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歷史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重慶談判時,蔣介石曾想讓毛主席當新疆政府主席或新疆省省長。
今天,人們對這個版本有著太多的演繹:一說是,扮演調停人角色的赫爾利受蔣介石託付,找毛主席交談,他說:“如果毛先生同意蔣委員長的條件,蔣或許會給你一個省長的位子。”毛主席隨口問了一句:“不知委員長給的是哪一省的省長?”赫爾利說:“新疆。”毛主席聽後哈哈大笑。
另一說是,毛主席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沒有問也沒有答,什麼也沒有說,僅是微微一笑。後來,在他快要離開重慶時,對此問題作出了這樣的強調:“至於說讓我去新疆當省長這件事,我看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探討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的意義,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一個民主化的方法,如果是關於民主的問題,那麼我們還是可以繼續討論的。”
《解放戰爭》是2009年8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樹增。在這本書裏,有過這樣的一段話:至於蔣介石說的(新疆)省主席一職可以考慮邀請中共人士擔任,情報援引國民黨內部人士的說法是:到非讓步不可的時候,蔣介石準備讓毛澤東出任新疆政府主席。無法得知,當毛主席聽說蔣介石準備讓他出任一個偏遠區域的“主席”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
由此可以斷定,蔣介石想讓毛主席當新疆政府主席或新疆省省長的想法是真實的,至於毛主席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則是“無法得知”的。但是,在重慶談判時,毛主席寫過一首七律《憶重慶談判》,對他當時的心境有一定的說明:在談判期間,毛主席、周總理等會見了宋慶齡、馮玉祥、柳亞子等民主人士和婦女界、民族工商業界的著名人士以及外國友好人士,取得了他們對我黨的瞭解和支持。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要詩詞,毛澤東抄寫了以前作的《沁園春·雪》給他,之後又吟成這首七律《有田有地吾為主》,被大家傳抄開來。(李曉琳、唐名利《毛澤東詩詞鑒賞》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
《有田有地吾為主》原文是這樣的:
有田有地皆吾主(一說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一說無土)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鬥爭。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白話譯文如下:
有田有地的都是我的主人,無法無天的卻是你的國民。重慶當官的是貪官污吏,延安每一寸土地都是黃金。
我們炸橋挖路是為了團結,奪地爭城是為了革命鬥爭。縱便哀鴻遍地血流遍地,這無非是想拯救中國人民。
毫無疑問,詩裏一定有著毛主席對重慶當局的失望甚至是憤怒,詩的後幾句當然是“實在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種表達,分明與毛主席任不任新疆政府主席或新疆省省長沒有多少關係,卻把重慶國民黨政府治下的社會狀況說了個清楚明白。很顯然地,在這樣的一個政府之下,做一省之主席或省長,實在是太難了,因為它與個人的能力實在是沒有多少關係。這也是蔣介石亮給毛主席的一張“底牌”,可見毛主席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甚至,蔣介石在其9月30日的日記裏,這樣評估毛主席:“斷定其人决無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礙我統一之事業,任其變動,終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這不僅說明蔣介石當時對毛主席不够重視,也說明他當時非常自負,而正是這種自負多少暴露出了一些他的胸懷與格局。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蔣介石到臺灣後晚年想回大陸,毛主席能給他一個什麼職務。
1956年1月,毛主席在第二次最高國務會議上指出:“凡是能够團結的,願意站在我們隊伍裏的人都要團結起來”。他說,不管他過去是做什麼的,比如臺灣,那裡還有一堆人,他們如果是站在愛國主義立場,如果願意來,不管個別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體的也好,我們都要歡迎他們為我們的共同目標奮鬥。同年2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為爭取和平解放臺灣而奮鬥》。4月,毛主席進一步提出了“和為貴”、“愛國不分先後,以誠相見、來去自由”等政策主張。
同年11月,周總理率新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緬甸、印度、高棉等東南亞七國,加强與第三世界的聯繫合作,向世界表達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2月9日晚,印度在加爾各答為周總理舉行歡迎宴會,並舉行記者招待會,有記者問,如果蔣介石回大陸,“是否考慮給他一個部長職務”?周總理笑答:“部長太低了。如果蔣中正回歸祖國,絕不會低於一個國務院總理的地位。”這是周總理第一次對外部宣佈對蔣介石回歸大陸的政策。
周總理的這一明確表態,也是表達了毛主席的意願。一個是新疆省省長,一個是“絕對不會低於一個國務院總理的地位”,這已經不僅僅是職位的問題了。更何况“新疆省省長”與“國務院總理”的實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