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4大“慘敗酒”,曾在全國家喻戶曉,如今出了江南卻無人問津
浙江,大部分地區是位於江南地帶,常年氣候濕潤溫和,日照充足。西湖的景色更是傾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完美詮釋了西湖之美。
而浙江的白酒其實也和西湖之美一樣早已甲遍天下。
但和別的省份不同,浙江白酒最大的“勁敵”不是省外酒,而是當地盛產的黃酒。像女兒紅、紹興酒早已在全國赫赫有名。
曾經家喻戶曉的白酒如今已經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但浙江真的缺美酒嗎?當然不是,黃酒和白酒的口感和受眾人群基本上都不一樣,口感來說兩者永遠都是平分秋色。
而如果對比“實用價值”,那可能還是白酒略勝一籌。
而且受眾範圍也會更廣一些,所以白酒在浙江的還是很受歡迎的,只不過因為自身發展或者文宣不足等問題,導致自身逐漸沒落。
下麵就給大家盤點4款浙江當地的“慘敗酒”,曾經一度在國內紅極一時。
“精裝玻璃瓶”——寧波大麯
寧波大麯雖然不是浙江最好喝的一款酒,但卻是讓不少酒友最意難平的一款酒。雖然現在還有濃香型的寧波大麯,但最招人惦記的還是濃香型。
這個酒在當時賣得不貴,一瓶在小賣店也就幾塊錢。
但口感很有自己的特色,入口甘甜、醇厚爽口。原料上也不含糊,採用經典的“老五甄”,正是這樣好喝不貴的特性讓寧波大麯膾炙人口。
之所以為什麼說意難平,因為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到了。
有人甚至願意出酒本身數倍的價錢去購置一瓶,可惜如今在很多通路都很難買到了!
“喝完客人吃了不肯走”——三白酒
民間也一直流傳著“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這句話
這裡的杜搭酒指的就是三白酒,三白酒是浙江烏鎮的特產,上當地遊玩的人,只要是已經成年而且不用開車的,基本都會嘗嘗。
三白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所以不會那麼烈,入口能嘗出淡淡的桂花味。
如今市面上能看到製作包裝好的三白酒,如果去當地旅遊的話,還是建議嘗嘗現釀的三白酒。
“江南小茅臺——”同山燒
因產自同山鎮而得名同山燒,是清香型白酒。作為“南派清香酒”的典範,不是採用的傳統清香工藝,而是更加獨特的工藝。
倒上一杯酒,酒色紅潤,入口略顯甜糯,十分溫和,缺點是後勁不足。
“綠豆釀造”——綠豆燒
其實綠豆燒不能算傳統意義上的白酒,因為它是調配酒而不是蒸餾酒,原料有綠豆,比高粱釀出的酒多了一種溫吞。
而且因為調製酒,綠豆燒出現了很多民間做法。
甚至有人在家也能製作簡易版的綠豆燒,但作為浙江的傳統名酒來說,綠豆燒還是深受當地人喜愛的,價格也比較便宜。
上述這4款酒,數寧波大麯曾經的風頭最盛,80.90年代一度銷向全國,而且收穫了極好的口碑,其他3款也曾走向我國的大江南北。
而且除了這4款酒,浙江還有金山陵、竹葉青、老酒漢這種在當地很有名的白酒。
但問題是,為什麼這些浙江酒在進軍全國市場的時候會鎩羽而歸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口感太過地方化和文宣不足兩個方面。
綠豆燒和三白酒就是口感太過地方化最好的例子,因為喝慣了“濃清醬”的緣故,初次品嘗其他酒是會需要一定的”磨合期”。
而部分浙江酒沒有太照顧外地酒友的味蕾。雖然堅持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但也損失了外地市場。
其次就是文宣,拿江蘇的洋河與四川的瀘州老窖舉例。
一年豪擲上億廣告費,從公交車到電梯廣告應有盡有。相較之下,浙江酒的文宣就開始力不從心了。
但也不單單是浙江酒這樣,全國各地的不少地方酒也有這樣的窘迫問題。
例如河南的張弓,陝西的太白酒等等,基本上都是忽略了這兩個問題才導致知名度日漸式微,下麵這兩款地區酒同樣,酒質過硬,缺的就是知名度。
君中元私藏酒(貴州)
產品品質等級為優級的醬香酒,因為平價好喝,在當地是不少人的口糧酒。
釀造人是原茅臺集團副廠長的徒弟曾傳政(故)
由於對大師的理念耳濡目染,釀造人逐漸確定了以酒質為主要行銷手段。對於工藝上的要求十分苛刻。
採用破損率不過20%的紅櫻子高粱,成酒時間長達一年,之後還要6年的窖藏。
倒上一杯,酒質瑩潤黏稠,如油脂一般,沒有一絲雜質。酒香沒有一絲雜味,除了濃郁的醬香外就是窖香糟香。
喝上一口滿口生香、入口綿長悠揚,醬味十足,雖酸但不澀;中段酸退回甜,整體甘潤無比,不燒心不辣喉,喝完了還不上頭!
白雲邊(湖北)
酒名來自李白的一首詩篇,屬於兼香型白酒,在口感上別有一番風味。作為湖北酒的“扛把子”,白雲邊最近幾年也不好過。
在北方白雲邊的銷量一直是不錯的,但南方就沒那麼樂觀了。
這款酒整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濃頭中清醬尾”,對於只喝過濃香和清香的朋友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終究是“小眾香型”,所以受眾沒有那麼多。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