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安縣:吹響水稻豐收號收穫勤勞致富糧

吉林 64℃ 0
摘要:9月23日,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又是一年秋收時,吉林大地到處一派豐收景象。金秋時節,農安縣的鄉間田野裏,一片片水稻長勢喜人,金燦燦的稻穗顆粒飽滿,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希望。

9月23日,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又是一年秋收時,吉林大地到處一派豐收景象。當秋風吹起,稻香迎面而來,曾經綠油油的稻田,變成一片金色的海洋,長成飽滿的稻粒,承載著豐收的希望。

金秋時節,農安縣的鄉間田野裏,一片片水稻長勢喜人,金燦燦的稻穗顆粒飽滿,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希望。在三崗鎮永遠村的稻田裏,53歲的水稻種植戶潘占仁用手掐著稻穗的尾部,再用牙咬了一下飽滿的稻粒,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老潘說:“今年的稻子豐收了,也該收割啦。”

在農安縣寧亮種植專業合作社院內,已經收割回來的水稻正在晾曬,稻米加工生產線正在加緊工作,包裝完成後即將銷往外地。三崗鎮永遠村地下3000米蘊含著天然礦泉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著號稱“吉林寶藏”的寶泉天然礦泉水群,滋潤灌溉著永遠村的千畝稻田。

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寧亮介紹,永遠村的水稻水系來自共青團水庫泉水泡田,土質是含鹽鹼的弱鹼性黑土地,優質水稻品種有機種植、活秧收割、自然晾曬,稻花香品種的大米銷售全國各地。今年,對於種植水稻來說雨水調和,水稻穗大、粒多,整體好於去年。

在農安縣龍王鄉的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站在地頭放眼望去,成片的稻田滿目金黃,已經處於成熟期的稻穗兒在綿綿細雨中隨風搖曳,送來陣陣稻香,繪就了一幅豐收的田園畫卷。龍王鄉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水稻是該鄉的主要糧食作物,由於特殊的土壤和水系,龍王鄉所產的水稻遠近聞名。農安縣龍王鄉沙崗村村民張希望介紹,今年他家種了4坰地水稻,現在已經灌完漿了,進入成熟期,預計10月1日之後開始收割,今年對於水稻種植來說年景特別好,估計他家的水稻每坰地能產到7500公斤左右。

在農安縣新禾鑫農民專業合作社裡,稻米加工生產線正在加緊工作,今年新收割的優質小町米香味四溢,包裝完成後即將銷往外地,這家2011年成立的合作社以種植、收儲、加工、銷售為一體,從最開始的訂單面積幾十公頃,新增到現有的1200公頃,如今,水稻豐收在即,大夥兒的幹勁兒更足了。農安縣新禾鑫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志良說:“每年我們的訂單都是與經銷商簽訂固定的銷售合同,銷量在逐年增加,我們的訂單面積也在逐年增加。這些年我們直接帶動周邊的水稻種植農戶大概1500餘戶。”今年,龍王鄉種植水稻2000公頃,現時水稻總體長勢良好,無大面積病蟲害,豐收在望。

在松花江畔,農安縣小城子鄉的稻田邊,一幅喜迎豐收的美麗畫卷躍然眼前。今年,這裡的順民心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水稻218公頃,實行種養結合、迴圈發展的新模式。其中稻田養鴨20公頃,稻田養蟹20公頃。鴨子和蟹除草除蟲,糞便作為稻田肥料,實現了綠色種植和養殖的雙豐收,被長春市政府確定為綠色有機水稻示範園區。2022年,小城子鄉水稻生產採取“選好品種、精心育苗、優化管理、田間水足、科學施肥、防蟲防治”等措施,加上天公作美,光溫條件適宜,降水適時,光、溫、水、土壤條件匹配較好,對水稻生長十分有利,為全年水稻豐收打下了基礎。

今年,農安縣水稻播種面積達到了19.87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623.1萬畝。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農安縣利用資源稟賦,緊盯大力推進生態大米基地建設,引進優良品種種植,提高培育種植技術,引導農戶開展科學合理種植,統一收購、加工、包裝和銷售,通過抓好“米袋子”,切實讓羣衆鼓起“錢袋子”,助力羣衆致富增收,進一步夯實農業產業基礎,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也為鄉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