麵一根針”,是以前對基層社區工作的形象比喻。這一輪賦能,將基層的一根“針”織密成了一張“網”。有專家評估說,制度、資源、人力、科技等各方面條件都已具備。

  在這個過程中,方方面面也愈加認識到,基層如果得到充分的減負增能,可以釋放出無窮活力和創造力,甚至完成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5年春節,上海就實現了外環以內煙花爆竹基本“零燃放”。這背後是申城30萬“平安馬甲”守望於街頭、里弄、社區,全力配合全市5萬名公安幹警、消防戰士值守“禁燃”。到2021年春節,上海已連續7個春節實現外環以內煙花爆竹基本“零燃放”。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經過一年努力,上海居民區分類達標率從條例實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組織分類達標率達到90%。從“圍著垃圾轉”到“圍著人心轉”,上海社區找到了這項“最難推廣的簡單工作”的破解法門。

  而在疫情防控最緊急的關頭,廣大基層組織和基層幹部展開了夜以繼日的奮戰,挑起了千鈞重擔、頂住了空前壓力、經受了極限挑戰、破解了無數難題、付出了巨大艱辛。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上海曾用這句話向廣大基層幹部致敬,致敬他們的辛勤付出,也是致敬他們的創造智慧。

  如果“心為基層想、勁朝基層使、人往基層走”成為一種習慣和趨勢,這種創造活力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激發,上海這座超大都市的治理,也就能真正擁有堅實的基石。

  構築體系

  9月最後一周,美團騎手、工人新村居民、交通警察、大學老師等12比特市民走進人民大道200號。儘管職業各不相同,但作為上海市民,他們都為都市建立完善法規制度貢獻了智慧。

  都市濱水公共空間能否遛狗、垂釣?市民們的意見分成了涇渭不同的兩派。經過調研、徵詢,一比特基層工作者提出的分區域、分時段有序開放遛狗、垂釣等建議,被採納並寫入《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

  上海城市管理者常說“總結固化經驗”“完善制度機制”。畢竟,超大都市各類要素高度集聚,各類設施持續運轉,各類空間複雜多元,只有不斷總結得失經驗,才能深化對都市發展規律的科學認知;只有依靠法治思維,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才能提升治理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規範引領、制度先行——這些年,各類法規陸續通過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從《上海城市更新條例》到《上海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從《上海市數據條例》到促進和保障“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决定,都市治理面臨的許多新考驗、新問題,都有了制度支撐。

  同時,都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也體現著强烈的系統思維——通盤考慮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統籌經濟治理、都市治理、社會治理各領域,才能彰顯治理的科學性。

  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上海著手抗疫同時,制定出臺《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幹意見》,從都市公共衛生體系的高度佈局風險防範和應急應對。

  制度層面的創新和突破,提升了都市的核心競爭力,也引領著都市文明的進步與發展。這方面的創新還在繼續,標準化是方向之一。在《上海市標准化發展行動計劃》裏,標準走出了經濟領域,指向了都市治理領域。

  在都市治理制度的建立、修正和完善過程中,離不開人民作為主體的參與。在12345市民熱線電話鈴聲中,在全市800多個人民建議徵集紅色郵筒中,在25家基層立法聯系點、6248座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代表聯系點,以及230個委員工作站的討論聲中,通過這些制度化保障,城市管理者感知著百姓的態度,羣衆也在參與治理中感受著都市的氣度,雙方共同努力,提升了都市治理的精細度。

  “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不僅是都市生命體不斷演化、治理日趨複雜的必然要求,也體現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亯美好都市的磅礴力量。

  從都市發展的歷史看,人口密度不是城市化的上限,都市的治理水准才是上限。當都市達到一定的規模,效率將成為都市發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將科技之智、規則之治和人民之力有機融合,發揮制度優勢,發展數位治理,做强基層力量,這是上海實現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也將成為未來發展重要的軟實力、競爭力。

标签: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