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被稱為“九州”,那麼古代的“九州”究竟是指哪裡?

湖北 60℃ 0
摘要:到了戰國時期,“九州”一詞就已經意味著古中國的名稱,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通常也會用“九州”這個詞來描繪中國。那麼“九州”究竟是指哪些地方呢?

其實對於古中國的稱呼現今為止也有很多種,比如早些時候中原就涵蓋了整個中國的名稱,那個時候就有“逐鹿中原”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把古中國叫做神州大地,總的來說這是一種誇讚性的說法,其中含義涵蓋著自己對國土的熱愛。

但是在古代中國,還有一種稱呼古中國的叫法叫做“九州”,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中,這個就說明了早在先秦時期乃至更早的時候,古人對古中國就有這種稱呼了。到了戰國時期,“九州”一詞就已經意味著古中國的名稱,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通常也會用“九州”這個詞來描繪中國。

比如陸遊的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了陸遊對於國土淪喪的痛心,而其中“九州”指的就是曾經的北宋,而從陸遊的角度來說以“九州”一詞來稱呼他的祖國並無什麼不妥。那麼“九州”究竟是指哪些地方呢?

“九州”的由來

關於“九州”的說法一直以來是爭議頗多的,迄今為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山海經》之中所記載的,是黃帝劃分了“九州”;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大禹,但是現在普遍的認為第二種說法更具說服力,因為當時大禹為此還特地打了九口“大鼎”。

相傳大禹是黃帝的孫子,名叫姒文命,也是歷史上的治水名人,我想對小學課本還有印象的朋友肯定記得那篇“三過家門而不入”吧,這其中的這個名人就是大禹。

相傳在上古時代,帝舜統治的時候,當時中國發生了一場特大的洪水,帝舜命令大禹的父親鯀去治理,可是鯀採用的是“堵”,就是洪水發到哪兒就堵哪兒,這種管道太過古老,結果是堤越修越多,錢也越花越多,可是就是堵不住洪水。

見鯀治水不利,舜就命令大禹前去治水,而大禹則採取堵不如疏的管道,帶領族人疏通河道灌溉農田,經過13年的治理,終於消除了水患。

後來大禹也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為了方便治理天下,他把天下劃分成九州,並且令每個州的州牧都獻上青銅,鑄成了九只大鼎,天下九州的名山大川都刻在大鼎之上,而這九鼎都集中在夏朝的都城,成為了帝王的象徵,所以我們有時候也有“問鼎天下”的說法。

“九州”具體是指哪兒?

在《尚書·禹貢》中記載的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這也是廣泛意義上的統稱,在西漢時期的九州大致上的分佈就是如此,但是我們要注意中國每個時期的國土都是在變化的,這種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統一的說法。

大禹雖然分了“九州”可是你要想想當時夏朝的勢力僅僅限於黃河一帶,而荊州、揚州等地當時用他們的話來說還是“蠻夷”,這個時候將他們劃分為“九州”之內明顯是不合適的,所以上古時期的“九州”應該只是統稱,並沒有確切的範圍,到後來才逐漸的分離出來。

周武王時期的“九州”劃分就不是如此,先是將徐州合併入青州,將梁州合併入雍州,又從冀州之中分出幽州和並州兩地;而到了東漢時期,天下更是有“十三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凉州,並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所以“九州”廣義上來說只是一個統稱,如果你真要細細劃分的話根本不知道怎麼區分,因為他們在每個時代都是不一樣的,而且他們所管轄的範圍也不一樣。

而且到了現在,“古九州”之中的豫州和梁州早已經消失,而其餘的州卻大多數依然存在,可是僅僅只是地名和之前的相同罷了,行政範圍和轄區都已經小了很多。比如荊州在古時候可是涵蓋兩湖兩廣、還有河南貴州的一部分土地,現在僅僅是地級市,而青州、兗州、翼州、凉州現在則是區或者縣級市。

所以“九州”總的來說只是古時候中國的統稱,但是真要細究的話根本不可能,因為涵蓋面太廣了,牽扯年代太久遠,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