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季稻畝產3019斤!黃埔圓了袁隆平留下的夢,背後不易

贵州 91℃ 0
摘要:11月26日上午9時30分,位於廣州市洋田村的黃埔區“國家雙季稻超高產攻關項目”試驗基地分外熱鬧。加上今年7月,在同樣地塊,測產取得了早稻平均畝產783.1公斤的數據,意味著雙季稻畝產1509.5公斤,成功實現了畝產3000斤的目標。11月26日上午,廣州市黃埔區新龍鎮洋田村,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季稻畝產3000斤高產攻關黃埔示範基地晚稻測產,同一地塊早晚稻測產後超三千斤。

11月26日上午9時30分,位於廣州市洋田村的黃埔區“國家雙季稻超高產攻關項目”試驗基地分外熱鬧。在這30畝試驗田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等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隨機選取3處田塊開展現場測產。

測產現場,收割機正在收割晚稻。通訊員肖昆華攝

“開割!”隨著專家組的一聲命下,收割機開始收割。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收割、脫粒、稱重、量測面積和水分後,喜訊傳來:

三丘田的算數平均畝產數為726.4公斤。加上今年7月,在同樣地塊,測產取得了早稻平均畝產783.1公斤的數據,意味著雙季稻畝產1509.5公斤,成功實現了畝產3000斤的目標。

11月26日上午,廣州市黃埔區新龍鎮洋田村,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季稻畝產3000斤高產攻關黃埔示範基地晚稻測產,同一地塊早晚稻測產後超三千斤。袁隆平生前攻關目標達成。

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建武興奮地告訴南都記者,“這是去年袁隆平院士提出‘3000斤工程’後,早稻和晚稻同一個30畝以上規模地塊測產後雙季畝產達3000斤在廣東省首次實現。”南都記者對話上述專家後發現,在這塊土地上取得這般成績並不容易。

稻籽大穗杆粗,實現“粒粒歸餐”

南都:這30畝試驗田所種植的是什麼雜交水稻品種?

李建武:早稻攻關品種是雜交稻“Y兩優911”,晚稻攻關品種是雜交稻“湘兩優900”。之所以選“湘兩優900”作為晚稻品種,就在於稻穗的莖稈特別粗壯。我們所開展的雙季稻畝產3000斤攻關研究與示範專案,產量特別高,穗杆一定要粗壯才能承受這樣的產量,不然很容易倒伏。現在這個穗杆基本有我的小拇指那麼粗,為我們的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都:聽說這種雜交稻是籼粳亞種?

李建武:是的。雜交水稻一般分為幾個亞種,籼亞種和粳亞種是兩種常見的亞種。籼亞種屬於南方水稻,籽粒是細長型的,粳亞種就是北方水稻,屬於圓粒型的。因為這兩個品種親緣關係比較遠,雜交優勢就特別强。籼粳雜交利用了兩種品種的優勢,使得我們今天看到這些稻穀的籽粒特別大。

一般的雜交水稻,平均每一穗只有100多粒,我們這個品種有將近300粒,是一般品種的兩倍。它的產量潜力特別大,我們已在全國其他地方成功種植。

廣州市黃埔區新龍鎮洋田村,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雙季稻畝產3000斤高產攻關黃埔示範基地晚稻測產,同一地塊早晚稻測產後超三千斤。

工作人員展示,稻穀十分飽滿。

南都:現場是如何進行測產驗收?

李建武:我們的專家組在這30畝田地中隨機抽取了3塊田作為測產田樣本。收割後會分裝到編織袋裏進行稱重,將稻穀的重量、含水量以及收割面積進行換算,產量就可以計算出來了。

根據國家標準,南方稻穀的含水量是13.5%,從今天的天氣條件來看,剛才收割的鮮穀含有不少水分,肯定高於13.5%,我們要把超出的那部分水分剔除,折算成國家標準13.5%的含水量,才能確定實際產量。最終以3塊樣本田的產量,來代表整個示範田的產量。

裝袋稱重的新鮮稻穀。

南都:目前來看,這些稻穀顆粒情况如何?

李建武:這個品種來到廣州後,還是比較適應這裡的氣候條件,籽粒都特別飽滿,基本上沒有空殼,可以達到“粒粒歸餐”。

克服天氣難題實現袁老夢想

南都:為什麼會選擇洋田村這塊田作為試驗基地?

李建武:廣州市區的農田並不多,為了開展這項實驗,我們找了很多地方。在洋田村基地,周邊農戶都種植了水稻,從歷史上就是廣州水稻的主產區,土壤、氣候條件適宜。我們就在農戶的水稻田邊選擇了30畝田做水稻高產攻關。

羅錫文:這裡的稻田並不是水稻最好的生態環境,但我們偏偏要選在黃埔這個地方,這也是袁隆平先生生前要求我們這樣做的。我們想在廣東這種氣候條件下,實現袁隆平老師的夢想。

驗收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

測產現場,收割機正在收割晚稻。通訊員肖昆華攝

南都:這批晚稻在種植過程中,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嗎?

李建武:這個品種穗籽大,但分株能力不是很强,而廣州的11-12月還有比較高的氣溫條件。我們在種植上也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及品種特性進行了相應調整。比如,機插秧的密度是4寸x8寸,大概每畝有18000株左右,保證每一畝有這麼多穗籽。又如,在總施肥量不變的情况下,將前期本應所施肥料往後期挪了一些,以保證它在“孕穗期”有充足的營養供給。

驗收專家正在用皮尺量測收割稻田的面積大小。

南都:實際上,廣東天氣多雨,導致病害蟲多,若想高產並不容易。

李建武:是的。從天氣條件來看,水稻屬於喜溫作物,溫度不超過35℃,對其生長還是有利的。但多雨天氣則對水稻的增產不利,尤其是濕度特別高的情况下,極易產生病蟲害。

我們今天的高產攻關工作是通過生物繁殖和化學繁殖同時進行。可以看到,稻田邊安裝了很多太陽能誘蟲燈,施用的都是低毒甚至是基本無毒、且高效的生物農藥進行繁育。基於高溫濕度大的氣候情况,我們的田間灌溉基本沒有建立特別明顯的水層,就是要降低田間濕度。從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護方面採取了相應的防護措施,努力衝擊雙季稻畝產3000斤的目標。

南都:今年,這片區域的水稻種植時間推遲了,對產量會有影響嗎?

李建武:今年種植早稻的時候,這片區域特別缺水,秧苗一直沒有插下去,我們為此還在田邊打了三口井來解决缺水的問題,囙此早稻大概延后了半個月種植,晚稻也就相應延后了半個月。按照最適合的生產季節來看,11月15日左右應該進行晚稻收割。加上前段時間廣州的氣溫特別低,對水稻的生長也特別不利。這些天氣因素都會對產量造成一定影響。

驗收專家正在用皮尺量測收割稻田的面積大小。

南都:這些天氣原因是否也是今後雙季稻高產攻關需要不斷克服的問題?

李建武:袁老生前一直和我們說,水稻高產要需要達到良種、良田、良法和良態。良種、良田、良法剛才都提到了,良態就是優良的生態條件,是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以及水稻品種的特徵特性和種植的天地條件進行相應的調整。

總結經驗以在廣東乃至華南地區推廣

南都:此次達到雙季稻畝產3000斤的目標,有什麼特殊意義?

李建武:袁老生前一直說“高產”是雜交水稻永恒的主題。2020年12月,袁隆平院士在三亞舉行的2021年水稻高產攻關會議上提出,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雙季稻區實施雙季稻畝產3000斤攻關研究與示範專案。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糧食單產,新增總產量。因為現在人口新增特別快,有效的耕地面積可能會越來越少,在糧食安全戰畧之下,提高總產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今年10月和11月,我們分別在湖南衡南、海南三亞的研究基地進行了當地雙季稻畝產3000斤攻關的測產,都已經突破了1500公斤的目標。廣州是第三個突破點,也是廣東地方首次在20畝以上的大面積,而且是在早晚雙季稻同一區塊實現畝產3000斤。

廣東人口數量也特別多,今年能够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會總結成功的經驗,在廣東甚至華南地區的更多都市進行大範圍推廣。

驗收專家正在用皮尺量測收割稻田的面積大小。

南都:高產之下,雜交水稻的品質和口感如何了?

李建武:以前我們可能會認為,雜交水稻產量高就不好吃,這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三系雜交水稻等老品種存在的問題,對產量要求高的話,品質相對就差一些。但通過這十幾年的科技改進,現在的雜交水稻,包括我們今天種植的品種,打出來的稻米都非常晶瑩透亮,主要的米質名額已經達到國標二級米以上的水准,我們去年和今年審定很多品種都如此,真正做到了高產又優質。

南都:下一步還有什麼樣的發展計畫?

李建武:這裡的試驗田只有30畝,相對於廣東大面積的水稻種植還是非常小的。不同地方的水稻種植氣候條件不一樣,“四良”要配套,最主要的就是生態氣候條件,廣東各個地方相差還比較大。我們總結廣州的成功經驗之後,還要根據各個地方的生態條件進行研究和調整,才能够大面積去推廣。

南都:這一次收割的稻穀會流向消費市場嗎?

李建武:這些稻穀肯定是回收起來作為商品糧,給市民和消費者使用。

采寫:南都記者莫郅驊通訊員徐潔芹範敏玲肖昆華

攝影:南都記者馬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