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這個姓氏,那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陕西 107℃ 0
摘要:自古以來我國與世界的聯系非常之多,先秦時期,連接中國東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經存在,而漢代開闢的“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更是影響深遠,西漢時,陽關和玉門關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安世高的子孫後人、以及隨同安世高一同入漢的隨從們也是以原國名的漢譯為姓氏,稱安氏,世代相傳至今,囙此有部分安氏族人也尊奉安世高為得姓始祖,如果您是這個姓氏,那也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自古以來我國與世界的聯系非常之多,先秦時期,連接中國東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經存在,而漢代開闢的“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更是影響深遠,西漢時,陽關和玉門關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在西漢初期,匈奴阻擾了東西方的通道,漢武帝時期,匈奴要麼歸降了漢朝,要麼西逃,建元二年(前139年),漢武帝派出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19世紀末德國地質地理學家將這條道路稱為“絲綢之路”,該名稱沿用至今。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我國古城長安(今西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地方達到地中海,終點是羅馬,全長6440公里。自絲綢之路開闢後,數千年的時間,遊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等人都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裏,最為大國。”安息國是我國古時對帕提亞帝國的稱呼,帕提亞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

東漢建和二年(148年),安息國的太子安世高(本名為清,字世高)拒絕當國王,一心向佛,後當了僧人,讓自己的叔父繼承了王位,然後又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了我國文宣佛法,並且定居在了洛陽,繁衍生息。

安世高是我國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譯師,可以說從安世高開始我國才有了佛學,隨安世高而來的譯經者還有安玄、安法賢、安吉藏等人。

安世高的子孫後人、以及隨同安世高一同入漢的隨從們也是以原國名的漢譯(即安息國)為姓氏,稱安氏,世代相傳至今,囙此有部分安氏族人也尊奉安世高為得姓始祖,如果您是這個姓氏,那也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伊朗的古稱還有“波斯”一稱,唐宋時期波斯與中國的往來更是達到了高峰。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包容度極高的國家,也囙此誕生過許多燦爛的、呈多元化的文化。

安姓還有部分是源於唐朝外邦“昭武九姓”,《新唐書》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為昭武九姓。“安史之亂”的發動者安祿山便是出身西域康國,本姓康,由於父親早逝,母親阿史德氏改嫁給右羽林大將軍安波注的兄長安延偃後,安祿山並姓安了。

安祿山的後代也是以安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而在華夏族中,原也有安氏,秦朝時有一個名叫安期生的人,人稱千歲翁,琅琊人,安期生還是方仙道的創始人。他的後人以及部分弟子也是以安為姓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