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加劇,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腫瘤患者顯著增加,慢性傷口的人數也隨之大幅提升,傷口難以癒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有效的管理模式尚未深入到社區護理。近期,施樂輝與博厚慧慈雙方就傷口社區化管理模式、傷口能力提升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建“社區傷口管理”模式,打通傷口管理的“最後一公里”。業內人士認為“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傷口管理模式的積極探索,將讓慢性傷口患者的治療和護理能在社區得到延續,從而提高傷口的治療效果和效率。
施樂輝與醫護百家傷口社區化管理戰略合作正式啟動。
有效慢性傷口護理尚未深入社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0%,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在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腫瘤患者顯著增加,慢性傷口的人數也隨之大幅提升。
慢性傷口患者多伴有各類基礎疾病,由於行動不便和各種原因會引起傷口經治療難以癒合。多發生於糖尿病、創傷、靜脈曲張、血管硬化、截癱長期臥床等嚴重慢性病和急性損傷患者,具有發病機制複雜、治療難度大、治療週期長、費用高等特點,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為此多數患者都會選擇自行處理或在社區進行護理。
據上海國際醫學中心的護理顧問吳唯勤介紹,社區常見慢性傷口有5大類,即壓瘡、下肢靜脈潰瘍、燙傷、術後感染傷口、糖尿病足。傷口如果不及時處理,不僅會延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現時,雖然傷口護理在國內各級醫院受到重視,但有效的管理模式及先進的防治方法多停留在對住院患者管理上,尚未深入到社區或居家護理。
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護理顧問吳唯勤。
吳唯勤認為,充分發揮社區醫院的輻射作用,承擔院內、院外居家處置流程和具有社區特色的傷口護理,不僅可以提高社區患者的便利性,而且可以發揮傷口社區化管理的作用,使得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時的干預和治療,對於一些高危人群的照護給予專業指導,例如壓瘡預防,將從源頭上減輕醫療負擔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探索“醫院-社區-家庭”模式
如何將幫助慢性傷口患者提升診療護理質量,提升社區的傷口管理能力,實現與醫院的高效同質管理,更好的服務社區患者,打通傷口管理的最後一公里,成了當下傷口管理領域亟待解决的重要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簽約,正是“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傷口管理模式的積極探索。
新華社記者劉磊攝
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共建傷口管理中心/門診,組建醫院-社區聯動傷口照護團隊,引進新型敷料等醫療器械,製作相關教育資料,就社區患者管理、感染監控、專科護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並且以“醫療+互聯網”模式輻射和服務社區。與此同時,還將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傷口管理培訓課程,全面提升團隊理論水准、實踐技能和能力,助力醫院、社區專業人員傷口管理貭素同質化。
博厚醫療和醫護百家聯合創始人薑怡如認為此次合作,將利於充分發揮各自的傷口護理經驗與科技優勢,探索社區內患者傷口一體化防治的有效路徑。”同時,施樂輝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胡海表示:“我們相信這些創新模式不但能够助力實現分級診療,極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為慢性傷口管理難題提供新路徑。”
采寫:南都記者曾文瓊
實習生:徐梓晴
評論留言