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案“甘肅冒賑案”是清朝腐敗的一個縮影,這一腐敗案件發生上連著乾隆皇帝,下連著一群貪污大臣。怪不得史學家說清朝衰弱在乾隆時期就已經顯現了,因為乾隆期間製造的貪官太多。
促成腐案
乾隆年間,甘肅停捐以後,為了解决甘肅當地清軍和老百姓吃飯問題。戶部每年都會給甘肅撥款一百多萬兩白銀,用以維持當地民生問題。但甘肅是西北地方的一個貧窮省份,根本無法與江南地區的各省相比,即使與西南省相比,甘肅也不行。
囙此,清朝每年給甘肅撥款這麼多,甘肅當地還依然缺糧食,而且當地糧價是天價,老百姓為此怨聲載道。
乾隆三十九年,也就是1774年,陝甘總督勒爾謹和陝西巡撫畢沅聯名給乾隆皇帝上奏摺,他們在奏摺稱:甘肅土地不好,因而老百姓貧窮,而且還有灾荒發生,老百姓經常需要朝廷的接濟銀度日,長此以往不是長法,怕生民變。請求朝廷准許甘肅的肅州、安臺兩地恢復捐監舊例,通過捐納管道來新增官府的糧食儲備。
關於捐監腐敗的事,清朝已經發生過很多案件。比如乾隆三十一年,陝西、甘肅捐監舞弊案出現後,很官員在捐監中浮收、侵佔、勒收之實,捐監成為清朝地方官員撈取外快的快速手段,囙此乾隆停止兩省的捐監。
不僅陝甘兩省被乾隆叫停,乾隆叫停了直隸、安徽、山西、河南、湖南、河南等地的捐監,當時全國只剩下福建、雲南和廣東三省還保持捐監。因為這幾個省份很富。
乾隆皇帝接到勒爾謹和比沅的奏摺後,一時拿不定主意。畢竟民生問題是大事,如果解决不好引起兵變民變,將會得不償失。但如果放開捐監口子,將會成為一些官員大肆貪污的“致富”手段。
此時首長戶部的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於敏中對乾隆皇帝說,勒爾謹與畢沅奏折中說的都是實情,如果恢復甘肅的捐監,讓一些有錢人交納糧食可能成為監生,這也是對朝廷對老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在於敏中的勸說下,乾隆皇帝同意了勒爾謹與畢沅的奏請。
皇帝近臣
於敏中是誰?為何乾隆皇帝如此聽信於他?
於敏中字叔子,又字仲常,江蘇金壇人,他的哥哥於振是雍正元年的狀元,於敏中本人是乾隆二年的狀元,當時於敏中只有24歲,成為清朝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
於敏中的確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而且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最主要的還是乾隆很喜歡他。由於乾隆皇帝喜歡寫詩,有時說出後由身邊的近臣記下來,因為於敏中在乾隆身邊,他只聽一遍就能把乾隆隨口說的詩記下來,這也是為什麼乾隆皇帝詩留下來的最多緣故。
正是因為於敏中的才智與聰慧,一直受到乾隆皇帝寵愛,於敏中在仕途上也順風順水,一路得到高升。1760年,他擔任軍機大臣,到了1779去世,他在軍機處呆了近二十年,堪稱乾隆時期的近臣。
據史料記載,於敏中一生最大貢獻就是領導編寫了《四庫全書》。其他真沒有閃光之處。
於敏中雖然才華出眾,官居高位,但此人卻不是一個廉潔的官員,是當時有名的貪官。由於乾隆是第一位通過秘密立儲而成為皇帝,囙此乾隆皇帝繼位後,身邊沒有近臣,急需要有一批近臣和親信。
乾隆皇帝繼位之初,為了穩固皇位可以說想了很多辦法。當他皇位穩固大權在握時,又喜歡溜鬚拍馬,而且還獨斷專行,他最喜歡別人說他是“明君”,囙此身邊很快聚集了一批投機鑽營的官員。乾隆皇帝甚至說:“本朝無名臣,也不需名臣”。
乾隆皇帝時期,清朝內部形成了“以模棱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進取之階,以苟且為服官之計”。囙此有人說乾隆皇帝身邊重臣也都是些無操守的不良之人,有人曾這樣評估:“訥親橫,於敏中貪,傅恒奢,和珅兼而有之。餘皆旋進旋逼,緘默取容而已”。
於敏中成為重臣時,和珅還是小官,即使於敏中臨死前一年,和珅還被彈劾降了兩級,只是一個總管行營事務的官員。不過於敏中的貪也給和珅做了榜樣,為後來和珅大貪特貪開了先河。
參與腐案
清朝的軍機處是國家的中樞機關,於敏中長期把持軍機處這一要職,他還與內侍交往,收受其他官員賄賂,營私舞弊、貪贓枉法,給乾隆時期的朝中風氣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乾隆時期盛行的捐納,於敏中沒少從中以權謀私,那些想捐官的人,送給他很多錢,而且於敏收錢就辦事,而且很快給這些捐官的人找到實缺。
當時清朝中很多人變賣家產,也無法捐到一官半職,但於敏中卻能從中給一些捐官者找到位置。這些捐官的人當官後,肯定要把錢撈回來,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因為於敏中一直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當時朝中竟然沒有一人敢彈劾他。因為於敏中與皇帝關係太近了,沒人敢惹。可見當時乾隆手下大臣都變成什麼樣了。
於敏中為甘肅捐監的事,勸說乾隆皇帝,並不是無緣無故。至勒爾謹與畢沅給了他多少錢暫且不說。乾隆皇帝對於敏中器重,使他同意了陝甘的奏請,再次讓甘肅的肅州和安西兩州重新捐監。
冒賑案發生後,雖然於敏中已經死了,但由於受到懷疑,囙此在乾隆五十一年,乾隆下令,將其撤出賢良祠。
可憐於敏中雖然沒有被斬首,但死後沒了榮譽,成為萬人痛駡的貪官。
參考資料:《清史稿》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