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對四川意味著什麼?

四川 77℃ 0
摘要: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通知,明確在我省14個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同時,給出試點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產品供需精准對接、生態產品永續經營開發、生態產品保護補償、生態產品價值考核、綠色金融支持等六大試點任務。

○不少業內人士估計,當下四川的生態產品價值,應該是全省GDP總量的5倍以上

○試點最大突破是有望改變生態產品“只能拿財政補償”的境地

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通知,明確在我省14個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同時,給出試點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產品供需精准對接、生態產品永續經營開發、生態產品保護補償、生態產品價值考核、綠色金融支持等六大試點任務。

今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特別是構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政策制度體系。四川試點的目的就是探索出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和模式。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破解過去生態產品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的新契機。

現狀:兌現通路和途徑,多數“靠財政”

“把生態產品真正商品化。”談及試點意義,在省社科院研究員李晟之看來,最大突破就是有望改變生態產品“只能拿財政補償”的境地。

李晟之介紹,自1998年率先啟動天保工程以來,四川乃至全國一直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但並未脫離財政補貼模式,導致生態產品價值兌現通路單一且不能反映真正價值。

先看通路的單一程度。記者査詢發現,現時,川內林業資源補貼,主要分為公益林管護補貼和退耕還林補助,均為財政補貼。《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明確,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鼓勵通過政府管控或設定限額,探索綠化增量責任名額交易、清水增量責任名額交易等管道,合法合規開展森林覆蓋率等資源權益名額交易。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探索碳匯權益交易試點。作為業內公認最經濟、最市場化的减碳手段森林碳匯交易,地處全國第二大林區的四川,迄今為止也只完成了一筆。

再看價值反映程度。業內公認,最早的全國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天保工程啟動後的公益林管護補貼。但省天保中心主任黎治富介紹,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全省公益林管護標準經歷了四五次調整。最大的改變,是將補貼標準從5元/畝/年調至16元/畝/年。而這一補貼力度,能否真實反映出每畝森林的真正生產產出,則鮮有論及。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深化,全省相關領域的探索不斷深化。不過,在本次試點之前,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新增地方政府在生態產品交易中的角色、實施生態功能區(縣)差异化考核等。

“誰受益、誰買單。”廣元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前後,嘉陵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確立,廣元才算在守護嘉陵江中獲得真金白銀。不過,這並未脫離“財政補償”範疇——下游向上游兌現生態產品的價值,仍然通過政府間的行為來完成。

期待:不斷將GEP轉化成GDP

我省首批入圍試點地區,多數位於全省生態功能區,森林覆蓋率等數據和名額居全省前列,是四川主要生態產品供給區。其中廣元市入選。

生態產品到底價值幾何?“我們正在估算,但肯定不會少。”談及未來,廣元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很樂觀。因為地處嘉陵江上游的廣元,現時全域森林覆蓋率達57.22%,超出全省平均值約17個百分點。同時,這裡地處嘉陵江上游,每年出境水量數以百億立方米計。眼下,作為省內全行政區納入試點範圍的兩個市(州)之一,廣元市如能將生態產品持續轉化成商品,“錢”景巨大。

那麼,全省的生態產品價值有多大?“各有不同的算灋,但總的規模是位居全國前列。”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僅從地表生態來看,四川地處全國第二大林區,又被譽為“千河之省”,GEP(地區生態系統總產值)自然不會少。一個例證是:2017年,中科院曾依託國內主流核算體系,測算出阿壩州的GEP為10376億元,是當年全州GDP(地區生產總值)的35倍,超過當年全省GDP的四分之一。不少業內人士估計,當下四川的生態產品價值,應該是全省GDP總量的5倍以上。

這些價值到底該如何兌現?“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還有很多配套、基礎工作要做。”李晟之表示,例如,現時多地的生態產品價格核算仍然空白,需求對接和金融支撐體系仍待建立。以當下最火的碳交易為例,去年歐盟內部的期貨碳交易量,是現貨交易量的近20倍。但在川內,碳期貨仍然沒有放開。這些問題,都要在試點中逐一去破解,最終把GEP變成GDP。 (記者 王成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