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5大“可憐酒”,曾在省內家喻戶曉,如今走出雲貴卻無人問津!

江西 52℃ 0
摘要:說起白酒,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貴州茅臺,一條赤水河,加上茅臺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貴州成了中國的白酒名片!但是說起貴州白酒,其實曾經並不是茅臺“一家獨大”,曾有四款貴州白酒,在本地非常受歡迎,甚至個別白酒,跟茅臺一樣獲得了“中國名酒”“貴州名酒”的稱號,有的也曾在國內家喻戶曉,其名氣和銷量在中低端領域,完全不輸茅臺!但是隨著一系列問題出現,很多都逐漸衰落,到如今甚至走出雲貴都無人問津。

說起白酒,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貴州茅臺,一條赤水河,加上茅臺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貴州成了中國的白酒名片!

但是說起貴州白酒,其實曾經並不是茅臺“一家獨大”,曾有四款貴州白酒,在本地非常受歡迎,甚至個別白酒,跟茅臺一樣獲得了“中國名酒”“貴州名酒”的稱號,有的也曾在國內家喻戶曉,其名氣和銷量在中低端領域,完全不輸茅臺!

但是隨著一系列問題出現,很多都逐漸衰落,到如今甚至走出雲貴都無人問津。

“蟬聯四届中國名酒”——董酒

董酒曾經連續四届蟬聯“中國名酒”評選,當時在貴州有“茅老大”、“董老二”的排行,其口感區別與傳統香型,被稱為“董香型”。

其釀造工藝更是特殊,採用小曲、小窖制取酒醅,更加獨到的是,在釀制過程中加入了130多種本草入曲,囙此入口醇厚典雅,濃香純正,中段有非常明顯的藥香。

但是90年代,由於“代加工”的流行,導致董酒相關品牌猛增,對其口碑產生了很大影響,再加上後來在文宣上也沒有抓住機遇,慢慢的名氣越來越不行了,現在甚至在很多外地都量販店都無人問津了。

“濃頭醬尾”——鴨溪窖

民國時期的貴州地區,提起“雷泉大麯”,可謂人盡皆知,後來改名為鴨溪窖酒,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鴨溪窖在貴州名氣更是響亮,因為價格便宜,而且口感醇厚,當地各種酒席基本都被這款酒“承包了”。

其採用本地特有的“鴨溪雷泉”,高溫大麯釀制,酒業入口窖香濃郁,典雅純正,中段醬香開始逐漸展現,很多酒友稱它的口感是“濃頭醬尾”。

但是後來鴨溪窖由於政策和自身經營原因,一直偏居貴州一隅,錯失了進軍全國的機會,在各大白酒崛起的同時,一直默默無聞,逐漸被遺忘了,現在很多外地人甚至都覺得鴨溪窖“上不了檯面”。

“當地口碑酒”——君中元私藏酒

貴州本地的“口碑酒”,因為沒有過多的文宣,導致名氣一直很一般,但是卻憑藉醇厚的口感,在本地酒友圈卻獲得了很大的知名度。

釀造人是茅臺集團副廠長李興發的弟子曾傳政。

酒廠一直堅持“用酒質吸引酒客”的理念,所以對原料要求嚴苛,採用丹寧含量極高的“紅纓子”高粱,雖然產酒量低,但是糧香濃郁。

不過,由於文宣太少,也導致外地酒友對他知之甚少。

酒液入杯,粘稠感十足,在燈光下泛著微黃,濃郁的酒花甚至堅持十幾秒都不會破碎。

入口醇香,醬香純正優雅,在舌尖的攪拌下,展現一股特殊的糧香和窖香複合香氣,讓人忍不住津液直流。

一線入喉,綿柔順暢,沒有一絲雜糧味道夾雜,連飽嗝都帶著一股醇香。

“尷尬的定位”——珍酒

曾經的“貴州名酒”,其初衷完全是為了運用跟茅臺一樣的原料和科技,來“複刻”茅臺的口感,最後雖然口感上略有不足,但是仍然性價比極高,很多酒友叫他“二茅臺”。

就是現在很多酒友也覺得珍酒確實好喝,但是辦事請客,一般都不會用,因為其文宣和定位一直非常模糊,沒有明確的行銷策略,也沒有很明確的特點,導致現在被很多酒質類似的白酒超越。

“白酒老巨星”——貴州湄窖酒

曾經的貴州“老八大”,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在國內名氣極大,曾經在上海、東南亞都掀起過“湄窖熱”,很多去上海出差辦事,帶一瓶貴州的湄窖酒成了稀罕貨,身邊就有一比特退休的老職工,提起湄窖酒還是讚不絕口。

其採用中溫大麯發酵劑,加上當地特有的人工老窖,口感濃香,回味甘爽。

但是後來由於“湄窖含鉛量”事件,口碑一落千丈,到後來甚至走到了破產的邊緣,確實可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