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解放戰場,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如雨後春筍,雜牌軍率先戰場起義,爾後是他的黃埔學生,還有包括最信任的張治中、傅作義等等高級將領。
但是這些都是在兩軍對峙之下,首先是必敗無疑,其次才是弃暗投明。
要問,哪一場起義對蔣介石的打擊最大?
這個就不好區分了,畢竟,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的太多了。
其實,國民黨有一支軍隊的未完全成功的起義,對蔣家王朝猶如地震。
這就是南京“首都警衛師”的起義。
說起南京“首都警衛師”,絕對是“御林軍”,拱衛京師安全,蔣家父子當然是高看一眼。
在“首都警衛師”師長選拔上,蔣介石把關是極其嚴格的,原任師長趙霞升任軍長後,國民黨很多高級將領對這個位置垂涎三尺,不惜花大把大把金條意欲謀得此比特。
最後,經大公子蔣經國極力推薦,蔣介石親自召見面試後,選定了青年軍第208師副師長王晏清。
說起國民黨青年軍,這可是蔣經國一手培養的部隊。
王晏清為人正直,作風正派,不沾酒色,在國民黨將領內部算是獨樹一幟,深得蔣經國賞識,認為是“有所作為”的少壯派軍官。
剛正不阿的王晏清對國民黨內部腐敗極為不滿和反感,這也讓共產黨南京地下黨組織覺察到王晏清是可以爭取和策反的對象。
經過地下黨反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次推心置腹的深談,王晏清終於拋弃了蔣家父子對自己不薄所謂“道義”的包袱,最終下定了起義的决心。
但是沒有從事過秘密工作的王晏清卻在起義前用軍用電話打給了南京地下黨組織,被軍統國民黨臺灣竊聽。
面對危急情况,王晏清和南京地下黨組織果斷决定提前起義,帶領部隊準備北渡長江。
事先得到消息的國民黨南京衛戍區總司令張耀明馬上派發傳單,在資訊情報失靈情况下,這支“御林軍”回到了南京。
最終,王晏清和少數幾個人渡江來到了北岸。
雖然這次起義沒有取得完全成功,但對蔣介石父子的心理上無疑是一次强烈地震,也引起了國民黨內部極大的震動和恐慌。
1955年,王晏清被授予大校軍銜,後任南京市政協副主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