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道的真正創始人:可能不是張魯的祖父,那人被他殺害

陕西 77℃ 0
摘要:道教興起於東漢時期,當時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太平道,另一個是五斗米道。太平道發動黃巾起義,失敗後銷聲匿跡。五斗米道逐漸發展壯大,演化為天師道,成為道教的玄門正宗。一般人們都認為,五斗米道的創始人是張陵,然而根據當時的人記載,這可能存在著問題,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說起五斗米道,人們就會想起漢末割據漢中的張魯。沒想到張修被張魯殺死,他的部眾以及五斗米道成了張魯的了。

道教興起於東漢時期,當時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太平道,另一個是五斗米道。太平道發動黃巾起義,失敗後銷聲匿跡。五斗米道逐漸發展壯大,演化為天師道,成為道教的玄門正宗。一般人們都認為,五斗米道的創始人是張陵,然而根據當時的人記載,這可能存在著問題,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起五斗米道,人們就會想起漢末割據漢中的張魯。據記載,張魯是沛國豐縣人,他的祖父名叫張陵,客居於蜀地,在鵠鳴山中學道,“造作道書以惑百姓”。由於“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張陵死後,他的兒子張衡接任首領之比特。張衡死後,張魯才成為五斗米道的首領。

當時,張魯的母親頗有姿色,而且也懂得一些道術,所以經常能够往來益州牧劉焉的家中。後來,劉焉就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將兵掩殺漢中太守蘇固,斷絕斜穀,殺使者”。在佔領漢中後,張魯興兵殺死了張修,還吞併了他的部眾。此後,張魯自稱“師君”,在漢中建立起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

也就是說五斗米道的世系是張陵、張衡,然後是張魯。可是當時的人卻留下不同的記載,而寫下這件事的人正是曹魏的史官魚豢!在三國時期,曹魏有一本史書,名叫《典略》,就是由魚豢寫的。雖然《典略》至今大部分已經亡佚了,但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其中的一部分。

《典略》中是這麼寫的,“熹平中,妖賊大起,三輔有駱曜。光和中,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曜教民緬匿法,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光和是漢靈帝的年號,意思是說在光和年間,有兩股“妖賊”,一個是張角的太平道,另一個是漢中張修的五斗米道。後來,張魯在漢中時,“因其民信行修業,遂增飾之”。

也就是說張魯因漢中百姓相信張修的五斗米道,所以進行了一番“改造”。就連裴松之都被搞蒙了,“臣松之謂張修應是張衡,非典略之失,則傳寫之誤”。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一些學者認為曹魏的記載比較可靠。首先,《典略》的記載與《後漢書》大致相同,並非孤證。

其次,張修的行為有迹可循。光和年間,“張修為五斗米道”,到了中平元年,“巴郡妖巫張修反,寇郡縣”。說明五斗米道在東漢末年也曾經在漢中、巴郡地區起兵造反,所以才被稱為“米賊”。反觀張陵、張衡,他們並沒有起兵,而是長期居住在蜀地,所以當時的朝廷並沒有稱為“米賊”。

後來,張修被劉焉收降,而張魯也靠著母親的關係,得到了劉焉的任用。劉焉想割據益州,就派兩人攻打漢中,切斷與關中聯系的道路。沒想到張修被張魯殺死,他的部眾以及五斗米道成了張魯的了。然後,張魯對五斗米道進行了改造,抹殺了張修辦教的事蹟,並且製造出“三張傳道”的世系。

參考資料:1.《後漢書》;2.《三國志》;3.《中國道教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