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明辦、重慶市機關事務局主辦的深化“吃得文明”踐行“光碟行動”公益講座進機關活動,走進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開展重慶市“吃得文明”公益講座。
此前,“吃得文明”公益講座已經連續開展了20餘場。
2020年3月,市文明委啟動開展“吃得文明”主題活動,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等8個部門聯合發出“吃得文明”倡議。
自“吃得文明”倡議書發出以來,上游新聞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文明宣導活動,其中“吃得文明”公益講座堅持在各區縣巡迴。
“光碟有獎咖啡留香”活動在新光天地長期開展,鼓勵市民朋友們上傳光碟圖片,通過AI識別,線上領取自助式咖啡一杯。
本次“吃得文明”公益講座走進市級機關,重醫附三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林曉倩,以“營養飲食與健康”為主題,講解怎麼吃才能膳食平衡、健康營養。
“人們天天都在吃主食,但主食有哪些,如何吃最健康,知道的人並不多”。
林曉倩稱,五穀雜糧、粗糧都是主食,包括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實際生活中,人們習慣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為雜糧,所以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
粗糧包括小米、黃米、蕎麥、玉米、高粱、青稞、黃豆、毛豆、胡豆、綠豆、紅小豆、紅薯、山藥等等。
“主食一定要糧食作物和雜糧兼顧,吃起來才健康,膳食才平衡,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雜糧和大米一起煮來吃。”林曉倩稱,如果把雜糧打成粉末後加糖兌成糊糊,比如芝麻糊等,要少吃,因為雜糧原有的營養會有部分流失,對血糖高的人來說,也不好。
林曉倩稱,日常生活中,維他命D缺乏也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重醫附三院對近5000名就診患者維他命D檢測結果顯示,維他命D過量者人數為零;維他命D正常的人為881人,占比17.73%;維他命D不足的人為1600人,占比32.19%;維他命D嚴重不足的人為2488人,占比50.08%。
那麼,哪些食物的維他命D含量豐富呢?
林曉倩稱,人體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是食物和日照。維他命D豐富的食物主要有海魚類、雞蛋、動物內臟、乳製品等,而80%的維他命D是通過日光照射合成,囙此,人體平時補充維生素D,更需要皮膚多直接接觸陽光。
雞蛋是最適合人體吸收的最優蛋白質,林曉倩稱,人體最好是每天保持一個雞蛋。雞蛋營養全面,但一定不能生吃,要煮熟了吃,如果不煮熟,可能會有細菌,對人體不好。土雞蛋和洋雞蛋,從營養價值上說,並沒有多大區別。
不同食物都含有一定的嘌呤,對於痛風的患者來說,要選擇嘌呤含量低的食物,最好少喝湯。
林曉倩稱,湯的嘌呤含量非常高,而營養價值卻並不是很高。同時,動物內臟,水產類產品都要少吃。
根據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痛風的預防和治療,痛風患者應遵循的一些原則包括,限酒;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防止劇烈運動或突然受凉;减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大量飲水(每日2000ml以上);同時,要控制體重,新增新鮮蔬菜的攝入;規律飲食和作息,規律運動;禁烟。
公益講座現場,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29個委屬組織、30個處室的廣大幹部職工認真聆聽並積極互動,參與重慶軍供有獎問答。
公益講座結束後,與會的廣大幹部職工紛紛就“吃得文明”、避免浪費,談起了感想。
重慶市文化旅遊委薛峰表示,“重慶是最寵遊客的都市,我們應該對標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標準,將吃的禮貌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薛峰建議大家吃得禮貌,從於心、至於行,有序用餐、食之不語、勤儉節約,用吃的禮貌彰顯重慶山城文化、國民貭素與待客之道。
重慶市文化旅遊委張爽表示,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吃得合理是很重要的一點。他說,從社會百態看,吃得合理、均衡,反映出一個人的謙和包容、生活趣味、人情練達。從健康養生看,吃得合理、營養,正如古人說,上工治未病,就能幫助我們預防和治療很多疾病。
重慶市文化旅遊委譚家松表示,踐行光碟行動,市文化旅遊委嚴格守好節約關口,抓好機關食堂內部管理,落實食堂各崗位責任,把反食品浪費理念和措施貫穿到食材採購、儲存、出餐配餐、職工用餐、餐廚垃圾處理等全過程,做到控制成本、精細管理、優化服務。採取預約用餐、按量配餐、按需補餐的管道,合理採購和使用食材。做好廚餘垃圾分類收集,推進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上游新聞記者徐菊楊新宇配圖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