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藏書羊肉湯,我原諒了沒有暖氣的江南

江苏 100℃ 0
摘要:說起蘇州的“蘇”字,下麵一魚、一禾,生動形象體現了這是一個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既是魚米之鄉,蘇州人對待吃,也絕不含糊。立秋過後,水八仙、雞頭米陸續上市,西風響起,大閘蟹粉墨登場,冬意漸濃,就成了藏書羊肉湯的主場。其實,藏書只是太湖之濱、穹窿福地的一個小鎮,藏書鎮本土不大批量產羊,只因鎮上農民烹得一手好羊肉,調得一手好羊湯。

說起蘇州的“蘇”字,下麵一魚、一禾,生動形象體現了這是一個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既是魚米之鄉,蘇州人對待吃,也絕不含糊。也只有把小日子過得精緻的蘇州人,才會一年四季跟著時令忙“食事”,久而久之,這份對吃的執著,漸漸滲透到蘇州人的骨子裡。立秋過後,水八仙、雞頭米陸續上市,西風響起,大閘蟹粉墨登場,冬意漸濃,就成了藏書羊肉湯的主場。

蘇州人的冬天,是從一碗藏書羊肉湯開始的。過了深秋,姑蘇城裡大街小巷,但凡能聞著羊肉飄香,店門頭無疑都懸著“藏書”招牌。在外地人看來,蘇州人忒矯情,連給羊肉取個名字都帶個“書”字。其實,藏書只是太湖之濱、穹窿福地的一個小鎮,藏書鎮本土不大批量產羊,只因鎮上農民烹得一手好羊肉,調得一手好羊湯。

耦園積雪(視覺中國/圖)

早在明清時期,每到冬天農閒時分,藏書鎮的農民就開始宰羊燒肉,挑著羊肉食擔叫賣或沿街擺攤,以圖掙一份外快貼補家用。“羊湯勿鮮勿要銅鈿”打出了藏書羊肉的底氣,食客紛紛慕名而至。當副業變成主業,主業發展為當地產業,藏書老街上開出一家家售賣羊肉的固定店面,俗稱“羊作”。《吳郡歲華紀麗》中這樣描繪它的昔日盛况:“就食者侵晨羣集,茸裘氊帽,撲雪迎霜,圍坐肆中,窺食,探庋閣,以錢給庖丁,遲之又久,先以羊雜碎飼客,謂之小吃。然後進羊肉羹飯,人一碗,食餘重匯,謂之走鍋。專取羊肝腦腰脚尾子,攢聚一盤,尤所矜尚,謂之羊名件。”藏書鎮也一舉躍為“中國羊肉美食之鄉”,真真把小羊肉做出了大味道。

進得店堂,一張張木桌上支起一隻只冒著咕嚕的羊雜湯鍋,屋外,天寒地凍,冷得人縮脖子跺脚;屋內,圍著暖鍋喝熱湯,吃得酣暢淋漓,腦門直滲汗珠。客人先稱好羊肉,揀個位置坐下來就可以等吃了。稍待片刻,堂官端上一盤切得齊整的白切羊肉,肉是寡淡的,桌上擺放著油鹽醬醋糖,可按各自口味蘸著吃。

比起名滿天下的新疆手抓羊肉、北京刷羊肉、內蒙古烤全羊……藏書羊肉的做法更為簡單,只有傳統的兩種基本手法——白燒和紅燒。

大清老早,羊肉館裡的師傅就開始折開羊肉,將羊骨頭、羊雜碎一併扔進盆堂,何為“盆堂”?便是用當地山上盛產的杉木打造的桶。蘇州人慣會處理腥臊的魚肉類葷食,一隻碩大的杉木桶盛著上百斤羊湯,底下用煤慢慢煨,杉木清香漸漸浸潤到肉湯裏,煮上三個多小時,揭開木蓋,一股濃香撲鼻而來,湯色乳白濃郁,倒在碗裏看起來也十分清澈。熬制的羊肉酥而不爛、鮮而不膩,還能去除羊膻味。據說,舊時,老客去藏書吃羊肉,要先看看店家的木桶,顏色愈深說明木桶的年份愈久,煮出的羊肉味道也尤為鮮香。

白燒羊肉是資深老饕的心頭愛。因為,清蒸、白煮在最大程度上鎖住羊肉本身的鮮味,又能考驗原材料的品質和新鮮度,一如素面朝天才是一個真正美女的底氣。藏書羊肉一般選用一年半大的山羊作為食材,山羊散養在山坡田間,吃的是鮮嫩的青草,喝的是清澈的山泉,我曾經途徑藏書鎮,看到農家附近的山羊,人稍走近些,它就一蹦三尺高,敏捷到有點精怪,也難怪肉質如此鮮潔。考究的店家燉羊肉用的是太湖水,在燉的過程中只放些許食鹽,煨足2-3小時,直至羊肉燉到酥爛,入口即化。

較之白燒羊肉的原汁原味,紅燒羊肉更考驗廚師的手藝。選帶皮骨的羊肉,先切成塊,和醬油、紹酒、白糖、葱、薑、八角、香葉等調料一起用小火燜煮,對火候的掌控尤為嚴苛,最高境界是“酥爛脫骨不失其型、入口即化不油不膩、醬汁濃醇不粘不稠”,倘若沒有幾十年的功夫是很難達到爐火純青這一境界。待羊肉酥爛,撒上青蒜葉即可裝盤。這般濃油赤醬的羊肉吃起來肥美豐腴、不柴不膩,最味美的莫過於柔滑又充滿膠質的羊皮,而剩下來的醬汁色澤紅亮、甜鹹宜人,可以用來下飯、下麵,很是入味。

對蘇州人來說,沒有藏書羊肉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要吃上好的羊肉,須親自去蘇州市區四十公里外的藏書鎮。一條羊肉美食老街兩邊擠滿大大小小的羊肉店,且每家店門口停滿了本地或從上海來的私家車,這火熱的仗勢,大概只有夏天擺龍門陣吃龍蝦方可媲美一二。

第一次來的人,往往會轉暈了頭,到底該上哪兒去吃?我第一次來時,去一家百年老館吃了場“全羊宴”:品種多達三十餘種,有冷盆、熱炒、燒烤、湯類、點心……先上冷盆:羊羔、羊肚、羊肝、羊心、羊眼、羊蹄……羊眼一口一個爆漿,再布熱菜:羊腦燉雞蛋羹、魚羊鍋仔、羊米花、大蒜炒羊肚、紅燒羊排骨、醬羊肋排……再追加一屜羊肉餃子當點心吃。

其實,大店有大店的派頭,小店有小店的滋味。就我個人而言,更偏愛那些門面不起眼的蒼蠅館子,竊以為,那裡才是“吃獨食”的最好去處。一人進出的店門,小且簡陋,掀開簾子,隨意找一處座頭,案頭油膩,四壁髒兮兮,先稱好羊肉,老闆切好羊肉放在鍋子裏,後廚的人過來取鍋,加入油豆腐、白菜、粉絲、羊血開始燒,這是鍋底。湯鍋上桌,滾燙乳白,香氣四溢,撒一把新鮮青蒜葉,喝一口,不黏不稠,唇齒留香,沒有尋常羊肉湯的膻味,且有股子奶鮮味。夾一片浸在高湯中的羊肉片,再蘸點紅椒醬,便是人間至味了。

再點幾個下酒菜,口味清淡的點一碟白切羊肝,細膩柔和,在薄片邊緣蘸一點辣醬,口感更為淋漓盡致。喜好濃油赤醬的,可以來一盤爆炒羊肚或一碗紅燒羊蹄,肥糯且彈性十足,滿滿的膠原蛋白,恨不得連骨頭都吞下肚去。

雪落網師園(視覺中國/圖)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可見,羊肉還是一味極滋補的藥材,可作“藥食同源”。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賈府開飯,頭一樣菜上的是“牛乳蒸羊羔”,賈母說“這是我們有年紀的人的藥,沒見天日的東西,可惜你們小孩子們吃不得。”為何小孩吃不得呢?這道“沒見天日”的“牛乳蒸羊羔”,原取自懷孕母羊腹中的胎羊,食之皮酥肉嫩味美之至,對於賈母這等氣衰體弱的老年人來說,吃了自然大滋大補,可小孩身子尚嫩,吃了這大熱之物極易上火。

蘇州當地亦有“冬吃羊肉賽人參”的說法。記得我年少讀書時,一到冬天,手足冰涼,寫起字來更是顫抖不已。父親請了老中醫給我號脈,開的藥方便是:喝一個冬天的羊肉湯,寒症便不藥而愈。當年,父親給我買藏書羊肉,打包了一大鍋羊湯,惹得母親直埋怨,這湯湯水水,萬一咣出來,弄髒了衣服可好?此時,我方才明白,原來,藏書羊肉的靈魂就藏在這一碗湯裏。

滄浪亭臘梅(視覺中國/圖)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難熬。在舊時,北方人屋裡有火爐,南方人沒有;現今,北方人屋裡有暖氣,南方人也沒有。可一碗滾燙鮮香的藏書羊肉湯下肚,一股暖流從頭滾到脚,忽然之間,我便原諒了沒有暖氣的江南。

寒意漸濃的冬夜,街頭拐角處,不起眼的小店仍在營業。此時,切一盤羊肉、來一碗羊雜湯、燙一壺黃酒,約兩、三好友,一邊吃喝,一邊聊些不著邊際的閒話。微醺之際,一手抓羊肉,一手持酒杯,大快朵頤,倒是很有些水滸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彪悍俠氣。

申功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