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警察節到來之際,走近基層警察、傾聽從警故事——忠誠履職 守護萬家燈火

黑龙江 55℃ 0
摘要: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共有261名警察、131名輔警因公犧牲,4375名警察、3420名輔警因公負傷。今天是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人民警察隊伍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隊伍,是一支英雄輩出、正氣浩然的隊伍,也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共有261名警察、131名輔警因公犧牲,4375名警察、3420名輔警因公負傷。

在打擊犯罪、保護羣衆的關鍵時刻,他們衝鋒在前、能拼善贏;在重大安保任務面前,他們不辭辛勞、連續奮戰;在平凡崗位上,他們辛勤工作、擔當作為。廣大基層警察用警鈴響起時的聞令而動、險情來臨時的挺身而出,默默守護著萬家燈火,為建設更高水准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做出不懈努力。

今天是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本報記者採訪基層警察,展現他們日常工作的點滴收穫,呈現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責任擔當、錘煉過硬本領、磨煉紀律作風的從警故事。

——編者

烏魯木齊鐵路公安處警察

風雪中,巡護線路安全

記者張天培

“快把繩子系上,大風要來了!”烏魯木齊鐵路公安處貨場派出所副所長梁稀扯著嗓子大聲喊著。

正在鐵路沿線巡查的警察趕緊把準備好的繩子拿出來,幾個人綁在一起,生怕一陣大風就把人卷跑了。

在貨場派出所,警察有兩樣“秘密武器”,第一個就是繩子。“達阪城老風口,大風小風天天有,小風刮歪樹,大風飛石頭。”貨場派出所位於遠近聞名的三十裏風區老風口處,一年當中,8級以上的大風達到300多天,12級大風說刮就刮,運行中的列車都需要在沿線停輪避風。

“剛來的時候對大風沒什麼概念,在風裏沒少摔跟頭。”27歲的派出所民警菅榮斌回想起剛來時的窘境,顯露出一絲尷尬。來到達阪城警務區工作3年多了,怎麼在大風中保護自己,怎麼在大風中開展工作,菅榮斌早已駕輕就熟。

貨場派出所下轄的烏拉泊警務區冬季雪大,巡邏時警車容易陷到雪裏出不來。這時,警察們會下車拿出第二個“秘密武器”——鐵鍬,一鏟子一鏟子地把雪挖開。挖累了,喘口氣,啃兩口饢,繼續幹。車子挖出來了,他們趕緊開上車繼續巡邏。

“3359公里線路北側沒事,3360公里線路兩側沒事……”病床上的鹽湖警務區警察李衛國嘴裡一直念叨著。前一天,當地刮起了10級大風,由於氣溫過低,李衛國血壓突然升高,暈了過去。醒來之後,李衛國惦記的還是線路安全。蘭新鐵路線、蘭新客專線、中歐班列從這裡穿過,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貨場派出所確保列車安全行駛的意義重大。“越是惡劣的天氣,我們越要出去巡查線路。”貨場派出所所長王剛說。

在這三十裏風區,每到夜深,他們肩上那盞閃爍的警燈,就是線路安全的象徵。

黑龍江哈爾濱市警察局警察陳亮

社區裏,解開羣衆心結

記者張藝開

“我得去澆個花,給猫喂個食。”晚上7點,零下20攝氏度,陳亮裹緊大衣,搓著手準備出門。

“終於下班回家了?”同事問道。“我這是要去別人家。”陳亮笑聲爽朗。作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警察局道外分局東萊街派出所副所長,這樣的節奏,已是他的工作日常。

幫轄區羣衆介紹工作、尋人尋物、調解衝突……時間長了,不少居民都給陳亮留下備用鑰匙,方便警察入戶幫忙。

“這不,孟大娘在外省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前天打來電話,拜託我們隔三差五上她家裡看看。”從警18年來,脚下的社區小巷,陳亮不知走了多少遍。從“陳警官”“小陳”到“亮子”,他直言:肩上的擔子重了,臉上的皺紋多了,居民們對他的稱呼親了。

走進陳亮警務室,書架上三四本心理學書籍滿是勾畫,幾本筆記密密麻麻。幾年前,陳亮自費報名了心理學系列課程,自學心理學。陳亮說:“調處民事糾紛時,要動腦動情,沒知識不行。”

一次夜裡出警,還未進居民樓,一陣惡臭襲來。原來,樓上的雜物堵了下水筦道,廁所返水,淹了一樓。

“今天不給我賠利索,誰也別想走!”樓上樓下吵作一團。發現自己連話都插不上,陳亮知道,當時雙方的情緒需要宣洩,便默默挽起袖口,將堵塞物一點點掏出來。兩家人見狀,同時安靜了下來,拿起了清掃工具。後來,在陳亮勸說下,兩家人化解了衝突。

每每有這樣的出警案例,陳亮回來後都會和年輕同事們分析問題、複盤方法。陌生人一時衝動、熟人間心存誤會……他將遇到的事情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總結工作方法。

雖然工作裏都是這樣的家長里短、雞毛蒜皮,但陳亮覺得,“解開羣衆心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重慶市警察局打拐警察樊勁松

千萬裏,我們帶你回家

記者常碧羅

樊勁松的手機裏,存著很多孩子的照片。“你看這個,和他爸爸長得多像,前不久在外省找到了。”老樊的話裏,有自豪,也有心疼。

作為重慶市警察局刑偵總隊拐賣案件偵查支隊支隊長,樊勁松參與偵破涉拐案件300餘起,解救被拐騙拐賣婦女兒童400餘人,抓獲犯罪嫌疑人600餘名……一串串數位的背後,是樊勁松和同事們20餘年打拐的辛勤付出。樊勁松說:“打拐不是統計調查的一排數據,而是家長們期盼的眼神,而我們正是這些家庭的希望。”

讓老樊記憶猶新的,是他破獲的第一起拐賣兒童案件。2003年,在重慶市城口縣,一個小孩被抱走,多次倒手後被賣到了外省。老樊拿著孩子的照片,夜以繼日摸排走訪。得知孩子在河北的線索,老樊立刻前往。“娃兒的模樣已經刻在我和同事腦子裏。”在河北省一個農戶院裡,正在啃饅頭的小孩抬起頭,老樊愣了一下,“沒錯,是這個娃兒。”

如今,老樊找孩子的足迹,遍佈全國多數省份,說話間,老樊打開微博,“回家旅程”映入眼簾。“這就是我。”老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有了微博,經常會收到網友的私信。”線上線下的聯動文宣,讓更多家庭團聚。經常接打尋親家長的電話,老樊的手機不知道壞了多少個。他的工作,細緻而繁忙。在老樊和同事的微信聊天記錄裏,時間總是指向夜裡零點。

“孩子找到後,以前經手的老警詧也會來看看,看了後,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看到同事們如釋重負的笑臉,聽到尋親家長們的感謝,老樊說,“這就是我們一定要把娃兒找回來的動力。”

江西新餘市警察局交警郭峰一家

當警詧,祖孫三代接力

記者楊顏菲

“我們一家三代都是警詧。”指著手機上的合影,江西省新餘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政委郭峰面露驕傲。照片中,郭峰與父親、兒子身著各自年代的警服,神采奕奕。

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顏色不同的化學試劑、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筆記本……耳濡目染下,郭峰從小就對父親郭照坤從事的工作充滿了興趣。1985年,大學畢業後,郭峰來到新餘市警察局刑警支隊,開始了自己的警詧生涯。穿上警服的那天,父親仔細叮囑他:“努力工作,要當好警詧。”

前些年,郭峰參與調查了許多涉黑案件。偵辦涉黑案件期間,他食不下嚥、夜不能寐,整天琢磨著破案線索。直到撥開層層迷霧,一步步摸排走訪、調查取證,最終搗毀了一個盤踞當地多年的幫派。“人抓到後,我蒙頭睡了一大覺。”郭峰回憶。

在此前近30年的刑警生涯裏,郭峰偵破重特大刑事案件800餘起,抓獲重特大逃犯500餘名,被授予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2015年,兒子郭昊也成了一名警詧。去年大年夜,郭峰給沒回家的兒子打去視頻電話,只聽“叮——”的一聲,兒子拒接了。“抓人,逃逸。”兒子傳來四字消息,已經習慣了警詧生活的郭峰心頭依舊一緊。“小時候我總是找不到我爸,現在他老聯系不到我。”郭昊的笑容裏有絲絲苦澀。

這些年,隨著技術進步,郭照坤已經不太理解大數據、視頻監控、犯罪畫像等名詞,但他相信,“當警詧就要為人民服務,這是不會改變的。”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