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庆 51℃ 0
摘要:

唐小平

秦文敏

盧紅

楊竹

杜國平記者謝智强攝/視覺重慶

主持人:

重慶日報記者:李星婷張莎

訪談嘉賓:

唐小平市人大代表、沙坪壩區委書記

秦文敏市人大代表、璧山區委書記

盧紅市人大代表、榮昌區委書記

楊竹市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

杜國平市政協委員,重慶高新開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創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兩會期間,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就如何圍繞“四個面向”,爭取國家戰畧科技力量佈局,强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大力實施創新“四大工程”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示範區

重慶日報:沙坪壩區作為重慶科教文化大區,請問,未來沙坪壩區將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

唐小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市委明確要求,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品質發展的主動力。這次市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要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任務要求。

我們將全面融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加强與重慶高新區協調聯動,大力實施創新“四大工程”,系統重塑創新驅動新優勢,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示範區。

實施創新主體集聚工程。强化高校、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重慶大學等高校“雙一流”建設,幫助高校排憂解難,推動駐區高校高品質發展。著眼重點產業、優勢領域、前沿方向,引育獨立法人研發機構8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孵化科技型企業200家,推動創新資源向市場主體集聚。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鼓勵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爭創更多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

實施創新成果轉化工程。系統梳理高校、企業創新成果,聚焦人工智慧、腦科學、醫療器械、智慧都市、綠色建築、創意設計、數位內容等領域創新成果,落實一個規劃、一套班子、一支隊伍、一套支撐、一套機制“五個一”轉化機制,全力打造創新成果轉化集聚地。

實施創新平臺提質工程。建强環重慶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陸軍軍醫大學等創新生態圈、大學科技園,高位嫁接校企政各方資源。全面啟動老校區、老廠區,引入市場化運營團隊,建設創新創業、孵化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中國西部1491國際創意穀、梁灘河科技創新帶、多點式創新平臺,構建“一穀一帶多點”創新版圖。

實施創新生態優化工程。堅持“養魚先養水、養花先養土”,統籌創新要素配比,優化“政產學研用金”六比特一體創新政策,大力實施“沙磁菁英”、“歸巢行動”、“青春築夢”、“人才三寶”四項人才計畫,加快引進和培育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健全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强化科技金融支撐作用,聚智聚力把沙坪壩打造成為中國西部創新之城。

努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高品質發展模範區

重慶日報:科技創新,是璧山的一張新名片。璧山是如何擦亮這張名片的?

秦文敏:2021年,璧山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强度為3.25%,高新技術企業達300家,居全市第5比特,市級重點實驗室和製造業創新中心實現零的突破;以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比亞迪動力電池研究院等為代表的249家研發機構活力迸發,誕生出MicroLED、刀片電池等全球領先成果;人才總量突破8.5萬人。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等產業集群已具雛形。

未來,璧山將高品質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大力建好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全面啟動曙光湖片區開發,力爭“智慧之眼”專案啟動建設,快速聚集總部經濟、研究院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資本、高端人才,實現高端資源要素配套。

同時,璧山將大力培育創新平臺和主體,打造一批創新“領頭羊”和中堅力量,支持中科曙光先進資料中心,建設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國家樞紐節點,支持空間太陽能電站實驗基地建設無線輸能大型綜合實驗平臺。積極創建一批國家級、市級創新平臺和孵化器,爭取今年新增科技型企業250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有研發機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比達到50%。

加快夯實“一城一區五中心”科技創新格局

重慶日報:“中國畜科城、繁榮昌盛地”是榮昌最鮮明的發展特質和最生動的都市畫像。請問,未來榮昌將怎樣打造科技創新格局?

盧紅:一座城市和一個人一樣,必須有夢想、有抱負、有目標、有定位。聚焦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求,榮昌確定了“兩高三新”發展目標和“五大任務”,其中打頭陣的就是加快夯實“一城一區五中心”科技創新格局,建設農牧特色科創高地,打造成渝地區科技創新橋頭堡。

一是實施重大平臺建設領跑行動。榮昌將依託國家活豬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高新區“兩個發動機”,高水准打造國家畜牧科技城,建好國家活豬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變革,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陶瓷創新中心、具有西部影響力的電子資訊創新中心、具有成渝地區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具有川南渝西影響力的智慧裝備創新中心,推動榮昌國家高新區邁入全國高新區百强行列。建好“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區”,提升農業科技化、現代化水准。

二是加快壯大“科創企業森林”。實施科技型企業成長工程,健全“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域創新體系,梯次培育一批專注於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强、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企業。建設地方猪種保護與利用中心,搭建中國地方猪基因庫平臺,打造國家區域性種業創新基地,推動榮昌豬種業發展公司在科創板上市。未來5年,榮昌的高新技術企業將達300家以上,市級科技型企業達1300家以上。

三是構建生機勃勃的創新生態。做優環“一校一院”創新生態圈,高標準規劃南部科創新城,打造引領高品質發展的“都市之芯”;構建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1+N+X”人才政策體系,奮力建設成渝地區人才橋頭堡。

“築巢引鳳”培育創新主體建設創新生態

重慶日報:重慶醫科大學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一流的醫科大學。怎樣實現這個目標?

楊竹: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近年來學校持續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通過“團隊”式引進快速從全球引進一批優秀人才。比如從事新藥創制的黨永軍團隊,在一年內成功從海外引進了大約10個人的團隊,覆蓋新藥創制的多個學科,團隊今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點專案。第二個是從事腦科學研究的許華曦團隊,學校為團隊配寘30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購置近8000萬元的設備,成立獨立法人的“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院”,團隊今年在科技部獲得3000多萬元的重大研究項目。

其次,學校高度重視創新平臺建設。學校投入5億元新修2棟科技樓;購置近3億元的科研設備;創建各級各類實驗室、工程中心、臨床研究中心近100個,研究方向涵蓋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校主要學科。其中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王智彪教授領銜的超聲醫學工程實驗室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兒童醫院獲批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學校還有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衛健委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

有了這些平臺,團隊可以持續凝聚力量,從事相關研究。設備和投入也有保障,這就是“築巢引鳳”。

2021年,在重慶市政府和渝中區政府的支持下,重慶醫科大學拿出5000萬元,加上兩級政府配套的5000萬元,聯合成立了一支創新創業種子基金。這支基金旨在幫助大健康領域的科創人員跨越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穀”,可以投出上百家早期的科創企業。我們期望經過5-10年的努力,可以成長出一些獨角獸企業甚至幾個上市企業。

“十三五”期間,重慶醫科大學獲得國家縱向科研經費超2億元,發表2000多篇SCI文章,研發出3款抗疫產品。“十四五”期間,重慶醫科大學將繼續走好科技創新之路,讓專家向大師成長,助力重慶醫療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

聚焦科學主題鑄魂讓科學城與大學城相融相生

重慶日報: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高水准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科學城聚集了不少大學,怎麼處理二者的關係?

杜國平:在科學城直管園範圍內,有14所高校,整個拓展園範圍有28所高校,30餘萬大學生,約6萬名高校教師。這是非常重要、龐大的創新資源庫。

在未來的規劃中,科學城將聚焦科學主題鑄魂,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金鳳)為牽引,高水准建設大學城、科研港、科學穀、生命島、科創街“五大創新支撐”,集中佈局創新資源。

其中,大學城將重點圍繞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等領域,建設超100萬平方米的孵化空間。高校有物理上的空間佈局,今後要打掉“圍牆”,互融互通。比如重慶大學和四川美術學院之間,工科與藝術學科之間要融合;重慶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等高校之間,各個類別、層次之間的高校也要互相融合,形成約15平方公里的科學研究、原始創新與成果轉化相結合的環大學創新生態圈。

現時科學城與各高校合作的大科學科研平臺正在建設之中。科學城與高校簽約合作了34個校地合作項目,17個已建成投入使用,11個正加快建設,涉及醫療、農業、機械、集成電子等多個領域。

在城市規劃上,科學城會進一步優化佈局,高標準打造20平方公里的金鳳都市中心,高品質提升大學城環境品質,持續做强“六大城市功能”,突出“高”和“新”的特點,聚力“四大主導產業”,建設“三大產業片區”,夯實科學城產業發展支撐力,提升科學城城市建設顯示度。

案例

重慶文理學院第二個一類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好政策讓大家幹勁足”

日前,重慶文理學院藥學院研發的抗癌新藥PZ-1片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一類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這是該團隊在2018年抗ED和肺動脈高壓一類新藥同時獲得中美臨床批文後,第二個獲批的一類新藥。

PZ-1由重慶文理學院藥學院陳中祝研究員領銜的團隊開發研製,是全球首個同時針對RET/VEGRF2的雙靶標小分子藥物,可用於治療RET突變的甲狀腺髓樣癌和RET融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及其他實體瘤。

重慶文理學院為何能不斷取得好成績?

“重慶市出臺了很好的人才政策。”陳中祝解釋,比如,市里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其績效不占學校的績效總額。此外,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教委等持續給予了支持;對市里認定的“英才計畫”人才,永川區也按1∶1配套經費。學校在場地、設備、經費等各方面支持力度都很大,且科研成果轉化後的收益,科研團隊可獲80%,學校還會將學校獲得部分的一半再返給學院,持續支持團隊發展。

陳中祝表示,自己2013年從國外回來從事靶向藥物創新時,團隊只有3個人,現在團隊已有40多人,不少來自國際國內名校,“在重慶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和人才政策引導下,大家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勁頭都很足。”

江津這家企業訂單排至今年11月

科技創新帶來產品走俏

近日,在位於江津區白沙工業園的重慶驕王天然產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驕王股份),生產線上一派繁忙,前來裝載產品的貨車絡繹不絕。2021年以來,這家公司產銷兩旺,生產的有機菊粉產品十分“走俏”,訂單已排至今年11月。“是科技創新給了企業產品‘走俏’的底氣。”公司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這家公司擁有專門的技術中心,並於2017年被認定為重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現擁有研發人員37人,占企業總職工人數的38.14%,平均每季度申請1項專利,已先後取得41項國家專利,擁有行業領先的科技優勢。近年來,驕王股份還投資4000萬元打造有機菊粉、蛋白酶數位化車間,為產品品質提供保障。

高科技、高品質成為企業拓展國內、國際市場的“敲門磚”。現時,該公司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熱賣,還遠銷到歐洲和美洲市場。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在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方面“開足馬力”,助推企業高品質發展。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