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訊魚鷹,又名鸕鷀,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長於飛行,又善於潜水,它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家住桐城市孔城鎮晴嵐的張兆根,曾靠魚鷹捕魚維持一家生計。他愛自己的魚鷹,不亞於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作為桐城現時唯一的魚鷹人,為配合禁漁,他折開了船舶。如今,他倒不擔心自己的歸宿,放心不下的是,飼養的魚鷹都通人性,殺不得,賣不掉,更趕不走。如今,張兆根無奈只得上菜市場買魚對其餵養,4只魚鷹一天的伙食,比他一天的花費還多。
買魚餵養魚鷹
曾靠魚鷹捕魚維持一家生計
桐城,地表水資源豐富,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天然捕撈是桐城漁業生產的傳統管道,舊時曾有大量的漁民以船為家,清波裏時常蕩出桐城漁歌。如今,隨著漁民上岸,捕魚人大多另謀出路了。
1956年出生的張兆根,家住桐城市孔城鎮晴嵐村老圩組。曾靠魚鷹捕魚維持一家生計,被譽為當地最後的魚鷹人。
魚鷹被稱為是有生命力的漁具。張兆根說,自己馴化魚鷹用以捕魚,可以說是祖傳的。1月2日,張兆根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32歲時跟岳父盛英明學到魚鷹捕魚技藝,而盛英明則是跟舅舅張福義手把手教會的。
在張兆根家門前,記者看到,幾棵樹之間綁著的一根枯杆上站著4只魚鷹。張兆根說,從2021年12月28日後,曾是捕魚高手的它們便失業無事可幹了。因不捕魚,魚鷹精氣神全無,顯得無精打采。
張兆根告訴記者,2021年12月28日,收到孔城鎮晴嵐村委會的通知,停止一切形式的水面捕魚等水面、水下工作活動。為配合禁漁,曾用於帶魚鷹捕魚的小木船便折開了。
停止一切形式的水面捕魚
主人配合禁漁買魚反哺魚鷹
如今,張兆根倒不擔心自己的歸宿,放心不下的是飼養的魚鷹都通人性。張兆根說,自家的4只魚鷹,買來的時候,才出殼幾天。為將它們喂大,剛開始時,得買魚剁成魚丸餵養。
魚鷹長大後,訓練它們是一個科技活,一般在雛鳥60天后開始訓練,在成年已經馴化的魚鷹帶領下,很快便就學會了捕魚。
由於與魚鷹朝夕相處,張兆根說,現在自己愛馴化的魚鷹,不亞於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
魚鷹,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根據相關規定任何人、組織不得出售、收購該物種。為此殺不得,現在也賣不掉,因馴化後通人性更趕不走。
張兆根說,這幾天,試著帶著它們去水面放生,但自己剛一轉背,魚鷹就全部跟了回來。
魚,是魚鷹唯一的食物。它們不能捕魚之後,又不吃其它食物,張兆根無奈只得上菜市場買魚對其餵養,4只魚鷹一天的伙食,比他一天的花費還多。
捕魚的小木船折開了
魚鷹歸途在何處?
農業農村部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規章、規範性檔的决定(草案)中,對《漁業行政處罰規定》(1998年1月5日農業部令第36號公佈)作出修改,非法使用魚鷹捕魚的,處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罰款。
雖然魚鷹這種啄魚的特點很早便被我國古人發現並利用了。而魚鷹捕魚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從古流傳下來的一門手藝。
由於現時的生態環境下是不允許使用魚鷹捕魚這樣的管道存在的。而魚鷹捕魚科技有條件的可以申請,但不能以捕魚為目的。
對於魚鷹歸途在何處?連日來,張兆根寢食難安。得知“魚鷹捕魚”成了一些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項目,張兆根表示,如果讓魚鷹轉型,作為桐城當地民俗表演節目,或許是它們的好歸宿。
張兆根說,真的不想魚鷹捕魚這一行當斷在自己手裡。“因為傳統文化和生態環境都是我們當下保護的重點對象。”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蔣六喬攝影報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