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線小城“財政重整”的背後:300個都市土地財政的考驗,剛剛開始

黑龙江 90℃ 0
摘要:第一大網紅都市,是哪個?最近兩年,互聯網世界裏不斷刷屏的那個都市,叫鶴崗。這次,不是因為3萬塊一套房,而是“財政重整”。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五線小城鶴崗,還是四川資陽的縣區,“財政重整”的背後,其實是300多個地級市、1800多個縣級市依賴的“債務驅動基建”——“土地財政還債”模式,面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第一大網紅都市,是哪個?

是金字塔尖的北上廣深?還是雄踞新一線之巔的成都、杭州?或是引領中部崛起的武漢、鄭州?還是遊人趨之若鶩的重慶、西安、廈門?

都不是。

最近兩年,互聯網世界裏不斷刷屏的那個都市,叫鶴崗。

遙遠且神秘,白菜價的房子,全國“躺平族”都嚮往的地方。

有人來鶴崗搶房了,有人從鶴崗逃離了,每一條消息,都挑動著我們的神經。

這個網紅都市的任何“花邊”,都會迅速引起網絡上激烈的討論。

藍白甚至覺得,鶴崗,正在憑一己之力,潜移默化改變著國人置業安家的觀念。

它既是城鎮化大潮下顯眼的“靶子”,又是躺平者的“烏托邦”。

現在,鶴崗又火了。

這次,不是因為3萬塊一套房,而是“財政重整”。

第一財經12月25日報導,黑龍江鶴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3日發佈通知,因實施財政重整計畫,財力情况發生重大變化,决定取消公開招聘基層工作人員計畫,敬請理解。

注意關鍵字:財政重整。

所謂財政重整,指的是債務高風險地區,在保障必要的基本民生支出和政府有效運轉支出基礎上,依法履行相關程式,通過實施一系列增收、節支、資產處置等短期和中長期措施安排,使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相一致,恢復財政收支平衡狀態。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16年國辦的88號文,主要內容,是地方債務風險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其中明確指出:市縣債務管理小組或債務應急小組認為確有必要時,可以啟動財政重整計畫。

市縣年度一般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的,或者專項債務付息支出超過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0%的,必須啟動財政重整計畫。

好了,這裡有實施“財政重整”的兩個先決條件:

1,債務利息超過一般公共預算的10%。

2,債務利息超過了政府性基金預算的10%。

藍白以前跟大家說過很多次,地方財政關鍵的兩本賬。

一般公共預算,主要是稅收貢獻,比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

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也就是賣地收入)構成。

中泰固收周嶽指出:從鶴崗市2019-2020年披露的財政收支數據看,債務付息占比並未超過10%,囙此啟動財政重整可能和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有關。

2020年鶴崗政府性基金收入僅有2.11億,其中土地出讓收入只有1.5億。

要知道,鶴崗可是個地級市啊,一年到頭,賣地收入還不到兩個億。

全國“賣地一哥”杭州,去年十個區賣了2521億的土地。

這麼算的話,1個杭州=1680個鶴崗。

說白了,地賣不出去——財力受影響——取消招聘,就這麼簡單的一個事。

怎麼重整?

按規定,要拓寬財源通路、優化支出結構、處置資產、申請省級救助、加强預算審查、改進財政管理。

比如,“壓縮基本建設支出”“壓縮政府公用經費”“控制人員福利開支”“清理補助補貼”“調整過高支出標準”“暫停土地收入政策性計提”等。

總之,就是“開源節流”這四個字。

鶴崗的意義在於,這是全國第一個實施財政重整的地級市,縣城早就有先例了。

從公開資訊看,早在2018年,四川資陽市安嶽縣、雁江區就啟動過財政重整。

與鶴崗一樣,這兩個縣區,債務風險不在債務規模本身,也不是稅收的問題,而是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壓力。

以安嶽縣為例,2017年政府性基金支出4.45億元,其中專項債務付息支出1.21億元,占比為27.1%,而2018年上半年仍高達25.1%,顯然已經超過了10%的警戒線。

但是,大家要注意,不要過度解讀“財政重整”。

“重整”,並不等於“重組”。

只要通過開源節流的措施,把專項債利息支出占基金比例降到10%以內,就可以退出財政重整計畫了。

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五線小城鶴崗,還是四川資陽的縣區,“財政重整”的背後,其實是300多個地級市、1800多個縣級市依賴的“債務驅動基建”——“土地財政還債”模式,面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尤其是碰到了2021這樣的年景。

中泰證券研究所資料顯示,2021年31省前10個月成交地塊的土地出讓金中,只有江蘇、浙江等8個省份土地出讓金同比正增長。

其餘23個省份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其中雲南、新疆、海南、黑龍江等降幅超過50%。

要知道,當年簽訂的土地出讓合同價款,並不一定在當年全部繳入國庫。

從土地成交下滑,到土地出讓收入增速的放緩,再到財政收支受到影響,也存在時間差。

鶴崗,只是習慣性地站到了聚光燈下。

燈光背後,還有大量的四五線都市。

如果土地市場的流拍潮持續下去,房企接著“躺平”,土拍只能靠城投“托底”,賣地收入還見不到起色。。。

這些都市的基層開支,大幹快上的各種項目,諮詢、差旅、勞務支出,機關事業單位各項補貼,編外人員支出,地方對企業的獎勵和貼息,可能還會“縮水”。

2022年,需要我們抱團取暖。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