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塔里木盆地的最東端,南靠阿爾金山,北鄰天山南支(庫魯克山),東抵北山,西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乾涸前湖面積約5400 km2,地面海拔約780m,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洋部位。
羅布泊曾水草豐茂,但近代卻乾涸
湖區氣候極端乾旱,據若羌縣氣象站1961~1990年的記錄,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4.8mm(近10年來平均為31.2mm),,年蒸發量2902mm,湖區氣候更為嚴酷,年降水量不足20mm,每年蒸發量大於3000mm,這裡被稱為“除兩極以外世界最荒凉的區域”。
但羅布泊在200萬年前曾經是一個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的大湖,由塔里木盆地周圍雪山的融水彙聚而成。隨後氣候變遷,羅布泊也幾經榮衰,湖區面積不斷變化。大約2千年前羅布泊還比較繁盛,孕育了樓蘭古國等燦爛文明。要知道羅布泊又名羅布淖爾,先秦時的地理名著《山海經》稱之為“幼澤”。羅布淖爾系蒙古語音譯名,意為多水彙集之湖。一世紀時的《漢書》描述它“廣褒三百裏,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但是後來氣候越來越幹,湖面面積嚴重縮減。
羅布泊有東湖和西湖兩部分,但東湖則長時間處於乾涸狀態。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入孔雀河由北端進入羅布泊西湖,使西湖面積一度擴大到1900km2,但1942年後湖面積開始縮小。根據美國1961年12月12日的CORONA衛星影像,東湖和西湖分別於1961年和1962年全部乾涸,並形成現時的鹽漠景觀,由此被稱為“死亡之海”。
有人做了試驗,把羅布泊的照片和“勇氣號”在火星拍攝的照片放在一起,結果80%的人都把羅布泊當成了其他星球。四散的碎石,起伏的丘陵,寸草不生的鹽鹼荒漠……自然條件的惡劣塑造出羅布泊獨特的景色,給人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
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的就是,如今的羅布泊已經重新碧波蕩漾,這究竟發生了什麼?
羅布泊為什麼擁有豐富鉀鹽資源
羅布泊有著全中國最為豐富的鉀鹽礦藏資源,羅布泊鹽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第四紀鹽湖之一,沉積了地球上罕見的巨量鈣芒硝,伴隨聚集了超大規模的鉀鹽礦床,形成了我國第二個鉀鹽成礦區,作為世界最大的幹鹽湖,它面積達10350平方公里,地下鉀鹽礦共有7層,深達140米。
鉀鹽是指含鉀類礦物的統稱,包括光鹵石、氯化鉀。其用途非常廣泛,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鉀鹽都用於農業化肥的製造,鉀鹽在工業上也發揮著廣泛的用途,可以用於陶瓷玻璃的製造,清潔劑的生產,紡織染色甚至化學藥品的生產。
為什麼羅布泊擁有如此豐富的鉀鹽呢?整個塔里木盆地是一個封閉性的內陸盆地,而羅布泊又是該盆地最低洋部位,流進的河水有進無出,再加上羅布泊位於亞洲大陸腹地,距海洋遙遠,與潮濕的海洋性氣候隔絕,氣候極端炎熱乾旱,極端的乾旱,强烈的蒸發,促使地表淺層水和潜水中的鹽分以及地層深部的鹽分,蒸發泵吸上升,積聚於地表。
極端的乾旱氣候,强烈的蒸發環境,封閉的盆地條件加上地表淺層水體和潜水中的鹽分被蒸發泵作用上升積聚於地表,囙此,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積鹽中心,也是聚鉀中心。這也是為什麼羅布泊鉀鹽資源如此豐富的原因。
我國是鉀鹽資源缺乏但消耗量較大的國家,70%依賴進口,隨著農業的發展,2012年中國鉀肥需求量已達1500萬噸。為緩解這一供需矛盾,國家投資開發公司從2000年起,在羅布泊開發鉀鹽資源。
鉀鹽開採讓羅布泊重現水天一色
在開採過程中,由於鉀鹽礦通常以鹵水層的形式深藏地下,要把鉀鹽礦開採出來的同時就勢必要將地下含鉀鹵水抽取出來,再在地表將鉀鹽進行提煉。
地下鹵水從泵井抽出來後,匯入一條條鹽水渠,鹽水渠再通過泵站匯入更大的淡綠色鹽水河,鹽水河經過三級泵站後,進入一個面積達200平方公里、深達5米的鹽湖。連接最遠泵井和鹽湖的鹽水河長達123公里,鹽湖分為氯化鈉池、鉀混鹽池、光鹵石池等20多個小鹽池,根據不同成分的結晶點不同,不同鹽池的顏色也深淺、清濁不同。羅布泊的年蒸發量達4000毫米,非常有利於鉀鹽的結晶提煉。
死亡之海”重現碧波蕩漾的景象,就是得益於此處儲量豐富的鉀鹽資源,含量超過2.5億噸。如今,湖盆當中注滿的是較為黏稠的鹵水,礦化度比海水還要高上10倍,這片遼闊的水域也不再是天然的淡水湖。
隨著一天天抽取與灌注,這些鹵水最終彙聚成了一個達10350平方公里的鹽水湖,這就是重獲新生的羅布泊,重現水天一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