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啟動百年黨史編纂和檔案文獻整理研究工程3000件紅色檔案文獻資源以史育人

上海 78℃ 0
摘要:當日,上海交大黨史故事系列融媒體作品《民主堡壘》首發,“百年黨史編纂和檔案文獻整理研究工程”同時宣告啟動。

  作為交通大學首任黨支部書記張永和之子,張元琦前日向校方捐贈父親同班同學、後任中宣部部長及國務院副總理的陸定一親筆題詞,以及一本贈送給張永和的《陸定一文集》。原來,1925年4月,作為電機系大三學生的張永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交大第一位學生黨員。年底時,新支部共有8名黨員,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是張永和,團支部書記正是陸定一。

  當日,上海交大黨史故事系列融媒體作品《民主堡壘》首發,“百年黨史編纂和檔案文獻整理研究工程”同時宣告啟動。這項工程將重點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學校改革創新、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與歷史經驗,發揮紅色檔案資源立德樹人、以史育人的現實作用。

  廣征黨史文獻實物

  上海交大1925年即建立黨組織,當時在中共上海區委和徐家匯支部的指導下,校史上第一個獨立的黨團組織——中共南洋大學黨團支部正式成立,成為全國高校中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組織之一。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交通大學中共地下黨組織快速成長,成為上海學生愛國運動的中堅力量,鑄就了上海乃至全國知名的“民主堡壘”。

  現時,老校園留存著一批紅色遺址,如五卅紀念柱、楊大雄烈士紀念碑、史穆烈士墓等。同時,歷年來交大徵集到大批黨史人物手稿、實物、照片及口述檔案,約計3000件/套,都是鮮活生動的紅色育人資源。

  廣泛徵集黨史文獻實物,拓展徵集途徑,擴大徵集力度,是百年黨史工程的一大發力點。工程啟動之際,上海交大原黨委書記王宗光向學校捐贈任職期間親筆撰寫的專文、報告、交流發言等工作文獻262份;原黨委書記馬德秀捐贈聘書、證書、獎狀、書稿、工作筆記、會議發言稿、書信等文獻資料千餘份;交大地下黨員校友、老交大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李謙若之女李均教授捐贈“我的搖籃——交通大學”成長相册2本,以及其弟弟妹妹手工製作的“八一”紅心;1964届船制系畢業生毛杏雲捐贈“我的大學生活”歷史照片,以及其同班同學、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華怡照片共69張;畫家董偉民捐贈“交大首任中共黨支部書記張永和畫像”青年、老年各1幅。這批珍貴的文獻照片資料,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的建設發展歷程,對於填補學校檔案館藏的諸多空白、助力黨史黨建研究及展陳宣教的深度推進將發揮重要的現實作用。

  工程啟動即先期開展相關黨史圖書編撰,面向校內外陸續推出系列黨史研究課題。當天發佈了首批上海交大黨史研究與宣教專項課題,分重點課題和一般課題兩種,由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管理中心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立項評審。

  編研工程“一主三輔”

  交大“百年黨史編纂和檔案文獻整理研究工程”啟動後,在黨史工程的內容規劃上分為“一主三輔”四大相輔相成的編研工程。

  “一主”就是以撰寫一部黨史學術專著《中國共產黨在上海交通大學100年(1925-2025)》為主體工程,輔以基礎、專題、育人3個子工程。其中,基礎工程包括編寫《黨史校史資料匯編》《百年黨史大事記》等;專題工程包括《共和國領袖與交大》《交大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始末》等;育人工程包括舉辦楊嘉墀、顧誦芬等傑出校友事蹟展等。

  同時,交大將加强徐匯校區紅色遺址保護利用,規劃在徐匯校區籌建交大黨史專題展示館,策劃重大黨史事件人物紀念活動、黨史系列講座,黨史走進思政課堂、師生黨校學習課,參與黨史題材的艺文影視作品等創作,拓展紅色檔案資源的傳播路徑,使黨史校史成為教師、學生思政工作的素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