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孫淑玉通訊員李成修崔方榮李淩峰
心房顫動是一種老年病,現時躍居為21世紀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早在1611年,莎士比亞寫到“我的身體在顫抖,我的心在瘋狂地舞動著,但這並沒有引起我的快樂”,這段話被醫學史認定是對房顫最早的描述。心房顫動(房顫)這種疾病已經奪去很多人的生命,存活者也隨時面臨著房顫引起的腦卒中、心力衰竭、老年癡呆的威脅。在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血管內科,有一比特擅長治療房顫等複雜心律失常的高手,她便是山東省通過微創手術治療房顫的首位女性術者——初紅霞主任醫師。
這種微創手術叫做射頻消融術,因為科技複雜,能熟練掌握這項專業科技非常不易,而從事這個領域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十多年前,初紅霞毅然擔起了攻克這道難關的重任,遠赴他鄉攻讀博士學位,專門學習這門科技。
初紅霞(右一)與同事分析患者病情。
專業“小白”成為行業翹楚
2006年,初到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心律失常博士專業的初紅霞面對的第一道難關便是抽象深奧的各種圖譜,不服輸的她硬是用了兩個月時間啃完了相關的專業書籍。直到所有難點都掌握,也逐漸品嘗到了專業的樂趣,此後跟隨導師紮進了學術的海洋,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熟練的操作技巧。
三年後,取得博士學位的初紅霞與學科帶頭人李建平一起,搭起了毓璜頂醫院心內科房顫中心,為眾多房顫等心律失常的患者帶來生命律動的曙光。在不斷積累臨床經驗的同時,初紅霞始終沒有間斷追求科技提升的步伐。北京阜外醫院、上海胸科醫院等近10個國內各大電生理中心經常有她孜孜以求的身影。2015年,為了接觸國際最高層次的學術前沿,她專門赴德國漢堡進修。
初紅霞(左)在國際知名心臟中心參觀交流。
學成歸來,初紅霞便開始主刀獨立完成房顫手術,成為山東省涉及這一領域的女性第一人。心律失常的診斷需要嚴謹推理,治療需要耐心細緻。初紅霞用女性特有的韌性、嚴謹、細膩和執著,面對複雜病例,她探索並解决了大量的難題。這段科技日臻成熟的時光,是她作為醫生最快樂和有成就感的階段。初紅霞也坦言,其中的酸甜苦辣只能獨自品味。日常早出晚歸的手術,週末的外出學習,多年來初紅霞顧不上照顧家庭,一心撲在了事業上,在技術進步的道路上沒有了休息日。兒子從小學起,直到上高中,很少跟媽媽過週末,以至於兒子與媽媽交流越來越少,至今初紅霞仍感到對兒子有難以彌補的愧疚。
但是,承受家人無私的支持,病患信任和感激的目光,初紅霞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自信的笑容讓患者“心”安
付出終得回報,初紅霞因其在心律失常和電生理領域的全面發展,成為了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博女醫師聯盟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起搏電生理分會委員,煙臺市醫學會起搏電生理分會副主任委員。
成熟的專業科技給了她更加强大的自信,難得的榮譽進一步增強了初紅霞的使命和擔當。初紅霞說,作為醫生最重要的就是責任心和同情心。這種人文精神,能够幫助患者“身心”同治,達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初紅霞很喜歡笑,她關愛的笑容時常感化著患者不安的“心”。
在初紅霞做過的無數手術中,有一比特小患者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年前,剛剛14周歲的李雲(化名)小姑娘患有室上性心動過速,嚴重時心跳達到180多下。讓李雲痛苦不堪,看著瘦小的李雲,初紅霞擔憂著小姑娘身體未發育完善,心臟組織嬌嫩,手術的風險比成人要高很多。在患者家長的要求下,初紅霞邀請了北京方面的專家來指導手術。雖然術前準備了多個策略,但還是出現了併發症,手術被迫中止。
在醫院十幾天的觀察期間,小姑娘不論什麼時間,有什麼需求,初紅霞都全力以赴做到,為她治好併發症,這讓李雲和家長對初紅霞有了莫大的信任和依賴,她們之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即便李雲出院回家,初紅霞也和她不時地通過電話交流病情發展。
今年三月,李雲再次來到醫院,這次家長直接找到初紅霞,請她親自為孩子手術。通過初紅霞的“繡花”妙手,李雲這一次終於得以“安”心地學習。提起李雲小姑娘,初紅霞感觸良多,在她看來,正是患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才給了她最大動力。手術時需要穿著30多斤的鉛衣,兩到三個小時下來,捶打著僵直的手臂和腰部,但是看到患者如釋重負的笑臉,初紅霞心裡便有了極大地滿足。
初紅霞(右二)在查房。
多項創舉走在全國前列
自從踏入心律失常電生理這個領域,初紅霞就不斷提升和超越自我,她與團隊一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創造了多個全省、膠東地區乃至全國的“第一”。
2016年9月,她代表山東省及華中地區參加第三届中華醫學會“中國好術者”決賽,取得全國前十名的好成績,並獲得最佳網絡人氣獎及現場人氣獎第一名。
2017年5月,在廣州開幕的第19届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學術會議(SCC),初紅霞作為特邀嘉賓,為大會的房顫直播手術做現場解說。八位手術講解者,七人來自國家及省級知名醫院,初紅霞則是全國唯一被邀請的地市級醫院專家。
2019年1月,初紅霞帶領團隊歷時四小時,完成膠東地區首例“希氏束-浦肯野系統生理性起搏”,為一名老年男子成功“續命”。手術開創了煙臺市心臟起搏器植入的嶄新歷史,標誌著毓璜頂醫院心內科在心臟起搏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再上新臺階,達到國內先進水準。
2020年1月,初紅霞團隊在省內率先完成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毓璜頂醫院也是全國首批開展此類手術的醫院之一,標誌著該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水准邁入國際領先水準。
2020年6月,初紅霞團隊完成一例右上腔與左上腔靜脈共存的“複雜雙腔起搏器”植入手術。現時左上腔植入心房電極在國內外報導很罕見,山東省內尚無報導。本例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打破了醫院左上腔植入心房電極的“零記錄”,標誌著毓璜頂醫院心內科在複雜情况的起搏器植入水准走在省內前列。
在初紅霞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煙臺毓璜頂醫院電生理專業蓬勃發展,實力與日劇增。
更加令初紅霞欣慰的是,隨著她與她的團隊攻克一個個醫學難關,領跑國內學術前沿,在與支持她的家人分享一項項成績時,兒子也慢慢理解了媽媽的醫者仁心。就在今年參加完高考後,兒子欣然選擇了和媽媽一樣的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從醫者的初心使命,就這樣奇妙的在初紅霞的家庭得到了完美傳承。
隨著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初紅霞的目光又瞄向了下一個目標——複雜室性心律失常和遺傳性心律失常,因其瞬間會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被稱為“奪命殺手”,這一領域的手術治療更加困難、充滿風險和挑戰,山東省醫學會今年新成立的室性心律失常學組,作為副組長的初紅霞,責任擔當,拯救這樣的病人成為初紅霞團隊今年和以後的重要課題。她說:“雖然困難重重,但只要病人需要,我必須完成我的使命,為責任再戰!”
專家簡介
初紅霞,起博電生理專業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山東省首位女性房顫獨立術者。兼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博女醫師聯盟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起搏電生理分會委員,煙臺市醫學會起搏電生理分會副主任委員。獨立完成房顫、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撲、房速、室速等複雜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上千例。左心耳封堵術獨立術者。2015年做為訪問學者赴德國漢堡心臟中心學習。近年來在北京阜外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朝陽醫院、上海胸科醫院,北大人民醫院等國內各大電生理中心進修。2016年9月獲得第三届中華醫學會“中國好術者”比賽前十名。2019年1月在膠東地區首例開展“希-普系起搏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2020年1月山東省內首例全國第一批開展“無導線起搏器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