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門合,許多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但在20世紀60年代,他可是一名與黃繼光、雷鋒、焦裕祿、王傑、王進喜齊名的大英雄。
經常看電視的都會有印象,由於屬於高海拔地區,青海那邊的天氣變化比較頻繁,尤其是秋季,經常下冰雹,大面積的莊稼地被冰雹破壞,損失很大。
60年代的時候生產力還比較落後,可以說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好不容易長起來的莊稼一旦遭遇冰雹,收成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盡可能地减少自然環境帶來的不利因素,人們就使用防雹土火箭來實現防雹降雨的目的,其原理就和人工降雨類似。
正在青海貴南縣一個農場支左的革命军某部教導員門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帶領大家一起土法製作增雨防雹土火箭的。
門合,1928年11月出生於河北省淶源縣北石佛鄉南上屯村,1946年10月入黨,1948年11月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1967年,已經是青海省軍區某部獨立第四團二營副教導員的門合,兼任了貴南巴倉農場革命委員會主任一職。在部隊,門合是一個心裡只有戰士,從來沒有自己的人,關心愛護戰士,對他來說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來到農場兼職的門合,同樣把這裡的職工當做了自己的戰士,一樣的關愛有加。
到農場以後,門合很快就進入了角色,非常關注農業生產和减灾降灾的工作。鑒於當地經常遭到冰雹等灾害襲擊,門合受命帶領農場的職工一起製作防雹土火箭。
1967年9月5日上午10點,門合帶領27名衕誌,準備在農場的倉庫裏試製防雹土火箭。
由於土法製作火箭彈是一項很危險的工作,對各項製作工序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為了防止在製作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發生事故,門合先是把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交代給大家,叮囑大家一定要按照規程操作。
開始製作以後,門合把自己留在了離炸藥最近也是最危險的地方,讓其他衕誌負責另外的工序。
在發現其他衕誌在用鐵鏟攪拌兩種炸藥的時候,門合果斷地走過去,捕手了這項十分危險的工序,開始細心地操作起來。
在門合的帶領與示範下,土火箭的製作過程進行得很是順利,一枚枚土火箭在大家的操作下成功地被製造了出來,這讓門合放心不少,但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
突然,意外發生了,正在裝配土火箭的最後一道工序時,由於不慎發生摩擦帶出了火花,一枚土火箭一下子冒出了煙霧,爆炸即將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只聽門合大喊一聲“快臥倒!”,而自己卻一個魚躍撲向了這枚即將爆炸的土火箭!
劇烈的爆炸發生了!强大的衝擊力,一下子把門合炸飛到了屋頂,然後又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而庫房也被炸得面目全非。
當其他27名衕誌從硝煙彌漫的現場清醒過來的時候,他們卻怎麼也聽不到門合的聲音,更也見不到他的人影。
大家都急壞了,不顧身上的傷痛,數次沖進依然燃燒嗆人的烟火之中,才在數米遠的牆角裏找到了門合。
但此時的門合,被炸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早已經停止了呼吸!
此次意外事故,有6名衕誌受重傷,但經過治療以後全部痊癒,唯有指導員門合為了保護其他27名衕誌而壯烈犧牲。
門合為救其他衕誌勇撲火箭彈而壯烈犧牲的英雄壯舉,得到了全國上下各界的高度評價,在全國掀起了“向門合衕誌學習”的熱潮。
門合烈士犧牲時年僅40歲,妻子張鳳英時年只有37歲,留下的兩男兩女四個孩子中,最小的才一個多月。
丈夫犧牲以後,張鳳英一個人帶著孩子在青海生活了一段時間,平時也得到了門合所在部隊的不少關照。張鳳英是一個堅強的人,不想給部隊添麻煩,幾年後就帶著孩子回到了河北淶源的老家。
回到老家後,地方上也盡所能給予幫助解決他們一家人生活上的困難。而部隊上也並沒有忘記英雄的家人,每年都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也經常有門合的老戰友們前來看望他們一家子。
後來,由於經濟環境的變化,門合的子女們生活過得並不如意,但張鳳英總是教育孩子,不要給部隊和政府提要求,做什麼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他們也從未向組織上提出過任何要求,真是令人尊敬!
令英雄和家人欣慰的是,投資了165萬元,占地面積680平方米的英雄門合紀念館,也於2018年建成,英雄的精神有了傳承之地。
向英雄門合致敬!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