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雲南保山,永昌府城百姓生活

云南 89℃ 0
摘要:保山與緬甸交界,縣境有兩國邊境線一百七十公里。保山總面積近二萬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山區(半山區)。保山舊稱永昌;大理後期,在今雲南省保山市設永昌節度。民國二年,永昌府被裁撤。木城鄉是山區,距龍陵縣城逾一百五十公里。永昌府城高大雄偉,建築仿南京城;子城、主城相互連接。該山位置在隆陽區,曾經被永昌城牆建築圍入城內。民國初期,保山縣隸屬於滇西道。《雲南保山老照片,1917年。攝影:安德魯斯》

【雲南省保山市人像】保山與緬甸交界,縣境有兩國邊境線一百七十公里。保山總面積近二萬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山區(半山區)。保山舊稱永昌;大理後期,在今雲南省保山市設永昌節度。民國二年(1913年),永昌府被裁撤。

【雲南省龍陵縣人像】龍陵縣隸屬於保山市,清朝初期由猛弄改稱龍陵。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設定龍陵廳。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龍陵廳改設龍陵縣。龍陵縣現管轄龍山鎮等五鎮,木城(彝族、傈僳族)鄉等五鄉;有彝族等二十餘個民族。

【雲南省龍陵縣木城鄉人像】木城(彝族傈僳族)鄉是山區,距龍陵縣城逾一百五十公里。此地彝族的支系很多;當地的(彝族)香堂人,時至今日有語言無文字。當地的傈僳族人講信用、心直口快;同別人建立友誼時,要喝同心酒;並互敬對方。

【雲南省騰沖市太極橋】《本號日前已上傳騰沖老照片專輯》疊水河瀑布屬於騰沖名景,奔湧向前的瀑布之上,淩空架有太極石橋。民國二年(1913年),今騰沖(騰越)人張紹山等建造該橋;此橋使用條石疊築橋基上部,橋墩則以水中天然巨石建成。

【雲南省施甸縣建築】該縣隸屬於保山,距保山約六十公里。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定益州郡管轄的不韋縣(今施甸)。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縣境隸屬於鎮康路(大理金齒宣慰司)。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設定施甸長官司。

【雲南省施甸縣人像】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設定隸屬於永昌府的施甸巡政廳。民國元年(1912年),施甸為隸屬於保山縣的分治縣。施甸縣是布朗族(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還有彝族、傣族等二十餘個少數民族。

【雲南省保山市城牆】永昌府城高大雄偉,建築仿南京城;子城、主城相互連接。南、北、東三面的城牆高度逾二丈,西為太保山。南詔時期,此地建土石城;元朝時期,曾經大規模維修。明朝洪武年間,永昌城城牆改由磚石砌築;規模之大超過名城大理。

【雲南省保山市太保山】該山位置在隆陽區,曾經被永昌城牆建築(明洪武年間)圍入城內。1524年(明朝嘉靖三年),設定保山縣;此時的永昌府管轄三個州、二個縣、二個安撫司、三個長官司。清朝時期的永昌府,是雲南設治最為複雜的府。

【雲南省保山市人像】民國初期,保山縣隸屬於滇西道。民國三年(1914年),滇西道改騰越道。民國十九年(1930年),裁道設(第一)殖邊督辦,管轄雲南西部的十個行政區、十二個縣。《雲南保山老照片,1917年。攝影:安德魯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