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豐收,安全儲糧。
又到草莓採摘季。李曉明攝
冬日裡的晨光穿過林間的樹梢,灑落在田野之上。斑駁的光影下,白雪覆蓋的阡陌田疇一股股春的氣息正在悄然孕育、萌動。
“四九”的第3天,攜著一襟朔風,踏著一路殘雪,來到洮南市百年古鎮——福順鎮。
伴著陣陣鳥鳴,白雪映襯中的福順鎮新德村於靜謐中醒來——村內笑語聲聲,嫋嫋炊烟中,雞犬相聞,隨處可見的一張張笑臉抹去了冬日裡的冷寂與沉悶……
“這是我們村種植的丹東99草莓和聖女果,均用農家肥為營養肥料,用蜜蜂自然授粉,果實鮮香甜脆,營養豐富……”說起新德村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特色招牌產品,福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盛利的臉上寫滿了自豪與驕傲。“現在可出產品的60棟大棚,每棟大棚每天可產40公斤草莓,10公斤聖女果,按現時的長勢和產量來看,整個產業園一天就可出果3000公斤左右。”盛利算起了經濟賬,“以現行市場價格,草莓60元/公斤、聖女果20元/公斤計算,僅2022年1月到3月初的這兩個銷售旺季來說,大概就可收入930餘萬元……”掰著手指,盛利算出了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占地63公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期投資870萬元,建有44棟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15棟冷棚和2棟15000平方米連體冷棚,二期投資1500萬元,建設恒溫庫、草莓加工車間各一座,以及暖棚16棟。帶動周邊農戶就業穩定崗位65人,臨時性崗位1000餘人,現可實現年產值1500餘萬元。”一棟棟大棚,儼然已成為農民增收的“聚寶棚”,望著眼前那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蔥蘢,似乎在向人們傳達著農家增收的喜悅,那一處處綠肥紅豔,有如歡快律動的音符在冬日的沃野上舞動跳躍……
盛利介紹,新德村水稻種植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至今已逐步向集約化和機械化轉型。現時新德村水田面積達950公頃,水稻產量可達9500噸,農機保有量500臺。同時,該村探索出的“觀光採摘+特色民宿”模式已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支點、鄉村振興的助力器。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9萬元……
瑞雪迎春,碩果盈香滿園芳。歡樂的笑聲從現代農業產業園蔓延開來。追著這笑聲,來到該鎮春華村——乾淨平整的水泥路、整齊劃一的鐵藝磚混院牆、美觀實用的鐵藝大門、一排排新建的彩鋼房、隨路延伸的路燈,一條玉帶般的河水穿村繞戶蜿蜒而過,將小小村莊裝扮得婉約、靈動,氣韻迷人。
“讓鄉村美起來,把家建好,把環境搞好,要讓大家記得住鄉愁,不忘鄉戀。”春華村黨支部書記董為春介紹,過去的春華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村內流經的老龍河成了臭水溝、垃圾河。如今,老龍河早已蝶變新顏,華麗轉身——總投資520萬元建設的老龍河景觀帶項目,集村內防洪、農業灌溉、環境景觀、百姓休閒多功能於一體,依老龍河而建的文化廣場占地1400平方米,各項文體活動設施正在逐步完善,閒暇時間,村民們不像過去只能串門、打牌或窩在家裡看電視,而是在河畔新建的文化廣場上跳舞、扭秧歌、鍛煉身體,在休閒亭裏下棋、話家常……曾經的灰頭土臉早已經從村民的視線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村道、整潔的環境,碧茵、鮮花、綠樹裝扮的家園和村民不斷提升的安居感、幸福感。
春華村在變。在村民眼中,它正越來越美麗,越來越讓人喜愛。
生活也在變。文明、富裕、和諧、宜居已成為這個小村的標籤。
春意萌動,希望升騰。走進福順鄉村,目之所及,幾乎都是嬗變蝶化的痕迹;心之所感,盡是湧動的生機與活力;耳之所聞,是鄉村振興的信心與决心。站在鎮中,感受到的是這個小鄉鎮處處散發出的生機和活力。美麗鄉村,一場脫胎換骨的革新正在悄然改變著洮南的每一個村莊,鄉愁觸目可見、幸福觸手可及的美麗田園畫卷正潑墨成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