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開進大凉山!成昆複綫冕米段開通運營背後:上萬建設者同時奮戰在一線

四川 83℃ 0
摘要:1月10日上午11時10分,西昌西開往昆明的D843次“復興號”動車組開出,經過4小時21分運行抵達昆明站。這也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冕寧至米易段開通運營後,西昌西開出的首趟“復興號”動車組,凉山正式邁入“動車時代”。成昆鐵路公司西昌指揮部指揮長鄒永木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實現冕寧至米易段的按期建成和開通運營,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有上萬名建設者同時奮戰在一線。

1月10日上午11時10分,西昌西開往昆明的D843次“復興號”動車組開出,經過4小時21分運行抵達昆明站。這也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成昆複綫)冕寧至米易段開通運營後,西昌西開出的首趟“復興號”動車組,凉山正式邁入“動車時代”。

據瞭解,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冕寧至米易段線路全長160.138公里,地處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的攀西地區,修建難度大。該段線路橋樑126座、隧道25座,橋隧比62.2%,於2016年4月開建,歷經艱苦奮戰,實現順利通車。

復興號動車行駛在成昆複綫冕米段中鐵成都局集團公司供圖

這背後也離不開辛勤付出的建設者。成昆鐵路公司西昌指揮部指揮長鄒永木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實現冕寧至米易段的按期建成和開通運營,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有上萬名建設者同時奮戰在一線。

上萬名建設者同時奮戰在一線

作為成昆鐵路公司西昌指揮部指揮長的鄒永木,望著停靠在站臺的“綠巨人”,感慨頗深,“終於等到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成昆鐵路公司西昌指揮部指揮長鄒永木

據鄒永木介紹,現有的成昆鐵路是20世紀60年代建設“大三線”時修築的,單線雙向通行,客貨兩運。受限於當時的經濟技術水准,鐵路的設計建設標準偏低。雖然成昆鐵路於2000年完成全線電氣化改造,但該線路運力仍十分緊張,速度提不起來,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運力早已不能滿足沿線經濟發展需要。

“2007年,國家啟動了時速160公里的成昆線擴能改造工程(成昆複綫)。複綫線路全長865公里,比起老成昆線路總里程縮短了230多公里。全線建成通車後,旅客列車從昆明至成都的運行時間將從18小時壓縮到7小時左右。特別是今天開通的‘綠巨人’復興號動車組,西昌到昆明從原先的7個多小時縮短至4個多小時,將極大方便沿線人員出行。”鄒永木說。

復興號動車行駛在成昆複綫冕米段中鐵成都局集團公司供圖

在鄒永木看來,成昆複綫冕米段的建設,相當具有挑戰性。“冕寧至米易段,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是成昆複綫修建難度較大且里程較長的一段。冕米段全線共有橋樑95座、隧道25座,橋隧比達到63%,施工難度大,項目工期長。”

鄒永木介紹,尤其是修建全長14.3公里的德昌隧道,是第一個工程難點。但在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提前四個月實現了隧道的貫通,為冕米段的順利開通創造了先決條件。其次,整個冕米段共有3119孔的T梁預製和架設,是整個亞洲地區最大的一個T梁預製生產基地,“我們按期鋪設架梁完成施工,創造了T梁架設的奇迹。”

西昌西站

此外,在鄒永木心中,西昌西站的建設也值得一提。“西昌西站是成昆鐵路複綫峨米段上最大的客運站,為三層框架結構高架站,主體站房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是凉山重要的視窗工程。為了搶進度、趕工期,建設者們放弃節假日休息時間,24小時輪番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晝夜兼程、交叉施工,如期按質按量地將西昌西站建設完成並交付使用。”

鄒永木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峨眉至米易段是全線建設最難的一段,這一段又分為峨眉至冕寧和冕寧至米易段,為了冕寧至米易段的按期建成和開通運營,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有上萬名建設者同時奮戰在一線。現時,成昆複綫僅剩峨眉至冕寧段正在加緊建設,還有5座隧道未貫通。

行走在接觸網線路的高空“琴師”

張文,是西昌工電段供電維修技術中心接觸網維修隊隊長。冕米段已經是張文參與平推驗收的第5段新建鐵路。“最近一年,我和同事們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成昆複綫冕米段接觸網設備的平推驗收工作上,把復興號安全平穩地接進大凉山,是我們共同的目標。”張文說。

工作中的張文中鐵成都局集團公司供圖

接觸網線路,是高懸於鐵道線上為來往列車輸電供電的動力源泉,一條條線路宛若琴弦沿鋼軌平行延伸,而張文和他的同事們,則是行走其間維護設備的高空“琴師”。1998年,23歲的張文被分配到樂山接觸網工區,成為一名接觸網工,用一摞摞施工筆記、一本本自編標準、一項項急難任務完成了從“門外漢”到科技骨幹的積累與跨越。

2011年,張文憑借深厚的科技積累,在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接觸網工決賽“第一名”好成績,被授予“全國科技能手”稱號,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取得成績後,他沒有自滿,創建了“張文接觸網技能示範隊”。

工作中的張文中鐵成都局集團公司供圖

張文說:“第一批示範隊隊員只有十幾人,以專業科室的專工、各個車間的技術員和技能突出的工班代為主,共同以總結磨練高標準、可複製的接觸網工作法為目標,形成了一批成果。”他們一起總結出了“三個三”工作法,通過以點帶面,一點點擴大了示範隊的輻射範圍,為全段接觸網專業職工立標打樣和開展教學,還完善出各類標準化工作流程圖33個,製作出15個標準化檢修視頻資料供職工培訓和日常業務學習使用。此外,他們還抓住新建動車線路的時機,累計帶出骨幹132人。

早在2007年青衣江大橋接觸網施工工作中,他就嘗到了工作創新的好處。2011年,示範隊成員們還研發了能大幅提高工作勞效的“橫擔安裝器”,並成功申請國家專利。這一次,為加快平推驗收速度,他再次提出創想,自行設計“梯車類比受電弓自動檢測裝置”,按照“綠巨人”動車受電弓實際結構尺寸,自製不銹鋼材質類比受電弓,利用類比動態檢測能較全面判斷設備狀態的優點,實現對接觸網設備工藝標準、技術參數、類比運行狀態的數據收集、分析和診斷,既節約了驗收時間,又提高了檢測精度,首次在冕寧站Ⅱ線驗收工作就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前完成工作目標,而“車模擬受電弓自動檢測裝置”同樣也已開始申請國家專利。

紅星新聞記者江龍攝影報導

編輯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