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委員熱議重慶人才生態,暢談美好願景——重慶正成為八方英才嚮往之地和奮鬥熱土

重庆 52℃ 0
摘要:

龐茂琨

王紹慧

邵毅敏

羅小輯

張科

主持人:

重慶日報記者:陳國棟張莎

訪談嘉賓:

龐茂琨市人大代表,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四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王紹慧市人大代表,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紅宇精密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邵毅敏市政協委員,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小輯市政協委員,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

張科市政協委員,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漢光電子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近年來,重慶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全面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畧地位,接續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强市行動計劃,出臺重慶英才計畫、舉辦重慶英才大會、健全“塔尖”“塔基”人才政策體系,推動全市人才事業發展持續向好,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逐年提升,重慶大地正在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2021年11月,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對人才工作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讓更多人才在重慶行千里、致廣大。

兩會期間,我市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圍繞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暢談重慶人才好機遇、好平臺、好政策、好生態、好前景。

好機遇

人才擁有廣闊發展舞臺

“擔當大使命,實現大目標,必須要依靠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支撐。我從重慶一系列人才政策中,讀到了重慶求才、惜才、愛才的用心,人才在重慶發展,正逢好機遇!”王紹慧說,人才興、事業旺,近年來,重慶人才政策不斷完善、措施更加有效。

王紹慧舉例說,重慶出臺17條“硬核”舉措集聚“塔尖”“塔基”人才,製定26條措施助推鄉村人才振興,大力實施重慶英才“渝快辦”等,條條措施與政策含金量十足,為聚集人才、用好人才、服務人才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王紹慧特別提到,在“用才”方面,重慶的做法卓有成效。比如實施重慶英才計畫,各行各業積極參與,各類人才踴躍申報,影響很大、效果很好。“重慶在用才方面觀念新、思想解放。評英才,不是簡單地給榮譽和獎勵,更多是激勵英才幹事創業。通過給各類英才壓擔子、給任務、定目標,有效發揮了英才的作用,帶動了人才成長和事業發展。”

王紹慧認為,重慶近些年人才增量很大,有力推動了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可以說重慶在人才建設方面舉措多、落地實、成效大。”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和機遇,王紹慧所在的重慶紅宇精密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近些年人才隊伍建設成效突出,每年都引進了大量高層次人才,其中博士碩士和“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占到70%以上,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大顯身手,推動了企業創新發展和高品質發展。

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加快人才集聚,激發人才活力?王紹慧表示,當前重慶創新鏈日趨完善,產業鏈基本構建,人才鏈初步形成,而三條鏈都需更加“結實”。

他建議:一是謀劃實施更多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科技專案,增强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二是搭建更多優質創新平臺,為人才項目爭取和發展創造更加實惠的條件;三是更加著力培育各類各層級人才,進一步打通領軍人才、創新團隊、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師、技能人才等的發展通道;四是廣泛開展“揭榜掛帥”和攻堅克難行動,聚人才出成果。

好平臺

人才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第十三届全國美展油畫和雕塑展區落戶重慶,重慶參展油畫36件、雕塑23件,創下重慶參加全國美展的最好成績。其中,雕塑《烈焰青春》獲得第十三届全國美展金獎。”龐茂琨說,近年來,重慶為人才搭建了很多平臺,人才在這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優秀人才紛紛脫穎而出。

龐茂琨表示,重慶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畧定位,出臺重慶英才計畫、舉辦重慶英才大會、健全人才政策體系,識才、愛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風,讓人才感受到滿滿的誠意。這樣的大環境,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到重慶紮根。作為重慶文化藝術界、教育界的一分子,龐茂琨認為自己也是重慶人才政策和人才平臺的受益者,他先後入選重慶英才計畫,榮獲“重慶市傑出英才獎”、“富民興渝貢獻獎”等獎項。去年,他創作的一幅油畫還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

“重慶在人才鼓勵支持、人才平臺支撐上的力度越來越大,讓人才覺得很有奔頭。”龐茂琨說,近兩年,四川美術學院引進了80餘名博士,美術學和設計學獲批博士學位授權點,填補了我市該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空白,推動了學校科研和教學水准上臺階。

龐茂琨表示,要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建議把高校高層次人才作為重點,特別是要緊扣國家戰畧和重慶重點發展領域,實施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人才引育計畫和行動。高校要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對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人才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發揮四川美術學院等重點院校作用的同時,搭建更多優質平臺,提供專項支持,有針對性引育一批中青年骨幹人才,產出更多優秀成果。

好政策

人才幹事創業夢想成真

在邵毅敏看來,重慶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以“重慶英才”品牌為統攬,通過引育政策的集成創新,跑出了重慶人才集聚的“加速度”。

作為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入選者,他對重慶推行的人才項目經費“包乾制”政策感受深刻。“這個政策有效打通了人才計畫和科研專案的通道。”他說,一方面,政策賦予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並可自主確定研究課題、科研團隊成員等;另一方面,减少了實施限制、減輕了事務負擔。

邵毅敏介紹,重慶大學“高端裝備智慧軸承科技與系統”依託於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機械工業智慧軸承科技與系統實驗室研究平臺,在系列人才政策支持下,集聚了一批高層次青年英才築夢巴渝,其中國家級人才1名,重慶英才計畫入選者2名。在重慶,他們享受到了重慶優惠的人才政策,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培養,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成效顯著。

比如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黃文彬研究員一直致力於研究解决能源及供給問題。經過不懈努力,他與團隊發現了“半導體材料中的光撓曲電效應”,實現了光機電多物理場耦合,為解决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發錶,引起了國際學術界關注。

團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研究。研究成果保障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的順利實施,顯著提升了國家重大裝備安全可靠服役的水准,同時也推動了研究平臺和隊伍的不斷壯大,培養了一批碩士、博士、博士後等優秀人才。

邵毅敏說,正是在人才項目經費“包乾制”支持下,團隊在高端軸承和“智慧軸承科技”方面取得重大研究進展,實現了在該項覈心關鍵技術產品研究中的自主可控和自立自强。

邵毅敏建議,抓住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契機,進一步做優做强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科技平臺,以平臺聚人才、以人才興平臺;充分發揮在渝高校重要作用,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大人才培養,促進人才與發展有效匹配、教育與產業緊密對接、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堅持“四個面向”,積極謀劃實施重大原始創新和覈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

好生態

人才愛國奮鬥建功立業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建制派出醫護人員200餘人,他們白衣為甲,逆行湖北,表現出濃濃的家國情懷、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高度的專業素養,有力支援了湖北抗疫。”羅小輯說,重醫附一院及有關醫護人員獲得全國抗疫先進集體和個人的表彰,這對醫務工作者是極大的鼓舞和激勵。

重慶“近悅遠來”人才生態,激勵人才愛國奮鬥。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和科技工作者、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羅小輯對此感受深刻。

“人才聚,事業興!重慶正以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讓五湖四海的各類英才競相集聚、拼搏奮鬥。”他說,這些年,重慶醫療衛生和醫藥相關產業發展欣欣向榮,離不開大量人才的加盟。

羅小輯介紹,全市衛生健康系統立足行業特點、梳理人才需求,加快人才引進培養步伐,有力推動了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以重醫附一院為例,2018年—2021年新增高層次人才150餘人,新增國家級人才10餘人,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科研成果已成為常態。”他說,在人才政策助力下,2021年醫院在全國1306家三級綜合醫院績效考核中取得第25比特的優異成績。

對於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羅小輯建議:一是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機遇,將重慶建設成為人才聚集的高地;二是做好人才培養選拔頂層設計,引育結合,營造寬鬆的學術氛圍和發展環境,加大對優秀人才的使用和投入,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三是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原始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四是拓寬人才培養通路,更加注重在具有創新和發展原動力的企業培養引進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好前景

人才與都市相互成就

前幾天,張科剛收到重慶英才服務卡,他非常感動,也備受鼓舞,“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看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是很多人來渝的重要原因。重慶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磁場效應明顯增强,必將加速集聚八方英才來渝創新創業。”

張科看到,重慶正把戰畧人才力量建設作為重點工作,“西部(重慶)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各個市級高新區、各類創新園區等大踏步發展,為集聚戰畧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科所在的重慶漢光電子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戰畧人才引領支撐作用,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發了數個重大民生項目。比如“智慧養老資訊服務平臺”初步實現了養老服務機構線上實时監管,助推提升了養老服務機構管理水准。“智慧社區智慧養老雲平臺”剛剛通過民政部和重慶市專家團隊的驗收,正在為全市民政部門、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羣衆提供服務,為智慧社區、智慧養老提供借鑒方案。

建好百花園,才能讓各類人才“滿園春”。張科建議,持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快人才梯隊建設,實施更加精准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務長效機制。

科技型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培養科技人才的重要陣地。現時,我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118家、5108家、3.69萬家。張科建議,要給予企業人才培養更多支持,大力培養從事大數據智能化、底層技術研發、應用研發等方面的人才。

張科說,加快建設全國重要人才高地,重慶一定會成為各類人才的嚮往之地、創新之都、圓夢之城。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